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詹姆斯新決定,巨頭打響體育資產「爭奪戰」

2022-10-31 11:04

近期,Fanatics旗下百年球衣品牌Mitchell & Ness獲得來自詹姆斯、杜蘭特等多名現役NBA球員的投資,具體財務細節未披露。

另一方面,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考慮收購菲尼克斯太陽,蘋果CEO庫克、Meta CEO扎克伯格現身體育賽場,引發粉絲和媒體的猜測。

疫情第三年,巨頭正打響體育資產「爭奪戰」。

入股Mitchell & Ness,詹姆斯們為情懷買單

Mitchell & Ness由Frank Mitchell和Charles Ness於1904年在費城成立,現在為幾乎所有主要體育聯盟生產和銷售復古球衣和服飾配件。對經典復刻的匠心,讓Mitchell & Ness被眾多球衣發燒友青睞,這對於品牌來説無疑是一筆無形財富。

時光倒轉21年,16歲的詹姆斯在阿克倫機場偶遇身穿休斯頓油工隊球衣的里奇·保羅,兩人也因為對球衣的熱愛而熟絡起來,詹姆斯就這麼認識了他的長期經紀人。

可以説一直以來複古球衣都在詹姆斯心中佔據着特殊的位置。入股Mitchell & Ness品牌,在16歲時是夢想,在37歲成為現實。

今年5月,詹姆斯淨資產超過十億美元,躋身《福布斯》億萬富翁榜單,成為一家球衣企業股東可謂「順理成章」。

Mitchell & Ness

今年2月,體育零售巨頭Fanatics收購了Mitchell & Ness關聯公司75%的股份,作價2.5億美元(約18.1億人民幣)。

剩下的25%股份則是由包括Jay-Z、詹姆斯的商業夥伴Maverick Carter以及説唱歌手Meek Mill在內的明星團隊持有。而前述的新投資人將加入這一明星團隊。

Mitchell & Ness今年的銷售額達到了3.5億美元,增長率為30%。Mitchell & Ness未來或將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品牌,小股東的加入是公司朝着這一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

對於Mitchell & Ness來説,球星是創造籃球文化的人,他們的加入對推動公司業務發展至關重要。

Fanatics最初是一家銷售T恤和球衣的體育商品公司,如今發展迅猛,已經成爲了一個價值270億美元的體育中心,享有數百萬粉絲。今年1月,公司收購了球星卡公司Topps。

包括詹姆斯在內的新股東們表示,他們計劃通過其作為時尚引領者的影響力和地位將Mitchell & Ness打造成「最多元化、最具文化關聯性的消費品牌」。

引領籃球生活方式

Jay-Z最初愛上這個品牌是因為它經久不衰的吸引力。「時尚具有周期性,但經典是永恆的。Mitchell & Ness是真的是一大經典。」他在今年2月時表示,「能夠在重塑經典的過程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而且能把原汁原味、高質量的Mitchell & Ness品牌介紹給下一代,我感到非常自豪。」

據悉,Jay-Z在組建這一明星投資團隊以及説服自己收購該品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明星團隊同意進行投資,看重的就是有機會進一步影響文化以及成為這一品牌的小股東。

當前,運動員和明星藝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拿支票,他們想成為這些生意的合夥人,通過股權賺錢。

Fanatics利用其超過9400萬粉絲的客户數據庫來吸引新的粉絲,以促進Mitchell & Ness業務的發展。今年6月,Mitchell & Ness簽署了一項權利協議,為NHL所有32支球隊生產裝備。

Fanatics表示,男女街頭時尚和原汁原味的復古球衣是Fanatics業務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兩大領域。

NBA球星投資復古球衣頭部品牌,將繼續通過球衣這一載體,讓籃球歷史經典與傳承持續影響新生代消費者。

通過球衣時尚影響新生代消費者

NBA球隊市值水漲船高,球星競購遇強敵

在《福布斯》最新公佈的NBA球隊市值排行榜上,NBA三十支球隊的平均市值達到28.6億美元,相比2021年增長15%。

其中,衞冕冠軍勇士以70億美元歷史首次登頂榜首,尼克斯以61億美元排名第二,湖人以59億美元排名第三。即使是排名末尾的鵜鶘,也價值16億美元,收購一支NBA球隊的門檻提高 。

NBA雖然有部分球員在退役后成為球隊小老闆,但目前僅有喬丹是NBA球隊大股東。

在球員有能力收購球隊前,貝索斯下場了。

最近一段時間,在有關菲尼克斯太陽的競標中,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處於領跑位置。如果貝索斯最終買下太陽,他就將取代鮑爾默成為NBA最富有老闆。

外界認為太陽隊這筆出售交易將會成為當前NBA球隊的最大交易。

根據《福布斯》NBA球隊市值榜,太陽排名聯盟第13位,市值27億美元。外聯盟內部人士預計太陽隊將以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甚至可能在競標結束時超出這個數字。

對於身家上千億美元的貝索斯來説,買球隊的錢似乎只需動用一點「利息」。

貝索斯或許還動用了個人關係,請奧巴馬出山幫助自己進軍體育界(2021年11月,

貝索斯曾向奧巴馬基金會捐贈1億美元)。

據NBA記者比爾-西蒙斯在其個人播客節目中爆料,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成爲了競購菲尼克斯太陽財團的一份子。

熟悉NBA的球迷都知道,奧巴馬是個不折不扣的籃球迷,是狂熱的公牛球迷,更是邁克爾-喬丹的忠實粉絲,在體育界和政界都具備廣泛影響力。西蒙斯相信,如果巴拉克·奧巴馬確實得到了球隊的股權,他會立即成為球隊的代言人。

「大鯊魚」奧尼爾和團隊也曾對收購太陽隊很感興趣,但意識到無法與貝索斯競爭。

現年50歲的奧尼爾用職業生涯積累的財富進行了多筆精明投資。「大鯊魚」是谷歌原始股東、蘋果投資人,擁有17家Auntie Anne’s餐廳、40家健身房和100多家Five Guys餐廳。奧尼爾還創立了自己的快餐連鎖品牌Big Chicken。

談及貝索斯的投資原則,奧尼爾回憶「當時我在拉斯維加斯參加一個科技會議,然后我聽到貝索斯説‘如果你投資的某個項目將改變人們的生活,’那麼你一定會得到不錯的回報。」

「(投資)永遠不要考慮金錢方面的問題……這對我來説不重要。簡單來説,投資基於一項原則,那就是信念。你相信這個產品嗎?它會改變人們的生活嗎?……這就是這一投資原則對我的啓發。」他説道。

作為一名打籃球出身的投資者,奧尼爾在被問到什麼投資項目會引起他的興趣時,他承認「每天都有許多投資項目文件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每個人都想分你一杯羹……但大部分我們都拒絕了。」

不過,奧尼爾補充説,通常情況下,當投資團隊的大多數成員都同意投資某一項目時,他們纔會正式進行投資。「你得先去找投資團隊。如果你的項目被提交給了投資團隊,並且被其中五分之四的人認可,那麼我們纔會正式進行投資。」他説道,同時也再次強調,他不會讓金錢方面的事情影響他的決定。

無疑,對於NBA球星來説,即使擁有了全世界,但在收購一支聯盟球隊之前,其他的投資行為似乎都更像是在「配貨」。

今年早些時候,詹姆斯在自家脱口秀節目《The Shop》中透露,自己想要購買一支NBA球隊,並且希望這支球隊在拉斯維加斯。

詹姆斯籌劃買球隊

作為NBA現役「第一人」的詹姆斯是聯盟收入最高的球員,他的場上收入約為4450萬美元,而場外收入能達到7500萬美元。

場外收入方面,這位湖人球星已經將生意最大化,除了與耐克、AT&T、百事和沃爾瑪簽訂了利潤豐厚的代言協議外,詹姆斯還同時入了股。這讓他獲得了利潤分成,投資Tonal(健身)、Lyft(出行)、Blaze Pizza(餐飲)、Calm(冥想科技)、Openfit(健身)、Lobos 1707 tequila(酒精)等。

但對於動輒要價數十億美元的NBA球隊,詹姆斯仍需要積累更多資本。

在2022年,詹姆斯一直在加大體育領域的投資力度:

6月,詹姆斯幫助大阪直美創辦了一家媒體公司;7月,詹姆斯透過旗下LRMR Ventures公司參與了德國騎行品牌Canyon Bicycles的3000萬歐元融資,該公司市場估值約7.5億歐元。

9月,詹姆斯隨着紅鳥資本收購AC米蘭而間接成為AC米蘭的小股東。

根據AC米蘭足球俱樂部股東大會批准2021/2022賽季財務報表,俱樂部收入達到2.977億歐元,同比增長14%,同時虧損進一步收窄。

目前在意甲積分榜上,AC米蘭也高居第二,距離第一的那不勒斯僅有3分差距。無論在財務層面還是競技層面,百年豪門AC米蘭都已經逐漸走出了幾年前的泥潭,走在逐漸復興的路上。詹姆斯也有能力幫助俱樂部擴大在美國乃至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可以説,詹姆斯現已晉身為波士頓紅襪(MLB)、匹茲堡企鵝(NHL)、利物浦(英超)、AC米蘭(意甲)四家體育俱樂部的小老闆。手中一半球隊來自北美四大聯盟、一半球隊來自歐洲五大聯賽。

同樣在9月,詹姆斯與卡特宣佈將組成團隊收購美國職業匹克球聯盟球隊。

10月,詹姆斯入股與NBA有着極深淵源的Mitchell & Ness,似乎是在為收購球隊進行最后「熱身」。

在NBA現役球星有能力執掌球隊之前,巨頭正在加緊體育化步伐。

最近,蘋果CEO庫克被拍到現場觀戰F1美國大獎賽,Meta CEO扎克伯格則現身UFC拉斯維加斯61現場,或預示科技巨頭在體育領域的戰事已悄然打響。

庫克、扎克伯格活躍在體育賽場

當10%的人掌握着49%的社會財富,投資體育既為回報,也為回饋社會。無論從球員還是科技公司CEO角度,體育領域已經成為必爭之地,以長期戰勝周期的祕訣。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體育大生意」(ID:sportsmoney),作者:林苑,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