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1-10 15:30
來源:北京商報
近日,素有遊戲主機三巨頭之稱的微軟、索尼、任天堂相繼發佈了最新一期財報。索尼淨利潤2640億日元,同比增長24%;任天堂營業利潤2203億日元,同比增長0.2%;微軟本季度的淨利潤為176億美元,同比下降14%,創下了兩年以來的最大跌幅。與此同時,在芯片不足的大環境之下,三家均表現出對遊戲主機未來銷量的擔憂。面對持續發酵的供應危機和愈發激烈的行業競爭,微軟、索尼、任天堂如今已逐步提升研發費用,向內容端發力,尋找旗下熱門IP的新表達方式。
業績漸回暖
對比上一財季三家淨利潤皆呈現下滑狀態的數據,新一輪業績均有回暖之勢。
索尼銷售額2.75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為2640億日元,同比增長24%。任天堂營收6569 億日元,同比增長 5.2%;營業利潤2203 億日元,同比增長0.2%。微軟方面,公司總體營收501億美元,同比增長11%;淨利潤176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旗下主機Xbox部門收入達到36.1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最好的第一財季紀錄。
具體遊戲業務方面,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作為索尼第一大業務部門,整體的營業利潤為421億日元,同比下降49%。索尼旗下的次世代主機PS5出貨量已達2500萬台,二季度索尼 PS4與PS5平臺遊戲總銷量6250萬份,同比去年減少1390 萬份;任天堂Switch遊戲機累計售出1.1433億台,是任天堂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遊戲累計銷量9.18億份;微軟方面,Xbox硬件收入增長13%,遊戲收入增長4%,PC Game Pass訂閲用户增加1.5倍。
自2020年發售以來,PS5一直備受玩家關注,如今已成為索尼硬件模塊的主力產品之一。然而產能不足以迴應市場號召力的情況長期存在,索尼方面也曾多次迴應,目前的市場需求超過了索尼的供應能力。
今年9月,索尼提高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PS5售價,其中國行版上漲400元。索尼成爲了三家之中第一個在發售后抬高主機價格的廠商,對此給出的解釋是,受到全球經濟環境、高通脹率以及匯率因素等影響,調價后的首要任務是改善PS5的供貨狀況,儘可能讓玩家能夠體驗到PS5。
然而玩家議論紛紛的漲價風波,並未影響PS5銷量,索尼方面在財報中表示:在漲價之后我們尚未看到需求被抑制的情況發生,PS5的新定價將為索尼帶來約100億日元的收入。
而微軟與任天堂也同樣面臨供應短缺問題。今年6月微軟公開表示,供應中斷已導致全球各國Xbox手柄短缺,影響主機市場的供應鏈問題可能會貫徹2022年,難滿足玩家的需求。
儘管Switch遊戲機在全球大賣上億台,與上年同期相比,本報告期內銷量有所下降,任天堂方面也表示,從目前看來半導體短缺情況仍將持續,並將本財年Switch遊戲機的銷量預期下調10%。
硬件掣肘軟件發力
而或許是早有規劃,又或許是索尼的「啓發」。在此前明確表態不會上調Xbox在售機型價格這一計劃的微軟,也於近日將態度轉為:微軟一直以來都在盡力維持Xbox Series X/S主機及遊戲訂閲服務的價格,只是這種做法可能不會維持太長時間了,某個時候將不得不提高定價。
而任天堂方面也在財報中提及,目前不會提高Switch的售價,但會繼續觀察市場形式,並仔細考慮是否需要漲價。
硬件供應不足的狀況之下,主機三巨頭也開始尋覓新的業績增長,向着軟件業務,也就是遊戲產品本身發力。任天堂方面曾於2021年公開表示,研發經費已提至8.8億美元,達有史以來最高水平,上一財年,任天堂研發投入同比增長 10.7%,海外研發團隊也持續增加。
而索尼和微軟持續研發的同時,也着手拓展PC端和移動端的佈局。2022年內,索尼旗下獨佔且曾熱銷全球的《戰神4》《地平線:零之曙光》《漫威蜘蛛俠重製版》等多款產品如今已通過整合遊戲下載平臺Steam和Epic上架至PC端,並曾一度登上平臺周銷Top10。
微軟與遊戲開發商動視暴雪的那場價值687億美元的收購案,也預計將於2023年6月落地,而動視暴雪的加入,將補足內容短板。同時,微軟的內容服務平臺Xbox Game Pass 訂閲服務用户繼續增長,雲遊戲服務也已有超過2000萬人使用,微軟在遊戲產業鏈上的佈局進一步完善。
遊戲行業分析師衞明野認為,主機業務往往都是依靠硬件低利潤銷售、軟件高回報盈利的模式來爭奪市場。主機漲價相當於用主機的銷售額去補主機遊戲的空,但兩者間的強關聯性作用下,主機漲價無疑透支了遊戲產品的未來。如果硬件失去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品牌就必須花更大力氣去夯實平臺獨佔遊戲的產品庫。
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韓昕媛
責任編輯:李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