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抖音要從騰訊和網易身上咬下一塊肉,想卷死他們?

2022-11-02 10:00

問大家一個問題:最近幾年,你有沒有過 「 被抖音神曲包圍 」 的感覺?

大概率地説,即便你並非抖音用户,但以下年度神曲你總會在其他場景聽到過一些。

從 2018 年的《 我們不一樣 》、《 沙漠駱駝 》,2019 年的《 野狼disco 》、《 芒種 》,2020 年的《 少年 》、《 紙短情長 》再到 2021 年的《 白月光與硃砂痣 》《 漠河舞廳 》,抖音神曲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大江南北。

深受荼毒的網友甚至調侃:華語樂壇應該姓 「 抖 」。

在過去,這個説法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如今,從今日頭條的佈局看,張一鳴的野心甚至不止是 「 華語樂壇 」。

實際上,對於入局音樂市場,字節跳動早已準備多時。2020 年,字節跳動先是在印度、印尼等市場發佈首個獨立音樂流媒體應用 Resso;今年 2 月份,抖音音樂開放平臺升級為音樂人服務平臺 「 炙熱星河 」。6 月,字節跳動推出的汽水音樂開始正式在各大手機應用市場上線,進入大眾化運營階段。

而據《 華爾街日報 》的消息,字節跳動目前正在與唱片公司就「 將公司專用音樂流媒體平臺 Resso 擴展到多個新市場 」 進行談判,與 Spotify、蘋果等行業領軍企業競爭。

種種跡象表明,張一鳴和他的抖音似乎真的有計劃在 「 攪動 」 樂壇了。

其實,字節跳動最開始推出抖音時,定位就更偏向於 「 音樂 」 產品,當時,今日頭條介紹抖音是「 公司孵化的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 」。

如今,抖音越做越大,雖然不再強調 「 音樂 」而是強調 「 幫助用户表達自我、記錄美好生活 」,但音樂仍然是抖音 APP 內的重要一環,因為視頻作品有非常強勁的配樂需求。

大量的創作者作品、算法機制以及巨量的用户基礎,讓抖音成了一個神曲孵化平臺。

不過,這些似乎都並不能滿足字節跳動的野心。

2020 年 3 月,字節跳動在印度、巴西、印尼等市場上線音樂應用 Resso,被外界解讀為在音樂業務上的開創性嘗試。

Resso 沿用了字節跳動的核心算法邏輯,通過用户喜好的音樂人、音樂類型、用户使用行為等自動推薦音樂,用户可通過上下滑動切換歌曲,可以算是音頻版的 TikTok,與此同時,Resso 也與 TikTok 打通了互相跳轉的通道。

根據 Sensor Tower,Resso 在上線半年后就獲得了超過 1500 萬下載,2020 年 12 月,Resso 還入選了 Google Play 發佈的印尼市場最佳應用榜。目前,Resso 的發展勢頭依舊很猛。據 data.ai 數據,從 2022 年 1 月到 7 月,Resso 的下載量總數超過 5000 萬。

Resso

在國外市場上嚐到甜頭后,2021 年 4 月,字節跳動正式成立音樂事業部門,開始朝着國內音樂領域的多個方向發力,其中最大的舉措是推出了 「 國內版Resso 」,也即文章開頭提到的汽水音樂。

汽水音樂的主體設計和功能都沿用了 Resso 的模式,不仔細看你基本看不出太大區別。

汽水音樂

除了音樂 App,字節跳動還在近兩年陸續推出了音樂檢索系統 ByteCover2、手機端的音頻創作工具海綿樂隊 APP,推出了音樂內容品牌 「 銀河方舟 」 等等。

基本所有與音樂相關的事情,它都想涉足。

「 銀河方舟 」 的服務內容

顯然,對於字節跳動來説,發展音樂業務已經不單是爲了給短視頻配樂那麼簡單,它似乎要把音樂拉高到更重要的戰略位置。

那麼,字節跳動這樣佈局的原因是為何呢?

最首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圍繞 「 利益 」 二字。

作為走在短視頻領域前列的 APP,抖音已經成為影響市場聽什麼歌曲的隱性 「 決策 」 平臺之一。

或許有人還不清楚,如今的抖音神曲並非完全像過去的網絡神曲一樣意外翻紅,而是一些團體的有意為之。

你嫌棄那些神曲 「 和絃單調、逼格也不高 」,但你不得不承認,旋律簡單歌詞魔性的歌曲似乎更容易被傳播,他們或許並不是做不出 「 高級 」 的音樂,而是有意的在做 「 神曲 」。

而一首爆款曲目的誕生,給音樂公司帶來的不僅僅是可觀的流量,還有不菲的收益。據知危編輯部瞭解,「 靠抖音把一首歌帶火 」,是有一個產業鏈條存在的。( 本文不詳述該產業,后續會單獨推出一篇文章 )

有趣的是,作為把歌曲帶火的 「 決策 」 平臺,抖音自己本身不太能從這上面賺到錢。

一方面,抖音非音樂版權方,無法針對音樂的使用、傳播收費;另一方面,把歌帶火了之后,想聽歌的用户就跑去音樂軟件了,抖音不存在能讓用户對音樂付費的場景,畢竟抖音的定位是一個免費內容社區。

所以,與其揹負 「 爛曲製造機 」 的罵名還賺不到錢,不如自己打造音樂平臺,推動流量變現。在這樣的模式下,音樂人拿到了補貼,音樂平臺獲得了流量,抖音也豐富了平臺內容。

另一方面,佈局音樂業務也是緩解自身流量增長焦慮的好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寬字節跳動的護城河。

2021 年 12 月 28 日,一直做得不温不火的微信視頻號,突然刷爆了朋友圈,因為他們辦了 「 西城男孩 」 全球首場線上直播演唱會。

那天的直播,拿下了 2700 萬人觀看的戰績,給一直被看衰的微信視頻號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在此之后,視頻號嚐到了甜頭,接連做出了崔健、羅大佑、五月天、周杰倫的現場演唱會,每一場都獲得了巨大的流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抖音自然不能被落下,今年 9 月,抖音推出了劉德華線上直播演唱會,獲得了 3.5 億人次的觀看量。

你看,音樂的力量,能帶來的是流量,而流量,就是互聯網公司的護城河。

字節的抖音作為一個可以被定位是 「 娛樂產品 」 的產品,佈局音樂、穩固在 「 娛樂行業 」 的地位,似乎是一個必然選擇。

不過,做好 「 音樂 」,並非一個容易的事。

QQ 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酷狗等平臺廝殺了近十年,才形成了如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包含 QQ 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 )和網易雲音樂兩分天下的局面。

作為過去鬥爭中的勝利者,網易雲音樂和騰訊系音樂 App 在版權、社區建設、歌曲推薦機制、音樂人激勵機制等方面都要成熟於字節跳動這個后來者。

抖音旗下汽水音樂現階段的殺手鐗是:免費。

由於音樂版權市場越來越正規,網易雲音樂和騰訊系音樂 App 上很多歌曲都是要付費收聽的。

爲了獲取用户,汽水音樂推出了「 登陸天天領會員 」活動。

只要你每天都來登陸一下,每天都是會員,可以免費聽在其他平臺要收費的音樂。相比之下,比隔壁 QQ 音樂 「 看廣告免費聽半小時 」 的政策香了不少,唯一的缺點是汽水音樂沒有周杰倫的版權。

汽水音樂上只有 8 首周杰倫的歌曲,還都是特殊版本

要知道,在國內付費音樂市場里,有沒有周杰倫的版權是很重要的,不信你看 Apple Music 的 2021 年中國大陸最熱歌曲榜單,Top 30 里面有 26 首是周杰倫的歌曲。

不過,版權不夠,體驗來湊,汽水音樂突出了一個 「 極簡 」 的特點,從汽水音樂的評論區來看,用户比較買賬。

同時,汽水音樂評論區的社區氛圍也還可以,用户對系統推薦也比較滿意,有點當年 「 網抑雲 」 內味了。

這麼看下來,好像除了版權有些短板,汽水音樂現階段其他地方優勢都很足,抖音本身對它的引流力度也很大,打通了兩個 App 的數據,並且在抖音視頻創作原聲里加了一個很強的引導按鈕。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一下子就讓已經歸於平靜的音樂 App 戰爭又捲起來了。

不過,汽水音樂的可持續性,不太好説。

首先,免費音樂只是一時的,終究還是會向收費走去,那麼,靠免費吸引來的用户,付費轉化的意願會高嗎?這一點是很存疑的。

其次,即便汽水音樂解決了付費意願的問題,它也比較難在維持現狀的情況下,達到盈虧平衡的健康狀態。

因為音樂軟件靠收會員費,根本賺不到錢,甚至回不了本。

前面提到汽水音樂的用户説喜歡汽水音樂的 「 簡潔 」 這一點,實際上,其他音樂軟件不是不想簡潔,而是他們爲了賺錢不得不變得 「 臃腫 」。

現在的音樂 App,都靠所謂 「 社交娛樂服務 」 來賺錢,所謂社交娛樂就是在音樂軟件里搞直播、電臺之類的東西,讓用户打賞產生收益。

根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 2021 年年報,付費用户中,在線音樂服務每人每月只能收到 8-9 塊錢,而社交娛樂服務每人每月能收到 100 多塊,並且逐年遞增,從 130 多增長到了 160 多塊。

網易雲音樂則是更誇張,在線音樂服務在每個月度付費用户身上只能收到 6 塊左右,而社交娛樂服務則是能收到 300 甚至 500 這個水平。

收入佔比上也是如此,網易雲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收入在 2021 年差不多是一半一半的樣子。

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社交娛樂服務則是要佔收入 6 成以上。

現在兩家公司的狀態是網易雲還在虧損,騰訊音樂能盈利但不高,如果沒有這個業務,兩家是必然虧錢的。

所以,汽水音樂怎麼辦呢?

如果汽水音樂未來不再免費,並且也加入了 「 社交娛樂服務 」 等雜七雜八的創收項目,它跟現在市面上這些音樂 App 又有什麼區別呢?

似乎會泯然眾人了。

就算那時候用户已經到手,獨特性已不再重要,那場景可能也會很滑稽:

首先,本身就做直播業務的抖音,費了老大的勁兒把抖音用户轉化到汽水音樂上。

然后,汽水音樂讓用户們在汽水音樂上面看直播創收。

直接讓用户在抖音上看直播犯天條嗎?需要這麼折騰?

聲明: 本文僅供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知危」(ID:BusinessAlert),作者:雲端,編輯:大餅,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