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自持物業的大公司 如何管理數十萬平米的不動產?

2022-10-28 16:46

5億元,北京CBD一棟甲級寫字樓的全年租金收入;

80億元,2020年LG雙子座大廈的出售價格;

118億元,阿里巴巴在2021年房地產相關支出成本。

過去兩年,中國前十大頭部TMT企業的新擴租面積合計超過150萬平方米。租賃、使用及購置方面,企業不動產花費與日俱增,行業巨頭管理的不動產面積也達數萬乃至數十萬平方米。

「傳統的成本管理視角已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不動產規模的有效運行。」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辦公樓市場負責人暨華北區研究部負責人米陽稱,一棟甲級寫字樓所需的管理團隊需要100至150人,目前絕大部分企業的不動產管理團隊均難以達到與之匹配的比例。

仲量聯行發佈首個企業不動產調研報告表明,儘管69%的受訪企業表示曾瞭解甚至踐行過企業不動產(Corporate Real Estate, CRE)的概念,但是認知尚不成體系,大部分企業沒有將不動產相關的各類工作通盤看待,更沒有將不動產事務納入企業戰略考量。

來源:仲量聯行

報告顯示,降本、增效、控風險是各行業大型企業在不動產領域最為關注的三個核心問題。過去幾年高歌猛進的互聯網大廠此前最關注擴張效率及降本,保障企業業務拓展和成長步伐。保險、券商、投行等金融企業有嚴格的內外部風險管控要求,最重視流程審查和合規管控;疫情以來,內外資大型企業均充分把握租金下調的市場大環境,在租賃活動中尋求降低成本支出的續約或搬遷整合。

米陽認為降本並非企業不動產管理所能達到的唯一訴求。「在企業不動產管理過程中,要考慮是不僅是成本,也與如何提升企業形象、工作效率和招攬人才等方面息息相關。」

來源:仲量聯行

由於供應鏈特徵、業務模式、服務周期等方面不同,各行業在企業不動產管理的現狀和訴求既有共性,也有差異。60%的企業在不動產策略方面選擇租賃,特別是物流運輸、零售貿易、文體娛樂等中小型分散化管理企業;生命科學、金融、能源化工類企業選擇購置不動產的比例都在三分之一以上;製造類企業選擇自建不動產的比例超過50%。

實際上企業隨着不動產增長、外部環境影響等,其不動產管理訴求也在隨之發生變化。近兩年,ESG、員工健康等重要性持續提高,根據調研結果可見,有ESG理念和指標的企業基本都已在房地產領域有減碳的具體措施。企業通過選址綠色建築、執行低碳裝修、進行技術智能化、推行靈活辦公等方式,踐行ESG理念。

疫情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混合辦公、靈活辦公等新模式出現,原本相對統一的辦公場所演化出了新場景,也為企業不動產管理帶來了挑戰。米陽指出,培養和搭建專業的企業不動產架構及專職團隊尤為重要,以此進行CRE專業化管理模式和理念的革新,將成為所有公司成長中的必經之路。

掃碼聯繫作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