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1-08 12:50
距離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只剩下半個月的時間,大家有沒有存好錢準備進行一輪新的「血拼」呢?對於一名數碼器材愛好者來説,這也是一個入手相機的好時機。這篇文章嘗試幫助大家梳理並推薦一批我認為在「雙十一」購物節值得入手的相機。
本次推薦的相機主要集中在無反相機,以全新國行價格作為參考。主要參考的平臺是淘寶和京東上的官方自營店鋪、相關品牌的官網以及線下授權經營店。在推薦相機的同時,我會列出這台相機的優缺點,以及一起提供我認為有參考價值的鏡頭搭配。
一臺相機是否值得購買,我認為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即可能存在一臺相機在某個時間段不值得購買,但是隨后又變得值得購買。因此,很大程度上,一臺相機是否值得購買需要靠同行襯托,而這也是相機行業的常態:雖然對於某台相機的性能或者畫質不滿,但是確實這個價位上唯一的「最不壞」的選擇。
能構成一臺相機競爭力的因素,我認為主要有畫質(畫幅大小)、對焦速度、視頻性能、鏡頭羣、便攜性(體積重量、外觀設計)等幾個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值不值得買」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可能對於一些用户來説,機身拓展性、三防性能等指標也很重要,但是我沒有類似的使用情景和需求,因此不列入我的考察範圍內。
考慮到大家一般對價格比較敏感,所以我會根據價格推薦相機。以下推薦的機器如無特殊説明則僅表示單機身價格。
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推薦更加有説服力,不是要向讀者證明自己有多客觀,而是向讀者坦白自己的立場和考慮角度。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在推薦相機之前簡單説説自己的出發點。
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攝影愛好者,除了外出旅遊,我也越來越喜歡在閒暇時揹着相機在熟悉的城市里探索。我接觸的第一臺相機是尼康的 D90,並在 2015 年左右開始頻繁使用它。雖然這是當時尼康第一臺有視頻功能的照相機,但是我真正開始接觸視頻拍攝要到 2019 年以后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使用的是尼康單反相機,因為它畫質出色,大家都是用索尼的傳感器,他卻能夠調教得比索尼還要好上一些;做工可靠,我的 D750 在離地幾十釐米的地方跌落在滿是石頭的地上,卻只是颳了一層灰,擦一擦,連大一點的劃痕都沒有留下。雖然它有着對焦和視頻拍攝系統落后的缺點,但是卻也不影響我的使用。
2019 年以后,各大相機廠商的視頻追焦功能日益成熟,我也開始期待使用視頻來記錄生活,於是我在 2021 年購入了一臺索尼的 α7R3A。此時的我,是一個仍以靜態照片為主,同時也會拍一點視頻的攝影愛好者(大概 7:3),相機視頻追焦系統的穩定性以及視頻文件后期編輯的調色空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綜上所述,我考慮一臺相機是否值得購入的因素先后順序是畫質(畫幅大小)> 對焦速度 ≈ 鏡頭羣 > 視頻性能(追焦系統、圖像配置文件、封裝碼率等) > 便攜性。出於我的使用習慣,以下相機是我在眾多相機中,我儘可能搜尋找出在一定的價格下,以儘可能便攜的體積提供儘可能高的畫質和性能的機器,且更加關注靜態照片的畫質表現。
把這 3000 塊錢的預算放到手機上,也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價格:3998 元(線下旗艦商店價格)
M43 畫幅和手機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景深優勢。
類旁軸的設計便攜小巧,可翻折的取景器有一定趣味。
DFD 對焦能夠應付非專業的靜態圖像拍攝。
家電大廠的人機交互和品控一直在線。
機身五軸防抖表現出色。
畫幅相對較小,夜間拍照吃力。(但是機身帶有小閃光燈)
視頻錄製對焦不可靠。
推薦搭配鏡頭:松下 25mm f/1.7,松下 20mm f/1.7,松下 12-32mm f/3.5-5.6,松下 12-60mm f/2.8-4
M43 畫幅在相機領域算是不被人待見的「小不點」,和 APS-C 畫幅乃至全畫幅在高感表現和寬容度方面都有明顯的差距。但如果你只是希望帶着便攜的相機,保留按下快門的儀式感、或者僅僅希望用盡可能少的負擔拍出區別於手機的照片、又或者已經擁有專業的拍攝器材,希望可以更隨意地拍攝,GX9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價格:4699 元(京東官方自營店價格)
APS-C 畫幅相對好的畫質和高感表現。
圖片和視頻的實時眼部追焦可靠。
外翻的顯示屏方便自拍,適合 Vlog 入門用户。
可更換鏡頭卡口。索尼有着完善的鏡頭羣可以選擇,豐儉由人。
相機內置多種圖像配置文件可以選擇,包括:HLG 和 S-Log,方便調色。
機身操控不盡如人意。
4k 視頻錄製時畫面有較明顯的果凍效應。
推薦搭配鏡頭:適馬 18-50mm f/2.8,適馬 56mm f/1.4,適馬 30mm f/1.4,適馬 16mm f/1.4,索尼 10-18mm f/4 OSS。
ZV-E10 是一臺拓展性很強的相機。它有讓人信任的強大功能,小巧的機身並沒有太多的攜帶包袱,讓入門攝影愛好者不需要額外的精力就能夠拍出不錯的照片。當技術進階以后,拍攝者依然能使用它探索新的拍攝方式,創作更好的作品。
價格:4599 元(京東官方自營店價格)
優秀的人體工學設計和人機交互。
APS-C 畫幅傳感器帶來的畫質畫質不錯。
圖片和視頻自動對焦基本能用。
側翻屏幕。雖然和索尼的 ZV-E10 都擁有側翻屏幕,但 Z30 更加專注於靜態攝影,ZV-E10 更關注於視頻創作。
Z 卡口可以通過轉接環轉接索尼 E 口鏡頭,間接帶來豐富的鏡頭羣。
傳感器依然是三年前 Z50 傳感器。
Z 卡口原生鏡頭(尤其是 APS-C 鏡頭)依然比較稀缺,轉接環效果不算穩定。
推薦搭配鏡頭:尼康 40mm f/2,尼康 16-50mm f/3.5-6.3,尼康50-250mm f/4.5-6.3
如果單看 Z30 的參數,它並不算是一臺很有誠意的相機,沒有許多革命性的功能和參數,但也許正是這樣,讓尼康能夠在足夠的時間下足夠多的功夫,把 Z30 打磨成一個趁手的拍攝工具。如果預算並不充足,希望能夠在平面攝影的道路上擁有一個足夠可靠的相機, Z30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價格:6599 元
擁有佳能祖傳的雙核自動對焦系統,能夠區分動物、人臉、車輛等拍攝主體,在競品中算是非常可靠。
擁有可能用較高的機內全景拍攝和機內景深合成功能。(手持相機依然可以出片)
雖然佳能對這台相機定位為入門級的相機,但是對於操控體驗方面並沒有明顯閹割。4k 視頻採用了 6k 超採樣,1080p 有 120 幀選項。
機械快門連拍為15張每秒,電子快門連拍為23張每秒。
拍攝 RAW 格式照片緩存只能支撐兩秒不到的時間。
機身沒有五軸防抖。
快門最快速度只有 1/4000 秒。
視頻拍攝並沒有 Log 文件。
原生鏡頭羣價格相對高昂。
目前 R10 還處於溢價期,和原價 5399 元相比依然貴上不少。
R10 在自己所在的價位有着非常亮眼的性能表現,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很難原價買到。
價格:6999 元(線下旗艦店售價)
擁有豐富的膠片模擬(包括飽受好評的「經典負片」)。
帶有機身五軸防抖。
相對靠譜的對焦系統,能滿足日常使用。
外錄可以錄製 10bit 4:2:2 視頻。
機身注重人體工學,握持感不錯。
外觀已經和復古不沾邊了。
機身做工材質受到用户的詬病。
雖然接近停產但依然很難原價買到,需要長時間輪候或者加價。
推薦搭配鏡頭:適馬和騰龍 X 卡口鏡頭羣
X-S10 在富士的相機產品是特立獨行的存在,擁有豐富膠片模擬和五軸防抖,如果對富士的復古外觀不看重且可以原價購入,X-S10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需要考慮的是,它已經發布了兩年,據說可能會在明年迭代。
價格:7299 元(京東官方自營店價格)
作為 Z 系統全畫幅入門相機但是在做工和用料上並沒有太明顯的縮水,採用鈦合金邊框,雙 SD 卡槽,五軸防抖,最高 1/8000 秒快門依然保留。
Z 卡口有着較好且逐漸完善的鏡頭羣。搭配 25-50mmf/4-6.3 鏡頭為 7999 元,應該是目前能買到的最便宜的全畫幅微單套餐。
自動對焦和其他全畫幅微單相比稍微遜色(但我實際測試還是要比松下對焦靠譜一些)。
沒有 N-Log 等圖像配置文件。
連拍速度低(4.5 張 / 秒)。
推薦鏡頭:尼康 40mm f/2,尼康 50mm f/1.8s,尼康 14mm-30mm f/4,尼康 25-50mmf/4-6.3
你永遠可以相信尼康做照相機。這台相機適合有着大量尼康 F 口鏡頭,或者希望進入尼康Z系統但是囊中羞澀的用户。別懷疑,這台尼康入門全畫幅無反相機依然能給你很好的拍照體驗。從單反時代到無反時代一直如此。
價格:9998 元
α7M3 同款傳感器,有着不俗的靜態拍攝畫質。
DFD 對焦系統能夠進行迅速的對焦。
視頻功能專業、豐富且強大。有 V-Log 等圖像配置文件,最高可以拍攝 4K 30 幀 10bit 4:2:2 的視頻,1080P 180 幀的慢動作視頻,同時支持寬熒幕鏡頭拍攝矯正等功能。
優秀的操控和機身用料。
視頻追焦效果欠佳,但是對畫面運動的物體會出現抽風現象,需要手動調整對焦系統參數獲得更好體驗。
推薦鏡頭:特別推薦松下 S5 + 松下 20-60mm f/3.5-5.6 +松下 50mm f/1.8 雙鏡頭套餐,線下官方旗艦店價格 11878 元,多送一塊原廠電池和攝影揹包。
松下 S5 是一臺需要花時間瞭解習性的相機。如果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慢慢磨合,它會帶給你無限的可能性,無論是作為生產力工具還是作為愛好者的拍攝相機。
價格:11699 元(部分線下官方店鋪的價格可下探到 11000 元以內)
無軍艦頭設計,小巧輕便。
對焦系統強悍可靠。
索尼 E 卡口鏡頭羣豐富
有側翻屏幕。
卡槽、快門速度規格被閹割。因為機身尺寸縮小,所以機身握感有明顯下降。
推薦鏡頭:索尼 35mm f/1.8,索尼 85mm f/1.8,適馬 28-70mm f/2.8,蔡司 batis 40mm f/2 CF,騰龍 20-40mm f/2.8
如果希望找到一臺全畫幅小巧可換鏡頭相機。時隔兩年,α7c 依然是你唯一的選擇。
價格:14999 元(京東)
作為已經面世 5 年的三代機,對焦依然可靠。
全畫幅傳感器,4500 萬像素,近 12 檔的動態範圍。
十張每秒的連拍以及近 12 檔的動態範圍。
有視頻錄製配備有 S-Log 和 HLG 等圖像配置文件。
連拍緩存不夠。
在某些情況,對焦系統的穩定性欠佳。
推薦鏡頭:蔡司 Batis 40mm f/2 CF,索尼24-105mm f/4 OSS, 索尼 50mm f/1.2 GM
α7R3A 是像素、高感和對焦之間能取得較好平衡的經典機型。除了分辨率這個指標,哪怕是 R 產品線后續更新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機型的畫質都不如第三代機型優秀。對於靜態照片為主的攝影愛好者來説,可以算是「畢業套裝」了。
價格:16499 元(京東)
作為全能機型,像素達到 3300 萬像素,
擁有比三代機更加優秀的對焦系統。
可以錄製無裁切 4k 30 幀 或者裁切狀態下的 4k 50/60 幀 10bit 4:2:2 畫面。
經過半年時間的溢價階段,目前線下的相機店國行價格已經破發,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它是一臺很長時間內性能都不會落伍的機器。
機身品控受到一些用户的詬病。
推薦鏡頭:同上
α7M4 是這個價位影像和圖片性能最為均衡的機器。(大概沒有之一)
本文嘗試從一個偏向靜態攝影使用者的角度對 2000 元到 20000 元預算的攝影設備進行分析和推薦。隨着相機硬件的不斷發展,各廠商的產品功能愈發成熟和強大,也漸漸來到瓶頸期。一般來説,在同一個價位上,競品之間的功能和性能差別並不明顯,區別只是針對不同使用環境的功能強弱區別。在預算一定的情況下,沒有人可能擁有一臺完美的相機。因此,與其説需要挑選相機,不如所挑選自己使用這個攝影設備將要走的道路。
如果是在這條路上遇到的機器,那麼看看它的缺點你能否接受;如果並不是這條路上會遇到的機器,那麼再強大的功能也和你無關。如此,什麼機器適合你,往往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祝大家順利買到心儀的相機,多出好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少數派」(ID:sspaime),作者:Hermanchannn,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