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艾美疫苗兩天暴漲65%,「資本玩家」周延的「財富果實」熟了?

2022-11-01 21:0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一年從艾美疫苗拿走9億薪酬的「資本玩家」周延,已經再次嗅到財富的味道。低價上市不足一個月,因手足口病二價疫苗獲審批,艾美疫苗兩日錄得65%的巨大漲幅。這或也意味着,艾美疫苗多年前通過收併購種下的「財富果實」已經到了「成熟期」……

  11月1日,港股次新股艾美疫苗再度大漲,截至晚間收盤,艾美疫苗收報35.5元/股,漲幅達18.53%,前一日午后盤中一度漲超30%,兩日內公司累計漲幅達65.12%。

  消息面上,10月31日,艾美疫苗發佈公告表示,全資子公司艾美康淮在研的EV71-CA16二價手足口疫苗日前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臨牀批件。

  據公開可查詢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尚無同時針對EV71和CA16病毒株的二價手足口病疫苗,而艾美疫苗的臨牀獲批有望填補這一空白。

  作為十月初剛剛登陸港交所的疫苗巨頭,艾美疫苗的上市之路並不容易。雖身為國內最大民營疫苗企業,但艾美疫苗在「四度闖關」后才鏘鏘登陸資本市場。

  公開信息顯示,在成功IPO的前一年,半路出家的實控人周延拿了近9個億的報酬,直接導致公司當年利潤虧損超6億元。

  而周延執掌下的艾美疫苗也延續了其「資本玩家」的風格,與一眾研發企業不同的是,艾美走上了一條管線靠買的「捷徑」。

  併購完成6年后,手足口病二價疫苗,這顆「財富果實」到了採摘時刻。

  手足口病二價疫苗「頭彩」

  11月1日,港股艾美疫苗續漲超18%,截至晚間收盤,艾美疫苗收報35.5元/股,昨日收漲超39%。

  消息面上,10月31日,全資附屬公司EV71-CA16二價手足口病在研疫苗獲國家藥監局藥物臨牀試驗批准通知書。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批准使用的所有手足口病疫苗均為滅活EV71疫苗,是單價疫苗,僅對EV71病毒株有保護作用,此前我國並沒有批准使用或正在推行臨牀研究的CA16疫苗,更沒有EV71-CA16二價手足口病疫苗。而此次艾美疫苗是行業內首個拿到臨牀批件的,因此也被寄予厚望。

  據悉,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於五歲以下兒童,近年來發病率不斷上升,其中,EV71和CA16所引起的兒童手足口病比例均在60%-70%以上,這也意味着EV71-CA16二價手足口病疫苗市場潛力巨大。

  除此次獲批臨牀的二價手足口疫苗外,旗下另一款重磅創新疫苗無血清Vero細胞狂犬疫苗也已於近期獲得臨牀批件。

  作為跑贏一眾疫苗企業的艾美疫苗,上述兩款重磅產品在成功上市后或將給艾美疫苗帶來不錯的營收。然而雖未來業績可期,但上市前的艾美疫苗業績卻並不理想。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艾美疫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52億元、16.38億元、15.7億元,2020年、2021年營收增幅分別為72.12%、-4.14%。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2021年批簽發量計,艾美疫苗是中國第二大疫苗公司,所佔市場份額為7.4%,僅次於國有企業國藥中生。

  然而雖是國內批簽發量第二,艾美疫苗的營收遠不如康熙諾、沃森生物等頭部疫苗企業。此外公司淨利潤在2021年也驟降。報告期內,艾美疫苗的淨利潤分別為1.2億元、4億元、-6.76億元。

  對於2021年的虧損,艾美疫苗表示主要由於當年產生股份報酬開支9.52億元,包括向首席執行官周延授予的一次性股份報酬開支8.97億元。另一方面則因為研發開支由1.58億元增至3.07億元。

  招股書披露,2021年周延的年薪為8.98億元,其中一次性股份報酬開支為8.96億元。而2021年,支付予監事的薪酬合計爲56萬元。

  這意味着,僅2021年一年就將前兩賺的錢虧光,而在虧損6.76億元里,發給實控人的薪水就高達近九個億。不禁令人唏噓,未來手足口病二價疫苗的營收能撐得起實控人近九個億的年薪?

  「資本玩家」周延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疫苗企業,艾美疫苗上市僅兩個月不到,二級市場股價便震盪不斷,而與股市震盪相對應的還有艾美坎坷的上市之路。

  回顧艾美疫苗上市之路可謂是「一波四折」。實則早在2020年底,艾美疫苗就已經瞄準了資本市場。2020年12月,艾美疫苗曾計劃在科創板上市,並與中信建投簽訂IPO輔導協議,而在2021年6月,艾美疫苗則終止上市前輔導,並轉戰港交所。

  2021年6月30日,艾美疫苗在港交所公開遞表,但在不久后七月就被發回。同年9月12日,艾美疫苗再度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后因在6個月內未能通過聆訊或招股而失效。

  此后2022年4月,艾美疫苗第三次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並於9月19日披露了聆訊后招股書。今年10月6日,艾美疫苗終於登陸資本市場。

  此番艾美疫苗為成功上市,可謂「壓低身價」。據艾美招股書顯示,此前 IPO 發售價為每股 16.16 港元,發行比例為 0.8%,在低募資之下,艾美疫苗11日換手率僅0.18%,是名副其實的「貼地發行」。

  根據招股書顯示數據可知,艾美疫苗2020年11月增資時較其IPO發售價較相對摺讓30.21%,2021年5月則折讓64.16%。

  相比之下,「自降身價」上市之初卻苦了一眾投資機構。其中,招銀資本於2020年5月加入併成為艾美疫苗的股東;高瓴資本於2020年11月斥資約1億元參與投資艾美疫苗,於2021年5月再次加碼,這意味着,上市之初招銀資本和高瓴資本的賬面均將出現大幅虧損。

  而作為艾美疫苗實控人,周延是個不折不扣的「資本玩家」。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2年5月以來,周延就一直擔任西藏天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對多家醫藥、諮詢、管理、投資及融資公司進行投資,合計投資總額6億多。

  IPO前,周延直接持股比例16.67%,與其余兩兄弟周杰、周欣合計持股23.33%。

  此外,西藏盈豐持股8.3334%,寧波保税區持股4.5043%,拉薩梅花持股4.1667%,沈陽茜茜、縱橫天下、永州青藤均分別持股3.3333%;其它股東合計持股32. 9955%,其中包括招銀投資、高瓴資本旗下高瓴汐恆等。

  趕上新冠疫苗「末班車」,

  管線全靠買

  作為國內最大民營疫苗企業,艾美疫苗的前身是成立於2011年11月9日的沈陽沃頓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其中張立軍持股30%,是最大的股東。此后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間多次增資,周延、周欣和周杰等三兄弟作為加入其中。

  這也意味着,實控人跟周延是半路接手艾美疫苗。而從周延的工作履歷中不難看出,雖曾任職醫藥企業,但多為管理投資角色,且作為作為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周延並非醫藥科班出身,這也不免引發市場對艾美研發實力的質疑。

  而縱觀艾美疫苗招股書領導班子,披露的9個高管中,大部分為投資管理出身,僅有3位是醫療科班出身。

  研發,艾美疫苗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研發成本分別為0.99億元、1.58億元和3.07億元,分別佔其同期收入的10.4%、9.6%和19.6%。

  而縱觀國內多家疫苗研發企業,這一研發佔比並不算高,同比康熙諾則為21.05%,康泰生物和沃森生物分別為20.22%、21.77%。

  而研發不夠,收購來湊。延續了實控人周延的風格,艾美疫苗近年來收併購動作不斷。

  2015年,艾美疫苗以6.6億元收購了從事重組乙型肝炎疫苗(漢遜酵母)的製造及商業化的艾美誠信;2016年,又斥資3.43億元收購艾美康淮,獲得甲型肝炎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的註冊及生產證書。

  2017年11月及2019年1月,艾美疫苗分兩次收購了艾美衞信並間接控制了榮安生物80%股權,總對價約11億元,艾美衞信主要從事腎綜合徵出血熱疫苗、腮腺炎疫苗及MPSV4的製造及商業化。

  2020年10月,寧波保税區以榮安生物20%股權向艾美疫苗投資,榮安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業務完全歸入艾美疫苗麾下。

  目前艾美疫苗的已商業化產品,大多都來自於這些被收購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雖當前公司商業化產品已達8種,但主要營收來自於乙肝疫苗以及人用狂犬疫苗,兩種產品營收合計超90%。

  此外,去年5月,艾美疫苗收購併最終控制麗凡達生物50.15%的股權,趕上了mRNA新冠疫苗的「末班車」。

  據悉,麗凡達生物是彼時國內為數不多擁有mRNA新冠疫苗臨牀批件的企業之一,但相比當前國內研發最快的沃森生物,國內三期臨牀的現場工作基本結束,正在進行數據整理和持續血清檢測。

  此外,復星醫藥與德國企業BioNTech合作開發的mRNA疫苗產品復必泰,已於2021年獲批在中國港澳臺地區進行接種。

  國內市場上,石藥集團、康希諾的mRNA新冠疫苗相繼獲批臨牀試驗,藍鵲生物、雲頂新耀、智飛生物、康泰生物、瑞科生物等均在此佈局,競爭激烈。

  而艾美疫苗雖搭上末班車,但面對一眾競爭者,mRNA新冠疫苗前路未卜,頻繁收購背后也反映出其研發壁壘不夠堅固,而等待這位疫苗新秀的挑戰還有很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