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外企業四方合作,我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項目啟動

2022-11-04 15:00

  中國「雙碳」戰略為中外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巨大的合作潛力,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成為合作焦點。澎湃新聞11月4日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化)獲悉,中國石化與殼牌、寶鋼股份、巴斯夫在上海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四方將開展合作研究,在華東地區共同啟動我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為華東地區現有產業脱碳,打造低碳產品供應鏈。

  CCUS,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從工業排放源中捕集二氧化碳並加以利用或注入地質構造封存,以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過程。CCUS被業內視為具備大規模減排潛力的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

  據悉,該項目將為華東地區工業企業提供一體化二氧化碳減排方案。項目將長江沿線等工業企業,比如鋼材廠、化工廠、電廠、水泥廠等的碳源通過槽船集中運輸至二氧化碳接收站,通過距離較短的管線再把接收站的二氧化碳輸送至陸上或海上的封存點,為華東地區長江沿線工業企業提供靈活、有效的、一體化二氧化碳減排方案。

  華東地區經濟活躍,CCUS的發展符合該地區的脱碳需求。在該區域內有多個國家級工業園區,以江蘇省為例,沿江分佈了南京經濟開發區、揚州經濟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南通經濟開發區等多個國家級工業園區,在該區域內部署CCUS集羣項目,可以有效降低單位脱碳成本、顯著提升整體作業效率。

  中國石化、殼牌、中國寶武、巴斯夫四方簽署關於開展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利用)合作諒解備忘錄。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次合作的四家企業均為行業頭部企業,且優勢互補。

  其中,中國石化率先建成中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擁有CCUS全產業鏈技術和實踐;殼牌具有覆蓋全產業鏈的技術能力、國際項目商業化運營的經驗;寶武是全球最大鋼鐵企業,國內首家向全球發佈碳中和冶金技術路線圖企業;巴斯夫是全球最大化工企業之一,行業標準建立及認證擁有國際影響力。四家企業通過該項目將形成強有力的聯盟,為現有產業脱碳,打造低碳石油化工、鋼材等產品價值鏈,發展低碳產品市場體系,解鎖低碳產品帶來的附加價值,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發展。

  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永生表示,中國石化與殼牌、中國寶武和巴斯夫一起攜手,共同拓展商業化脱碳路徑,積極推進CCUS全產業鏈發展,不僅為中國、也為全球的綠色發展貢獻力量。中國石化將持續推進與全球合作伙伴的互利關係,踐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綠色發展的要求,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做出積極貢獻。

  殼牌集團下游業務董事海博表示,碳捕集與封存為難減排行業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減碳方式,殼牌正在與合作伙伴積極尋求相關業務機會。「該項目非常契合殼牌針對不同行業提供定製化脱碳解決方案的減碳策略,並且將為我們實現到2035年擁有每年至少2500萬噸碳捕集與封存能力的目標做出貢獻。」

  中國寶武副總經理、黨委常委侯安貴強調,未來鋼鐵將進入低碳時代,是對傳統鋼鐵價值鏈的顛覆性革命,非一企之力能夠完成,需要鋼鐵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努力。

  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成員、負責亞太區的凱禮(Markus Kamieth)稱,氣候保護是巴斯夫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到2050年實現全球二氧化碳淨零排放。與合作伙伴攜手開發和使用CCUS等現有和全新技術,對加速實現各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至關重要。期待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探索這些機會,助力實現更為可持續和氣候中和的未來。

  多年來,中國石化致力於引領我國CCUS產業發展。2012年,國內燃煤電廠首個CCUS項目在勝利油田啟動。2015年,中國石化南化公司、華東石油局攜手合作,開啟了中國石化內部上下游企業之間二氧化碳資源綜合利用的先河。2022年,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標誌着我國CCUS產業開始進入成熟的商業化運營。2021年中國石化捕集二氧化碳量達152萬噸。「十四五」時期,中國石化將加大建設力度實現CCUS產業化發展,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開闢更為廣闊的前景。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