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利好不斷,粵菜預製菜的春天要來了?

2022-11-10 07:43

粵菜預製菜有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但企業要切入粵菜預製菜領域,打開大的局面,也並非易事。

繼湛江和順德之后,廣東又一城市加碼預製菜。

近日,在「中國海鱸預製菜之都」評審會上,廣東珠海市奪得「中國海鱸預製菜之都」稱號。據悉,珠海斗門今年加快切入了預製菜產業賽道,成功獲批省級預製菜產業園,構建了百億級水產品「標準養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完整產業鏈平臺。

作為水產大省,今年以來,廣東省對預製菜產業全力加速推進,而粵菜預製菜也趁着這股東風扶搖而上。

未來,粵菜預製菜能否在預製菜領域闖出一片天?粵菜預製菜還有哪些突圍方向?

粵菜預製菜受關注,種子選手們暗暗蓄力

今年3月,廣東省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動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5月,佛山順德發佈《加快推進順德區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六個一」工程實施方案》;

7月,湛江市印發《推進湛江市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二條措施的通知》,措施涵蓋生產、科研、人才、貿易、品牌等多個方面,旨在舉全市之力大力發展預製菜產業;

此外,江門、汕頭、茂名、潮州、河源等諸多地市都紛紛看好預製菜廣闊前景,推出相關有利措施,整個廣東省預製菜產業可謂蒸蒸日上。

公開數據顯示, 截至2022年4月底,廣東的預製菜企業數量由2020年的5369家增加至近7000家, 而《2021中國預製菜產業指數省份排行榜》中,廣東預製菜產業指數排名第一。

預製菜廣闊前景下,廣東恆興集團、國聯水產、廣州酒家、陶陶居物只滷鵝等紛紛發力預製菜,甚至將預製菜業務提升到戰略層面。

根據國聯水產財報,其上半年預製菜營收進一步提速,達到5.6億元,同比增長36.17%;物只滷鵝預製菜於去年11月入駐京東,在今年京東618,銷量環比增長25倍。在此前接受紅餐網採訪時,物只滷鵝創始人林劍冰也表示,2022年物只滷鵝門店加預製菜零售業務整體銷售額預計能達5億元人民幣。

廣東選手們快速佈局,粵式預製菜的種類也愈加豐富。像盆菜、牛肉丸、獅頭鵝、燒鵝、鹽焗雞、豉油雞等粵式特色預製菜在市場上持續走俏,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2022年預製菜線上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 今年前10個月,閩粵菜系預製菜成交額同比增長193%,排名於所有菜系首位。

與此同時,「廣東出品」的眾多種子選手們還在暗暗蓄力。像廣州酒家此前接受媒體採訪就表示,當前其預製菜產品以自有品牌速凍盆菜系列、陳皮鴨、咸香雞等廣式熟食系列、廣式靚湯等產品為主,同時為第三方品牌代加工盆菜。未來,公司還將根據品牌定位、消費場景、口味還原度、成本優勢、渠道特性積極儲備、開拓新的品類。

順德當地有企業已經開始研究以花入預製菜;江門地區一批烤鰻、燒鵝等江門特色預製菜品牌正在崛起;珠海的海鱸預製菜生產企業已達到20多家,形成了「好漁阿聰」「海源鱸魚」「一葉情」「鮮城故事」「祺海」「鱸魚公館」等多個省級海鱸預製菜品牌。

粵菜預製菜下一程,趁勢而起后還需持續發力

眼下粵菜預製菜正在加速崛起。崛起的背后,一方面要 歸功於粵菜本身的發展。 粵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本身就有着廣泛的羣眾基礎和深遠的影響力。況且近年來粵菜也有走出廣東,面向全國發展的趨勢。

《中國餐飲發展報告2022》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粵菜門店數佔比分佈為廣東省45.1%,其他區域54.9%。類似陶陶居和廣州酒家等老字號紛紛在外開店,在其他地區的口碑、影響力也都不錯。

另一方面,廣東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有着巨大的消費市場,渠道網絡成熟,科技力量和技術人才充足,同時廣東作為沿海地區,水產、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 產業鏈完善,具備了預製菜發展的天然優勢。

此外,廣東還具備走向國際市場的成熟貿易通道和便利交通運輸條件,為粵式預製菜走向海外市場提供極大便利。

廣州酒家集團董事長徐偉兵此前接受採訪時,就給予了粵式預製菜很高的評價。「以前粵菜餐廳很難做連鎖,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粵菜要求新鮮,要求現做現烹,現在預製菜也讓我們看到了粵菜‘走出去’的新契機。」

毋庸置疑,粵菜預製菜有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但企業要切入粵菜預製菜領域,打開大的局面,卻也並非易事。

人才的數量是否足夠,能否實現水產的保鮮等等問題,都是擋在粵菜預製菜發展路上的巨石。對此,不少行業人士也給出了一些建議,或值得參考!

首先,要補足人才缺口,打造風味獨特、品質穩定的粵菜預製菜品。

中國烹飪協會中央廚房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德和表示,一款美味的預製菜爆品,必是經過大廚師反覆試驗、調味研發出來的。因此,預製菜企業往往高薪聘請名廚研發產品,目的就是打造風味獨特、品質穩定的預製菜品。

對那些原本就沒有餐飲經營經驗的企業而言,高新聘請名廚研發產品無疑是快速切入粵菜預製菜領域的方式。但長遠來看,還是需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吸納一些預製菜產業專業人才。

另外,此前廣東恆興和御唐府聯手試水了「預製菜+粵菜師傅」。廣東恆興具有養殖、水產品食品生產的優勢,而御唐府主營業務就包括團膳訂餐、食堂承包等,麾下不乏專業粵菜師傅。

恆興集團董事長陳丹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一早和御唐府合作引入粵菜師傅,雙方能發揮各自的全產業鏈優勢和粵菜師傅專業研發優勢,共同致力於推廣粵式預製菜。

兩者攜手,各取所需。未來,對於眾多想要切入粵菜預製菜領域的品牌,這或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方向。

其次,粵菜預製菜多以水產品為主,供應鏈物流尤為重要,夯實供應鏈基礎是必備條件。

中國是漁業養殖大國和水產品消費大國,水產預製菜本身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而目前的粵菜預製菜多也集中在水產類。對於消費者而言,水產預製菜簡化了水產菜餚的烹飪步驟,給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存在一定的消費需求。

但相比其他肉製品,水產品的貯存難度更高,對倉儲保鮮和冷鏈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業想要進軍粵菜預製菜,勢必需要在供應鏈基礎上加大投入。

結語

總的來看,粵菜預製菜發展前景可期。

但也要注意,當前整個預製菜賽道都還處於成長階段,經營模式、產品品類、消費場景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此時入局更加細分的粵菜預製菜,可謂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粵菜預製菜未來能否闖出一片天?拭目以待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預製菜洞察」(ID:yuzhicaipd),作者:簡煜昊 ,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