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1-09 09:12
轉自:北京日報
近期,天氣降温疊加「雙11」大促,羽絨服迎來一波銷售高峰。自今年4月1日起,羽絨服裝新國標正式實施,羽絨填充物不再標註「含絨量」,而是統一標註「絨子含量」。記者走訪發現,符合新國標要求的新款羽絨服已大量上市。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羽絨服市場規模已達到1562億元。業內人士分析,新國標將推動羽絨服品質提升,並加速行業優勝劣汰。
根據 GB/T 14272-2021《羽絨服裝》新國標的定義,羽絨服裝是以羽絨為填充物,絨子含量明示值不低於50%的服裝。記者在朝陽大悦城內走訪了十余家服裝店發現,店內的冬季新款都按照新國標做了標註。
「今年冬季的新款羽絨服都符合新國標,您看這件衣服絨子含量是90%,要比以前含絨量90%的衣服更保暖。」波司登門店的工作人員介紹,絨子類似蒲公英形狀,是一朵一朵的,「羽絨服主要就是靠絨子來保暖,絨子越多越暖和,同時也會讓衣服看起來更蓬松,回彈性更好。」
不過,記者注意到,門店里也有標註「含絨量」的老國標產品。波司登相關負責人表示,4月1日之前生產的羽絨服依舊執行的是老國標,4月1日之后生產的產品執行新標,「老款不會直接退出,還是會繼續售賣,陸續出清消化掉。」
在電商平臺,記者隨機抽取了幾家銷售羽絨服的店鋪,發現其商品詳情頁同樣增加了有關新國標的介紹,並將以前標註的含絨量變為絨子含量。一家店鋪在商品詳情頁寫道:「所填充的羽絨絨子含量大於85%,全面滿足新國標要求,保暖效果實現升級。」
「標註填充的羽絨為134克,實際測試下來只有90克,少了近三分之一。」「含絨量為90%的兒童羽絨服,實際測試下來只有3.3%,虛標了近30倍。」……一直以來,市場上的羽絨服琳琅滿目,質量也參差不齊,不少商家利用消費者無法直觀識別的「信息差」,誇大羽絨服的保暖性能。
最知名的事件是2021年,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當時的調查,加拿大鵝銷售的190款羽絨服裝中,鵝絨產品約佔16.8%,鴨絨產品約佔83.2%,以偏概全地稱其產品所使用的羽絨「優良且最保暖」與事實不符。
今年10月,消費者李先生投訴稱,自己花2000多元購買了一件羽絨服,但收貨后查看衣服標籤信息發現,衣物的面料、里料和填充物均為100%聚酯纖維,屬於「掛羊頭賣狗肉」。
新國標有望從源頭上遏制這種誇大宣傳。「含絨量」和「絨子含量」有何區別?據業內人士介紹,以往的標準中,含絨量同時囊括了絨子和從絨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來的單根絨絲,而絨絲廢料計入含絨量,容易給消費者造成錯覺。新國標實施后,絨子含量不再將絨絲等雜質計算在內,對於充注偏差量的控制更加嚴格。
「現在以絨子含量作為標準,對於羽絨服品質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對於品質不高的羽絨服產品也會造成很大沖擊。」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表示,絨子含量的高低也關係着羽絨服成本的高低。例如,絨子含量50%的羽絨服產品會比老國標含絨量50%的產品成本更高,價格也會隨之提高。
伴隨着消費升級,中國的羽絨服市場增速顯著。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羽絨服市場規模為767億元,2021年增長至1562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12.6%,高於整體服裝市場。
千億規模的「蛋糕」也吸引着加拿大鵝、盟可睞等眾多國外高端品牌前來掘金。今年10月9日,「雙11」來臨前,盟可睞正式入駐天貓,成為其在國內電商開設的首家旗艦店。而在2023財年,加拿大鵝計劃在全球新開的13家門店中,4家都位於中國內地。
羽絨服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除了老牌羽絨服企業,一眾運動品牌和新消費品牌也開始在這個細分市場下功夫。保暖性能外,更強調時尚潮流和户外運動,甚至邀請新鋭設計師來主導更新穎的樣式。
目前,市面上的鵝絨羽絨服價格最貴,在一些高端店鋪售價達到4000元以上。鴨絨羽絨服價格從1000元至3000元不等,部分輕薄鴨絨羽絨服在1000元以內。隨着羽絨服新國標實施,將促使羽絨製品標準和羽絨羽毛材料標準趨於統一,令上下游企業更好地對接,進一步推動羽絨服行業向品質化邁進。
(原標題:羽絨服新國標促行業優勝劣汰)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馬婧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