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李在鎔三星:被中國企業追趕的焦躁

2022-10-31 11:36

韓國三星電子於10月27日宣佈創始人的孫子、副會長李在鎔在當日就任會長。隨着其父親、前會長李健熙去世,會長一職空缺。在前會長的二周年祭之后,李在鎔名副其實地成為韓國最大財團的首腦。此前構成三星根基的半導體陷入停滯,背后有中國企業猛追。營業收入達到30萬億日元的鉅艦三星能否再次描繪出增長軌道?

「令人遺憾的是,最近數年來未能引領新的領域,正在面臨追趕者的強烈挑戰」,在25日李健熙的二周年祭的追悼儀式之后,李在鎔面對經營高管如此表示。還稱「我們的生存取決於對全球還沒有的技術的投資」,強烈呼籲要加強危機意識。

李在鎔

此前一直避免公開發言的李在鎔改變態度是在2022年6月。當時結束歐洲出差后回國,在被記者包圍之際表示,「不管怎麼思考,第一是技術,第二是技術,第三也是技術,這非常重要」,顯示出危機感。

上述發言暗示出對於中國企業在主要業務上從背后追趕充滿警惕感。半導體領域的長江存儲科技(YMTC)、智能手機領域的小米、家電領域的海信等中國企業正在迅速掌握技術。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持續上升,正在逐步削弱三星的盈利能力。

關於增長放緩,觀察股票市場的評價也顯而易見。顯示企業價值的總市值,三星在2021年頂峰時曾達到約54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75萬億元),但目前僅為350萬億韓元左右。在4~5年總市值還排在英偉達和臺積電(TSMC)前面,現在已經被反超。三星在世界上已經並非是顯得突出的存在了。

因此,李在鎔渇望獲得甩開中國等競爭對手的技術。獲得技術的關鍵詞是「聯合戰鬥」。作為盈利支柱的半導體部門已開始出現靜悄悄的變化。

2021年12月,在肩負半導體核心技術研發的華城園區成立了新組織。那是擁有1000多名員工的「設備技術研究所」。此前的「生產技術研究所」在大幅改變名稱和職能之后重新出發。

此前「生產技術研究所」一直通過和三星旗下的設備企業「SEMES」合作,不斷積累生產技術。因此,對於日美歐的製造設備企業來説,三星「既是有吸引力的客户,同時也是爭奪技術的對手」(供應商高管)。實際上,SEMES涉足一部分製造設備,正在將手伸向日美企業具有優勢的先進製造設備的開發。考慮到這種情況,三星此次決定藉助新組織隔絕與SEMES的技術信息。

在尖端技術上領先的臺積電,重視與設備和材料廠商的共存共榮。各供應商將臺積電放在最優先位置。一家日資設備大型企業表示「將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安排到臺灣、尖端技術首先向臺積電提供的情況很多」。

對三星來説,供應商方面的自發協助是不可或缺的。通過此次的組織調整疏遠子公司SEMES,顧及了供應商的擔憂。改爲了設備技術研究所的技術人員等與各設備企業不斷啟動聯合項目、推進技術開發的體制。

主導這一改革的是2021年12月出任半導體部門首腦的首席執行官(CEO)慶桂顯。慶桂顯表示,「的確在(屬於尖端產品指標的)5納米(納米為10億分之1米)落后於臺積電,但在3納米並未落后。到2023年底,我們的業務將明顯改變」,顯示出自信。

彰顯出「聯合戰鬥」態勢的不僅是半導體部門。

在遭受中國企業猛烈追趕的智能手機、電視和白色家電等完成品領域,也將通過「開放式創新」加強防守。成為關鍵的是三星此前並不擅長的軟件技術。

2021年11月李在鎔的身影出現在美國硅谷的谷歌總部。據稱與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針對軟件技術和平臺構建進行了協商。對谷歌來説,三星是智能手機操作系統(OS)的最大客户,還是尖端半導體的供應企業,同時還具有面對蘋果聯合戰鬥的關係。

在訪問谷歌的2周后,三星合併了智能手機、電視和生活家電的業務部門。改爲了由1名CEO主管最終產品的體制。

領導該部門的CEO韓宗熙表示,「將使產品與其他企業的設備和服務聯動,不斷豐富客户體驗」。以具有世界最大份額的智能手機和電視為核心,將可穿戴設備和生活家電等產品羣結合起來創造收益的計劃也已啟動。

基於長期視點勾畫增長戰略,確定大膽的投資,是李健熙時代三星的成功方程式。三星的投資資金充裕,積累的現金資產截至9月底達到129萬億韓元。如何充分利用充裕資金來推動增長?李在鎔的「第一步」受到關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日經中文網」(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細川幸太郎,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