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咖啡企業全國第一,最會做「白領咖啡」的城市,不是上海

2022-11-04 09:30

繼上海、成都之后,很多人都在關注「深圳咖啡」。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深圳擁有與咖啡相關的企業數量達9651家,是我國咖啡相關企業城市分佈第1名,緊隨其后的,是廣州、普洱、上海和成都。

企業遍地開花,品牌層出不窮,深圳咖啡市場,似乎正在做一杯「最務實的咖啡」。

9651家!深圳咖啡相關企業全國第一

這一年,沒有比咖啡更受矚目的賽道了。

最近,不少人都在關注「深圳咖啡市場」,咖門一個多月前報道的深圳「工位咖啡」AtoB COFFEE,門店均開在寫字樓及辦公園區,slogan直接叫「好咖啡,距離工位5分鍾」。

不止AtoB COFFEE,不少深圳本土咖啡連鎖品牌在過去一年實現拓店。比如「Something For」目前門店已增至20家,年底還有3家店要開業;KUDDO、Gee Coffee等品牌開出7、8家門店。

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飲品牌先后佈局咖啡,9月份,蜜雪冰城旗下獨立咖啡品牌「幸運咖」在深圳開出了首家店鋪。

數據上也有所體現:

據企查查10月份數據統計,目前深圳是我國咖啡相關企業城市分佈第1名,擁有與咖啡相關的企業數量達9651家,緊隨其后的是廣州、普洱、上海和成都。

天眼查顯示,深圳約有65%的咖啡企業近五年內成立,有14.44%的企業近一年成立。也就是説,深圳在一年內涌現出了約1500家咖啡相關企業

這樣的數據背后,當下深圳咖啡市場呈現出哪些特質?

白領、茶飲化、產業鏈,共同構成深圳咖啡的基本面

深圳,一直以來被視作新茶飲的發源地,咖啡的發展比較低調。

但採訪了多位當地咖啡館主理人、連鎖咖啡店經營者后,我發現區別於上海、成都等城市,深圳咖啡有其獨有的特性,具體來看:

1、深耕白領市場,做一杯「最務實的咖啡」

如果説充滿市井味道的街道咖啡,正在成為成都的新風景。那麼在深圳,更多咖啡品牌是面向辦公族切入剛需場景,無論是選址還是產品,都爲了更好地服務白領羣體。

選址上,以AtoB COFFEE為例,多選在辦公族密集的寫字樓、辦公園區開店,滿足5分鍾便利,兼顧咖啡飲用的時效性;

產品上,也通過「咖啡+」的形式切中打工人的早餐場景,比如Something For主打牛角包+咖啡,滿足白領剛需;

開店時間上,為服務「早8辦公族」,不少咖啡門店也都實現了早7晚9的全時段營業,這在其他城市相對少見。

在AtoB COFFEE聯合創始人眼里,深圳咖啡市場,都在爭取做一杯「最務實的咖啡」

這是在高租金、人工成本的壓力下的生存之道,為此,不少深圳品牌注重門店效率模型的打造,藉此提高運營效率。

深圳 KUDDO COFFEE

不少咖啡館主理人均表示,提高出杯速度、簡化出杯流程等、吸引復購,等都成為日常運營的關鍵點。

2、平價咖啡,正在作為新鮮事物涌現

9月份,蜜雪冰城旗下獨立咖啡品牌「幸運咖」在深圳開出了首家店鋪。平價咖啡,也正在作為新鮮事物涌現。

還有一些本土連鎖咖啡品牌,他們的價格可以對標manner,比如上文提到的AtoB COFFEE,主要在10~20元價格帶。烏鴉咖啡9元一杯的冰美式,同樣「實現了打工人的咖啡自由」。

更多平價咖啡館和本土咖啡連鎖的出現,讓咖啡能觸達更多的消費人羣,讓咖啡成為更日常化的飲品。

3、椰子雞咖啡走紅,咖啡創意比肩茶飲

深圳咖啡的產品創意,同樣可以説是創意層出不窮。

作為新茶飲的發源地之一,這里誕生了喜茶、奈雪、gaga等茶飲品牌,而發達茶飲品牌也帶動了更多消費者「喝飲品」的習慣。

很多品牌都在用茶飲的方式創新咖啡,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且我還發現,廣深地域性也造就了一系列特色產品。

比如有一款名叫「椰子雞咖啡」的產品,融合金桔汁、椰子水、馬蹄椰肉、小米椒等元素,將椰子火鍋的精髓都融入到一杯咖啡里,為顧客留下深刻印象。

深圳PRE COFFEE 推出的「椰子雞咖啡」與「姜葱雞咖啡」

4、咖啡創業文化深厚,深入行業的上下游

創業,是深圳一大特色,體現在咖啡創業上,並不只是代表「開一家咖啡館」。

從數據可以感受到,深圳作為我國目前擁有與咖啡相關的企業數量最多城市,但卻並沒有最多的咖啡館。

那麼,咖啡相關企業多在了哪?

跨界入局是一方面,華為就在今年申請註冊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商標,在華為各個技術基地規劃、建設多個咖啡廳。

深圳「元老級咖啡館」豆舞咖啡的創始人告訴我:「深圳咖啡相關企業之所以數量眾多,是因為全產業鏈條上,很多企業都參與了上下游的其中一環,比如做咖啡豆的相關貿易、咖啡設備的生產銷售、咖啡培訓課等。」

「來了就是深圳人」,任何模式在這里都能找到受眾

在Something for創始人文靜看來,深圳咖啡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多元化」,深圳多元化的咖啡消費羣體,為市場多元化提供了機會。

簡單來講,上海咖啡精品化程度較高、教育成熟,而廣州地域屬性較強,消費者會更關注咖啡的創新性。

但到了深圳,人口結構的複雜性,讓再小眾的需求都有了可以被滿足的機會。「好像任何模式的咖啡都能在深圳找到自己的受眾羣體。」文靜表示。

比如最近深圳的一家新晉網紅「菩瑞吧」,就是以藏式咖啡為賣點,融入很多藏族元素。而這些創新元素也在為深圳的咖啡市場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思考。

快速奔跑的深圳咖啡,似乎還缺少一個「Manner」

對於深圳咖啡,結合採訪的直觀感受是,除了星巴克、瑞幸等連鎖咖啡品牌之外,深圳本土咖啡連鎖相對匱乏,除了Something for開出20家門店,大多本土品牌體量在3~10家。

這也許是剛需屬性下的消費者,忠誠度反倒沒那麼高,一個深圳朋友告訴我,購買便捷便宜是他選擇一家店的理由,對於品牌並沒有什麼偏好,實在沒時間更是會用速溶代替。

「深圳還缺少一個Manner,這對於當下發展中的咖啡品牌,無疑是一個機會。」一個咖啡品牌主理人提到。

在這個過程中,用什麼模式走?怎麼吸引復購?如何提升門店效率?是每一個品牌都要思考的事。

在強調效率、競爭激烈的茶飲之都,或許能找到中國咖啡的另一種答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咖門」(ID:KamenClub),作者:金嶼,編輯:張瑾,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