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年燒500億,許家印「造車」還是「造夢」

2022-11-02 14:48

這次,許家印總算沒有食言。

顛簸近三年,恆大汽車旗下首款量產車型「恆馳5」終於迎來交付時刻。官方的表述是:「首批100位恆馳車主滿心歡喜地拿到了自己的愛車,這是恆馳汽車又一重大里程碑。」恆馳方面還表示,首批100台交付后,恆馳5后續批次車輛將陸續發往各地交付到車主手中。

按照恆馳汽車計劃,明年一季度要交付1萬輛恆馳5,並加快推動其他車型的研發量產工作。恆馳6計劃今年底下線,明年上半年實現量產;恆馳7將於明年上半年下線,明年下半年量產。另外,恆馳汽車還將同時加快恆馳1、恆馳3的研發進度,實現多產品落地。

「交付只是造車的第一步。」一位汽車行業的資深人士稱。在他看來,國內新能源汽車賽道愈發擁擠,尤其是20萬元左右的主流價格區間,更是新能源汽車玩家們的競爭紅海。對於一路高舉高打但命途坎坷的恆馳5來説,想要「虎口奪食」談何容易?

恆馳5交付活動現場。來源:受訪者

一位曾在恆大工作多年的房企人士預判,恆大造車很難成功,「與車好壞關係不大,關鍵點在於恆大的信譽沒了。」受母公司恆大集團債務危機影響,恆馳汽車銷售渠道、后期服務以及保障體系等供應鏈層面還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這一塊兒目前還是未知數。」

「造車」三年,燒了500億,許家印充分展現了他的闊綽與執拗。如今的恆馳汽車,儼然已是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或許恆大能從恆馳5的交付中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但想要靠恆馳汽車挽救跌落谷底的恆大集團,甚至逆風翻盤,早就遙不可及。」前述人士稱。

開創「公證購車」模式

10月29日,恆馳汽車官方消息稱,恆馳5正式開啟交付,首批交付100台。消息還稱,恆馳汽車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鄭州、成都、重慶、海口等19個城市佈局首批交付服務中心,首批100台交付后,后續批次車輛將陸續發往各地交付到車主手中。

作為恆大汽車旗下首款量產車,恆馳5在自身掣肘和多方質疑中實現量產上市。從時間線來看,恆馳5於去年12月30日實現首車下線,今年7月6日開啟預售。該車定位為純電豪華SUV,搭載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為602公里,綜合補貼后售價爲17.9萬元。

恆馳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劉永灼曾喊出「恆馳5品質與性能可媲美Model Y」的口號,稱「恆馳5是恆馳汽車‘三年磨一劍’打造出的一款30萬元內最好的純電動SUV」。據其介紹,包括博世、大陸、安波福、寧德時代等多家知名供應鏈企業都參與了恆馳5的生產過程。

來自恆大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恆馳5預售開啟一個月后的訂單已近4萬輛。不過,多位汽車行業人士均對此數字表示懷疑,稱其「存在一定的水分」;亦有接近恆大方面人士稱,爲了完成銷售任務,恆大集團要求員工內購,或是下發明確的銷售指標。

有消息稱,恆大物業曾在7月份召開內部會議,下發恆馳5銷售考覈任務,具體考覈任務由各大區域細分到每個項目,具體銷售考覈指標將根據小區業主數量決定。「這與從前要求員工分指標賣房的套路如出一轍。」一位曾供職於恆大的人士稱。

恆大汽車方面還透露,為全面保障車主權益,根據預訂協議,首批車主在交車時付全款至天津市津濱公證處。目前,恆馳汽車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國235個城市、313個網點,車主可享受整車終身質保、三電終身質保、終身免費保養等行業絕無僅有的用户權益。

此前,爲了打消消費者對恆大汽車的顧慮,恆大汽車在恆馳5開啟預售時就做出對策:按照協議,恆馳5用户在交車時才需付車款,提車后15天內可退車並退款,且所有購車款直接到公證處專户監管。由此,恆大也在業內開創了「公證購車」模式。

隨着恆馳5交付消息披露,許家印的「造車夢」終於照進現實,他也擺脫了「紙上造車」「PPT造車」的嫌疑。但大眾對恆大汽車推行的「賣房式賣車」模式褒貶不一。受恆大集團整體債務危機影響,加之造車本身需要持續燒錢,恆大汽車的可持續經營能力亦成為關注焦點。

恆馳5交付活動現場。來源:受訪者

不久前,有傳言稱恆大汽車可能將被另一家汽車公司併購,天津工廠也將停工。對此,恆馳汽車總裁劉永灼迴應稱,公司一直在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截至目前,既有地方政府也有多家實力企業對恆馳汽車表達了投資意向,不存在被併購一事。

此外,恆大汽車的上市地位亦岌岌可危。因未按時發佈財報,中國恆大、恆大汽車目前仍在停牌。根據相關規則,港交所有權對連續停牌18個月的任何上市公司摘牌,就恆大而言,18個月期限將於2023年9月20日屆滿。

燒了500億,只是拿到入場券

「恆大的造車路還很漫長,但行業格局已定。」一位熟悉汽車行業的人士稱。

造車伊始的許家印有野心,也有較為充盈的資金。2019年11月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上,許家印表示,恆大汽車造車模式總結起來就是「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通過收購或者合作獲取核心技術,組建汽車產業朋友圈,從而造好車。

根據恆大汽車此前的規劃目標,該公司致力於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許家印還曾表示,恆大汽車計劃建設10大生產基地,範圍涵蓋中國、瑞典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佈局上,恆大集團走的是「研產供銷」汽車全產業鏈佈局路線。僅2019年,恆大汽車就完成了對NEVS收購、宣佈將在廣州上海等多地建設整車及配套生產基地、與110家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等大動作。同爲地產背景的寶能做法類似,「未見其車,先聞其聲」。

而同時期的互聯網車企,還在靠融資支撐發展。尤其是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資本市場寒冬,幾乎所有互聯網車企都陷入生存困境。小鵬創始人何小鵬曾坦言,「現在(2019年)融資很難」。大浪淘沙后,大部分互聯網車企未能挺過2019年。

隨着產品銷量上升、市場規模擴大,資本再度青睞造車新勢力。蔚來等部分互聯網車企挺過艱難時刻后,邁入高速發展期。2021年,以「蔚小理」為代表的互聯網車企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容忽視的力量。

反觀房地產跨界造車者的命運,只能用「慘烈」形容。

過去兩年,受制於恆大債務危機影響,加之跨界「水土不服」,恆大造車之路異常艱辛。2021年3月,恆大汽車在2020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累計投入474億元,包括整車研發設計等249億元,車廠建設等方面225億元。如果再算上2021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和行政費用,恆大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已經「燒」了超過500億元。而據公司財報,2021年上半年,恆大汽車淨虧損約48億元,同比幾乎翻倍。

寶能汽車如今的處境也與恆馳汽車類似。在號稱投入了近500億元鉅額資金后,寶能汽車依舊沒有一個暢銷的車型,沒有一個成功的品牌。目前來看,僅推出了一兩款新車型。「恆大也好,寶能也好,他們都沒有造車的基因。」前述人士稱。

根據恆大汽車最新提出的量產時間表,恆馳汽車將在明年一季度交付1萬輛恆馳5,並加快推動其它車型的研發量產工作。此外,恆馳6將於今年底下線,明年上半年量產;恆馳7將於明年上半年下線,明年下半年量產,同時加快恆馳1、恆馳3的研發進度。

恆馳5發運現場。來源:受訪者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預言,「未來造車新勢力只能活三家」。

淘汰賽還在繼續。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愈發擁擠,尤其今年下半年到年底,市場將迎來數十款新車型上市,其中20萬元左右的主流價格市場競爭最為激烈。業內普遍認為,月銷達到1萬輛纔算是站穩腳跟,而車企的生命力究竟幾何,仍需觀察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車型的表現。

對於「全村的希望」恆大汽車來説,這纔剛剛點火起步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作者:李艷艷,編輯:周春林,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