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1-02 18:52
有接近中國聯通的人士向《財經十一人》表示,這一行為並不觸及母公司的股份變更,絕非市場面理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是一個普通的投資行為——兩家公司各出一筆錢,成立合資公司。股價異動屬於市場藉此消息短期炒作。
11月2日,一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准中國聯通與騰訊設立混改新公司》消息開始在市場上流傳。消息來源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10月27日發佈的《2022年10月17日-10月23日無條件批准經營者集中案件列表》,該文件顯示,聯通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騰訊產業創投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獲無條件批准,審結時間為10月18日。
相關媒體將此舉解讀為「混改」。受此影響,中國聯通(600050.SH)快速拉昇至漲停板,截至發稿,股價大漲9.95%,報3.75元/股,總市值達到1161億元。同時,通信服務板塊集體上漲,截至發稿,恆信東方漲超11%,中貝通信、中富通、宜通世紀等均有短線上漲。
聯通公司將在11月2日晚間發佈公告。
有接近中國聯通的人士向《財經十一人》表示,這一行為並不觸及母公司的股份變更,絕非市場面理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是一個普通的投資行為——兩家公司各出一筆錢,成立合資公司。股價異動屬於市場藉此消息短期炒作。
此前有傳聞稱中信集團將收購一部分騰訊股份以實現騰訊公司的國有化,引發股市異動,中信集團在11月1日闢謠。外界有解讀認為這次混改也有可能是影響騰訊公司未來命運的一次大動作。但從事實層面來看的話,合資公司確實是中國聯通混改過程的一個新動作,但並非影響雙方公司后續命運的大動作。
國企混改,是指通過交換持股、管理層持股,或是吸引各種所有制資本進入等多種方式,在國有控股的企業中加入民間(非官方)的資本。以促進國企參與市場競爭。混合所有制的最終目的是讓國企在改革中能夠增加競爭力和活力。
中國聯通試點混改始於2016年,是中國三大運營商中混改力度最大的電信運營商。2017年8月,聯通公佈混改方案,宣佈將引入包括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巴巴在內的多位戰略投資者,認購中國聯通A股股份。具2017年開始,聯通與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在雲計算領域開展合作。
中國聯通與阿里雲始於2017年的合作曾被認為是聯通混改的標杆成果之一。當時,聯通的雲計算業務落后於其他電信運營商,阿里雲則希望藉助聯通拓展業務範圍。隨后聯通用自己的渠道賣阿里雲產品,雙方形成了深度合作關係。根據官方信息,阿里雲向聯通全面開放雲服務能力,中國聯通將向阿里開放全國主要數據中心、網絡資源,並提供政企銷售渠道。
不過,這個公司確實是中國聯通混改過程的一個新動作。騰訊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財經十一人》表示,該合作在2017年就在談,並非新一輪混改舉措。
這要追溯到2017年10月聯通發佈的一則名為《中國聯通混改與騰訊合作邁大步,在雲計算、網絡服務等領域全面開展深度合作》的官方通告。
這份通告稱,中國聯通與騰訊聯合宣佈,依託各自在通信、雲計算、網絡安全領域內的豐富資源與能力,強強聯合,在雲計算和網絡服務領域相互開放資源,推進深度融合創新,打造全新的「雲、管、端」互聯網產業生態平臺。這是中國聯通混改方案獲得監管機構覈准后,與入股互聯網企業在業務領域開展的首項重大業務合作,也是混改后與騰訊強強聯合、推進深度戰略合作的第一步。
不過,此后多年,這件事情沒有更多的節點性信息向外界披露。
也就是説,此次與騰訊成立合資公司,是2017年合作的一個延續,聯通基於自身業務發展需求,在混改后的一個新合作行為。
目前,在雲計算方面,三大運營商有不同的發展抓手——中國移動推出自己的移動雲計算,中國電信有天翼雲,和華為深度綁定;聯通此前主要借力阿里雲,騰訊雲可能將成為聯通的新助力。
根據相關公示表信息,此次聯通和騰訊新設合營企業將主要從事內容分發網絡(CDN)和邊緣計算業務。交易完成后,聯通創投、騰訊產投共同控制合營企業,聯通創投、騰訊產投、有關員工持股平臺將分別持有合營企業48%、42%、10%的股權。
企查查信息顯示,聯通創投於2014年4月29日成立,最終控制人為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以企業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等。
一位關注騰訊的投資人告訴《財經十一人》,聯通創投和騰訊產投雖然有投資功能,但也會做一些具體業務。騰訊從事的大部分業務,包括廣告、遊戲、社交等,都屬於電信增值業務,也涉及一些核心技術,包括通信、芯片和大數據等,可以將一些概念性的業務放進新公司,當做邊緣計算業務,主要目的在於實現數據安全。
騰訊產投於2019年9月17日成立,主要業務包括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諮詢、投資諮詢,最終控制人為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業務包括通信社交、數字內容、金融科技等。
作者為《財經》記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十一人」(ID:caijingEleven),作者:顧翎羽 劉以秦,編輯:謝麗容,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