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用過沒?老外選出AMD+ATI史上最糟糕的幾款顯卡:這結果同意嗎

2022-11-11 16:00

在顯卡的歷史長河中,AMD帶來過不少經典產品,圈粉無數。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GPU讓人印象深刻,只是,它們的背書是「糟糕」。

日前,DT編輯Matthew Connatser匯總了幾款所謂AMD(ATI)歷史上最讓人失望的幾款顯卡,不知道你用過幾款或者是否同意?

1、Radeon 8500

2001年發佈,當時被視作NVIDIA GeForce 3的強勁對手,299美元的價格也比GeForce 3 Ti 500便宜50美元。然而,發佈之初,250頻率版本的驅動老毛病當時仍未解決,給消費者流下了性能十分一般的印象。

按照Anandtech的説法,8500在某些遊戲中的實際性能甚至只有GeForce3 Ti 500的一半,儘管3DMark 2001跑分倒是很高。可糟糕的驅動優化,綜合下來只能看齊GeForce3 Ti 200,而后者還不到200美元。

儘管后續的Radeon 9000系列替ATI挽回顏面,可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有8500的襯托。

2、Radeon R9 390X

坦率來説,2006年AMD和ATI合併后推出的顯卡表現都不錯,雖然HD3000/6000仍可以批判一下,但也是瑕不掩瑜。2013年的R9 290X更是完成對NVIDIA GTX 780的漂亮反擊。

然而,AMD最終倒在女友GF的28nm工藝上,后續開始瘋狂馬甲戰略,導致R9 300系列顯卡除了換殼啥也不是。

測試顯示,R9 390X在1080P遊戲中只能勉強追上GTX 980,可是對手還有恐怖的GTX 980 Ti。R9 390X更糟糕的問題在於功耗奇高,不僅接近GTX 980的兩倍,比290X還多出100W。

3、Radeon R9 Fury X

2015年推出,Fiji核心基於第三代GCN架構開發,還配了4GB HDBM顯存,當時可謂雄心勃勃,甚至公版都直接上了液冷。

可是同樣在649美元的價位,GTX 980 Ti和Fury X的遊戲表現相差無幾,極限性能方面,NV還有不可一世的TITAN X,儘管它貴了350美元,消費者還願意買賬。

Fury X另一個問題是糟糕的超頻表現,可能礙於核心工藝以及沒有吃透HBM顯存,這款顯卡超頻性能非常差,想要摸到10%異常困難。反觀GTX 980 Ti,則可以輕松超頻20%,進一步釋放性能潛力。

4、Radeon RX 590

RX Vega剛剛取得一點成績,AMD就又開始玩起中端馬甲卡。雖説RTX 20系列也有嫌疑,但光追被NV包裝成人無我有的新賣點。

RX 590存在的理由似乎僅僅是爲了填平RX 580和Vega 56較大的性能鴻溝,但換湯不換藥,意味着RX 590的本質是580超頻,而580的本質是480超頻,這導致RX 590的功耗達到了225W,比480高出75W,甚至比RX Vega 56也高。

5、Radeon VII

面對RTX 2080秒全家的尷尬,AMD倉促推出了有着全球首款7nm遊戲顯卡之名的Radeon VII,可其本質無非是數據中心產品Radeon Instinct MI50的「減配」而已。

從絕對性能上説,Radeon VII和GTX 2080的確可以掰掰腕子,可優勢也很勉強,甚至在部分遊戲中打GTX 1080 Ti還能力不從心。

Radeon VII另一個問題是糟糕的產能和巨大的成本,當時生產7nm GPU和配16GB HBM2顯存,讓AMD在中前期幾乎是賠本賣卡。

好不容易成本下來了,RX 5000系列也推出了,RX 5700 XT可以達到Radeon VII 9成性能,價格卻只有一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