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烏克蘭糧食協議能否緩解全球糧食危機?

2022-11-02 22:38


在多方斡旋之下,俄羅斯周三宣佈將恢復參與黑海糧食出口協議,以釋放烏克蘭至關重要的糧食出口。在此之前,俄羅斯曾在周末一度暫停參與該糧食協議,而此舉有可能加劇世界各地的飢餓。

俄烏糧食協議於今年7月達成,創建了一條受保護的海上運輸走廊,旨在緩解全球糧食短缺。烏克蘭糧食出口的客户包括一些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與此同時,索馬里和厄立特里亞等發展中國家也嚴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小麥。該協議從一開始就以便利商業運輸為基礎。以下是關於俄烏糧食協議一些關注問題:

運輸了哪些產品?

該協議為烏克蘭的三個港口提供了一條安全的出口通道,初期的重點是讓烏克蘭的部分船隻能夠離開。截至目前為止,已運送了約976萬噸農產品,主要是玉米,但也有大量的大豆、葵花籽油、葵花籽粕和大麥。

數據顯示,小麥的出貨量已達280萬噸,佔總量的近30%。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烏衝突爆發的時間,因為去年的大部分小麥作物在2月份就已經出口出去了。小麥比玉米早幾個月收割,因此往往更早發貨。

是否緩解了糧食危機?

主要出口國烏克蘭的糧食出口下降在今年的全球糧食價格危機中起到了一定影響,但還有其他重要的推動因素。其中包括新冠大流行和持續挑戰農業生產的氣候衝擊,主要是最近阿根廷和美國的乾旱。

該運輸走廊已恢復了部分來自烏克蘭的貨物運輸,但仍遠低於俄烏衝突前的水平,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完全恢復。同時烏克蘭農民減少了小麥等作物的播種。一方面,將糧食運輸到港口仍然具有挑戰性,且費用昂貴。另一方面,此前由於國內價格仍然非常低,在多數情況下農民們虧本出售了去年的作物。

敖德薩、伊利喬夫斯克和皮夫丹尼港這三個參與該協議的港口月海運能力加起來約為300萬噸。根據農業諮詢公司APK-Inform的估計,烏克蘭在2022/23年度可能出口2390至4000萬噸糧食,具體數據取決於這三個海港的情況。

根據烏克蘭農業部的數據,包括通過較小的多瑙河港口和陸路的出口在內,截至11月2日,該國出口了1340萬噸,其中包括510萬噸小麥和710萬噸玉米。

然而,進入港口的大型船舶仍然太少,無法跟上所需的速度和運量。許多較大型船隻的船東對進入衝突地區仍持謹慎態度,尤其是考慮到地雷的威脅和高昂的保險費用。

另外,根據2021年的船運數據,烏克蘭第二大糧食港口尼古拉耶夫港被排除在外進一步加大了出口力度的挑戰。

是否壓低了全球小麥價格?

在俄烏衝突之后,CBOT小麥價格一度飆漲,但目前僅略高於衝突前的水平。

烏克蘭能夠通過該走廊出口數百萬噸小麥,這是壓低小麥價格的一個因素。其他因素包括主要出口國俄羅斯今年創紀錄的收成、黯淡的全球經濟前景以及強勢美元。

但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儘管CBOT期貨價格下跌,麪包和麪條等以小麥為基礎的主食的價格仍遠高於衝突前的水平,主要原因在於當地貨幣疲軟,以及能源價格上漲提高了運輸和包裝等成本。

水雷情況

俄羅斯和烏克蘭互相指責對方埋下了漂浮在黑海周圍的水雷,對海運構成重大威脅。今年8月1日,懸掛塞拉利昂國旗(Sierra Leone)、船東為一家尼日利亞公司的拉佐尼號(Razoni)貨輪從敖德薩港啟程,為首艘從烏克蘭出發的運糧船。該貨輪船員表示,這些水雷是最擔心的事情之一。

這些水雷已經漂到遠離烏克蘭海岸的地方,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的軍事潛水隊拆除了一些最終落在本國水域的水雷。清理這些水雷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當時在糧食協議生效之前並沒有足夠的時間。

保險情況

總部位於伊斯坦布爾的聯合協調中心負責監督該協議,由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和聯合國官員組成。該中心在8月份公佈了有關海運通道的程序,旨在緩解保險公司和船東的擔憂。

保險公司最初時表示,如果有國際海軍護航安排和處理水雷的明確戰略,他們願意提供保險。在那之后,他們制定了提供保險的條款,包括船隻在過境時必須呆在走廊內,否則承保政策就有可能失效。

在7月22日達成協議后,倫敦勞合社保險公司Ascot特和經紀公司達信商業,這兩個公司為從烏克蘭黑海港口出港的糧食和食品設立了海上貨物和衝突保險設施,每次航程的保險金額為5000萬美元。

然而,駛進烏克蘭港口的船隻的整體保險成本(包括單獨的保險部分)可能仍將居高不下。

工作人員情況

儘管有戰時限制,烏克蘭今年9月推出了一項法令,允許其海員離開該國,此舉旨在為烏克蘭谷物出口和更廣泛的全球航運業釋放關鍵的人力。自俄烏衝突開始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2000名海員被困在烏克蘭港口。據國際航運協會估計,截至10月27日,這一數字已降至約346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