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1-09 07:00
財熵
導讀:創始人IP光環、一系列運營動作,再加上獨特的「大嘴妹」直播方式,最終促成了T97咖啡直播流量的爆發。然而,當一個品牌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時,除了能夠享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潛在利益,也需要接受公眾更為嚴苛的審視。
作者|吳楠
主編|谷越
版式|九五
你聽過T97咖啡(下稱「T97」)嗎?你看過他家的直播嗎?
動感的音樂、押韻式的唱詞,再加上主播標誌性的烈焰紅脣、誇張的肢體動作,這一別具一格的直播風格,在給觀眾們帶來視覺與聽覺雙重刺激的同時,也讓T97在抖音上成功躥紅。
「5018萬曝光,615萬人平均觀看時長90秒」、「單場直播最高觀看人次達到1082萬,最高同時在線人數17w+」、「不到一個月時間,漲粉突破百萬」......不斷攀升的數據,驗證了T97的熱度。但數據背后,卻是頗具爭議的營銷手段:從「咖啡你衝不衝,沖沖沖沖衝」、「機會不是天天有,該出手就出手」的喊麥式帶貨,到發表「未來中國咖啡的格局是,97咖啡第一,瑞幸第二,星巴克第三」、「根本沒有把瑞幸放在眼里」等高調言論,T97的主播「大嘴妹」和創始人李瀟站上了輿論的風暴中心。
李瀟是一名連續創業者,江湖人稱「瀟掌櫃」。其於2011年創立了「燕格格」品牌,2015年推出垂直食品電商平臺「格格家」,2016年孵化另一電商平臺「環球捕手」,2018年推出社交電商項目「斑馬會員」,2021年又瞄準了咖啡賽道,並押注抖音直播,幾乎每一步都踩準了時代流量的風口。
然而,人們在欽佩李瀟商業嗅覺靈敏之余,也對其帶有「傳銷色彩」的商業模式表示質疑。尤其是T97爆火后,李瀟迫不及待地利用加盟、營銷課程等模式進行「變現」的行為,更令外界覺得,T97不過是又一場「割韭菜」遊戲。當然,除了創始人帶來的爭議,T97本身的商業邏輯和發展前景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過去幾年間,伴隨着瑞幸入局咖啡賽道帶來的「鮎魚效應」,中國咖啡行業風起雲涌,僅2021年一年,咖啡賽道就發生投融資事件近30起,整體融資額超過170億元。相比起Manner、Seesaw、永璞等獲得資本瘋狂追捧的新鋭咖啡品牌,T97至今還未贏得資本的青睞。
在爭議不斷,且未獲融資的背景下,T97該如何撐起自己「行業第一」的夢想?
T97的「生意經」
鮮有人知道「T97」這個品牌創立的確切時間,因為它的誕生與走紅似乎都有些突然。財熵目前通過公開渠道查詢到的最早消息是:2021年4月19日,T97在線上推出了首款減脂咖啡產品,代號「小黑條」。
有媒體報道,該款產品首次上線5秒即售罄,開售第一天就賣出了2400萬元,首月銷售額破億。而據官方口徑,T97上線4個月銷售額就突破5億元,上線不足一年就賣出10個億。
耐人尋味的是,T97從2021年年底開出第一家線下快閃店,到2022年10月底線下門店總數超過50家。但據李瀟自己透露,「線下50多個店,一天成交其實沒多少,一個月也就五六百萬的成交額」。
而從線上渠道看,T97從2022年4月開始首場帶貨直播,到9月份突然走紅,觀看量及粉絲量實現井噴式增長。據灰豚數據顯示,近30天T97旗艦店新增粉絲數超過70萬,近60天新增粉絲數超過160萬,近30天場均觀看人數超過600萬;但成交額方面並不理想。數據顯示,近30天T97旗艦店的直播銷售額為10萬+,近60天銷售額為80萬+。
T97咖啡旗艦店在抖音近60天的數據概覽 圖源灰豚數據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落差」,原因之一,或與T97帶貨的商品性質有關。據瞭解,T97通過直播帶貨的商品,主要為線下門店的咖啡團購券。而T97目前的線下店大多集中於江浙滬一帶,受眾羣體十分有限。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擁有如此高流量、高熱度的直播數據,T97為何不選擇更容易變現的產品品類?
李瀟給出的理由是:「直播是爲了傳播,而不是出貨」。言下之意,所謂的直播帶貨,其實是爲了提升T97這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而為線下門店引流。
T97是李瀟第一次從線上轉型線下,意義非凡。為此李老闆給T97制定了一個「宏偉計劃」:35個月內超越瑞幸。按照瑞幸2022年上半年的門店數據,T97至少要在3年內開設超過7195家線下店。而2022年李瀟的「小目標」是:先開1001家店。
但財熵發現,T97抖音旗艦店顯示,截至11月8日,T97在全國的線下門店僅有54家。
且不説目標相距甚遠,單從目前現有門店的經營數據看,一個月五六百萬的成交額,扣除營銷費用、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等,能否盈利還未可知,似乎也遠不如銷售「小黑條」咖啡來得簡單。
李瀟到底打的什麼算盤?
事實上,精明如「瀟掌櫃」自然不會做虧本買賣。在T97咖啡走紅后,李瀟一邊利用粉絲羣販賣「成功學」——推出「2天1夜品牌突圍實戰營」,費用標價19800元,早鳥價格為4980元/人;另一邊則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渠道,極力拓展加盟商。
一位負責T97加盟招商的工作人員告訴財熵,加盟T97的基本費用在26萬-27萬元,其中包括5.98萬元的品牌使用費(使用期限為3年)、1.35萬元的設備費用(咖啡機、冰箱等大型設備)、2萬元的保證金(合約期滿后退還)、2萬元的首批原材料費用、1萬元/年的運營費用(美團(03690.HK)、餓了麼等運營平臺,廣東地區具體收費標準需加盟商自己與平臺商量)、5800元/年的收銀系統費用、8600元/年的小程序軟件費用、1萬左右的設計費,總費用接近27萬元。此外,加盟商需要自己承擔門店租金、門店裝修費用、人工成本等。
圖由T97咖啡加盟招商工作人員提供
不過該工作人員同時表示,T97對加盟商並非毫無限制。比如一般要求加盟商有一定的餐飲經驗,且最好是非合夥人形式(獨立經營);另外對門店選址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最好是辦公樓附近,或者人流量較大的商圈。
對於加盟商何時才能夠回本這個問題,上述工作人員給出了一個相對樂觀的預判:1年半左右。
據財熵粗略估算,剔除門店租金與人工費用,加盟一家T97門店的前期投入大概在40萬元。
毛利率方面,該工作人員表示,T97產品的毛利率在55%-60%,減去約15%的房租、約10%的人工和水電,以及平臺補貼等(公司通過直播售賣團購券,差價部分由商家自己承擔),剩余毛利率為18%-25%。
當然,該工作人員的算法應該是建立在門店單量具備一定規模的基礎上,若單量不足又是另外一種算法。
樂觀情況下,剩余毛利率取20%計算,加盟商至少需要實現200萬元的銷售額才能回本,即這一年半里門店每天的銷售額需穩定在3600元以上。以一杯飲品均價15元計算,門店每天需要售出近250單。但在咖啡、奶茶等競品林立,且疫情中門店存在歇業風險的背景下,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
所以除了加盟之外,上述工作人員也給財熵提供了另一個建議:做區域代理。
區域代理,指的是加盟商在繳納區域代理費用之后,可在指定合同的區域內自由開辦門店,實現壟斷性經營;也可以選擇發展加盟商,獲取加盟費分成甚至是返利收入。當然,區域代理代價不菲,據該工作人員介紹,T97一線城市的區域代理大概需要繳納150萬-180萬元左右。
看來,「瀟掌櫃」的「胃口」確實不小。
瀟掌櫃「變道」
外界對於李瀟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説他是極具商業天賦的連續創業者,也有人説他不過是一把「割韭菜」的鐮刀,而這些評價都與其過往的創業經歷密切相關。
從畢業后最早一批在淘寶淘金,實現財務自由;到2011年創辦自有品牌「燕格格」,藉助微信社羣運營,不到兩年時間銷量在淘寶燕窩品類排名第一;再到2015年3月創建垂直食品電商平臺「格格家」,抓住電商紅利,實現銷售額成倍增長,李瀟的每一步創業,幾乎都踩準了時代的風口。
在李瀟的所有創業項目中,格格家應該是最受資本關注的一個。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格格家先后3次獲得來自經緯中國、順為資本、廣發信德等知名機構的投資。時至今日,這一融資歷史依舊是李瀟引以為傲的談資,其在抖音的多個賬號簡介上,還掛着「獲得順為、廣發等資本投資1.9億美金」的備註。當然,這是后話。
2015年5月,李瀟成立了浙江格家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格家網絡」),定位於品牌孵化平臺,格格家便是掛靠在這家公司旗下。2016年4月,李瀟通過格家網絡推出了另一款美食電商平臺「環球捕手」,早期主要依託微信公眾平臺,即「微商」進行傳播。
相比起格格家,環球捕手的爆發力更為驚人。有關數據顯示,該平臺上線僅5天銷售額就突破百萬,不到兩個月成交額超過2億元,30天用户破百萬,第八個月註冊用户突破1000萬......到這里,環球捕手還被視為李瀟成功創業的又一代表作,而李瀟本人也被視為青年創業者的典範。
直到2017年7月底,環球捕手公眾號被騰訊(00700.HK)永久封號,原因是其採取的三級分銷涉嫌傳銷,人們才得以窺見其高速增長的「祕訣」。
原來從成立之始,環球捕手就採用了一種所謂的「社交分享經濟模式」。具體而言,就是新用户需要繳納299元的技術服務費,成為「分享達人」,然后每推薦新增一名分享達人,可獲得100元獎勵+直屬用户購物返利5%-25%+註冊大禮+自購返利5%-25%;當招募到分享達人的人數達到60名,就可以晉升爲經理,可獲得普通達人收益+團隊所有分享達人收入20%;當招募到的分享達人的人數達到1000名,就晉升爲總監,再享受相應的返利。
這種營銷模式類似於傳銷模式中的「拉人頭」,是被法律明確禁止的行為,所以在被騰訊查證后,予以了封號處理。
不過事發后,環球捕手的母公司格家網絡卻否認了「傳銷」和「永久封號」的説法,稱是遭人惡意陷害。環球捕手也發表聲明,聲稱責任歸於第三方推廣商,與自身無關。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環球捕手便「借屍還魂」。2018年11月,格家網絡推出了「斑馬會員」,定位於「生活服務類綜合會員電商平臺」,運營模式依舊是會員制與層級分銷。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不出意外的,該平臺也遭到了諸多用户的質疑。據有關平臺統計顯示,斑馬會員被舉報的次數超1500次,舉報類型定性為「傳銷」。
2020年7月底,斑馬會員在「倒閉」傳聞中淡出大眾視線。但直到2021年該平臺登上《侵害用户權益行為》的APP企業名單,人們才意識到,原來斑馬會員並未完全倒閉。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李瀟又有了新的創業目標。
早在2019年新消費浪潮崛起、一批現象級國產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時,李瀟就嗅到了新的商機:要在消費領域創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品牌。
從傳統的平臺生意,轉型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孵化品牌,所要付出的代價必然不小。但李瀟圖謀深遠:「現在做品牌太值錢了。做平臺電商生意做到100億估值不到10億美元,但如果是做品牌能賣到這個量,估值可能就是100億美元」。
顯而易見,最后承擔起李瀟「100億美元估值」夢想的新品牌,就是T97。
T97的BUG
「真正的品牌最終一定要破圈,如果只是在某一個渠道里非常火,那他的知名度、影響力、商業價值都會大打折扣。」如李瀟所願,如今的T97確實「出圈」了。
創始人IP光環、一系列運營動作,再加上獨特的「大嘴妹」直播方式,最終促成了T97直播流量的爆發。然而,當一個品牌處在熱點的風口浪尖之上時,除了能夠享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潛在利益,也需要接受公眾更為嚴苛的審視。
2022年10月28日,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了一條關於突擊檢查T97線下門店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視頻顯示,T97成都某一門店存在冰沙機發黴、食材未密封保存、食材與打掃工具緊挨擺放等食品衞生安全問題。
10月29日,一名抖音博主向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實名舉報T97加盟違規。據悉,按照《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規定,招商加盟需要符合「兩店一年」的條件,即先開2個以上的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但根據公開信息,T97第一家實體店的開設時間是在2021年10月31日,而截至2022年10月29日,T97已經開放加盟了50多家線下門店。
其實對於T97加盟違規的問題,李瀟本人早已心知肚明。
在10月14日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李瀟直言「T97唯一的BUG,是沒有加盟資質」。不過他對此似乎不以為然,「沒有加盟連鎖資質,這個東西有點違規,但不至於犯罪。這麼多人想加盟我,當然彼此你情我願。我收了你的錢,你開不了店,我們全退。加盟資質,無非是希望被坑了之后,品牌方會給加盟商退費。」
但財熵發現,T97的BUG,其實不止一個。
在開設線下實體門店之前,T97在線上主要依託「希柔」平臺進行售賣。根據官網顯示,希柔隸屬於杭州雅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格家旗下的品牌生態鏈管理平臺,其背后的實控人正是李瀟。
從運營模式上看,希柔幾乎是環球捕手和斑馬會員的翻版。一位負責希柔產品線上推廣的人員向財熵介紹,希柔的用户可以分為三個等級:會員、高級合夥人以及聯合創始人,分別對應85折、65折、55折的購物折扣。
具體來看,只要在希柔APP上任意購買69元就可以成為會員,獲得代理包括T97在內的希柔全部品類資格,享受15%的銷售額返利;會員通過自購3000+的組合包或者邀請24名同等級會員,就可升級為「高級合夥人」,可獲得直接銷售收入的35%+同等級合夥人業績的6%+名下會員銷售業績的20%;若自購2萬+或者招募9個直升高級合夥人,就可享受直接銷售收入的45%+同等級聯創業績的6%+名下高級合夥人業績的10%+名下會員業績的30%+團隊業績分紅4%。
這種操作模式,與前文所述環球捕手的分銷體系幾乎如出一轍。但某種程度上,比起環球捕手和斑馬會員「割韭菜」的手段,希柔可以説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網經社報道,2022年8月15日,有用户向國內網絡消費糾紛【進入黑貓投訴】調解平臺「電訴寶」投訴,稱其在希柔平臺上升級到聯合創始人后,在沒有告知原因的情況下突然被平臺封號,且收益全部被封不給結算。有類似遭遇的不止一位,此前的3月、6月,皆有用户向電訴寶反映,其賬號與賬上收益被希柔平臺「惡意凍結」。
事實上,有風險的不止是「辛辛苦苦拉人頭、最后落得一場空」的希柔用户,還有與希柔平臺合作的加工商。
據上述希柔推廣人員透露,希柔平臺上的諸多品牌大多是委託其他廠商代工生產,比如近期走紅的T97(固體飲料)來自康琪壹佰、TM牙膏來自克勞麗、AEP洗發水來自伊斯佳(838858.NQ)等。
其中,伊斯佳是新三板創新層掛牌的企業,原本打算轉板至北交所上市,最終卻因預計無法在規定時限內提交第三輪審覈問詢函的回覆,從而選擇終止上市申請。
也正是在這第三輪審覈問詢中,北交所提到「伊斯佳銷售給2020年第二大客户浙江貢盞及杭州小丕的產品存在涉嫌傳銷的‘希柔’APP進行銷售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貢盞正是T97的主體公司,杭州小丕的法人也是李瀟。
或許在T97打敗瑞幸、成為中國第一咖啡品牌之前,李瀟更應該擔憂,T97能否過得了「合規」這一關。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