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面對下跌,試試「格雷厄姆法則」

2022-10-28 12:00

「格雷厄姆法則」

也許你也聽説過,對於市場波動,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建議投資者按下面的方法應對:投資者投在股市的資金一定不要少於25%或多於75%,當市場下跌時,投資比例就要更接近75%,上漲時就更接近25%。這一建議放在A股是否有效呢?我們不妨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測。按格雷厄姆建議,我們可以根據滬深300的估值水平來構建以下三種投資策略。(注:市盈率是反映指數估值水平的有效指標,因此后文將以市盈率來作為估值的衡量標準)

策略A:越跌越買。當滬深300指數處於歷史前20%估值水平時,投入25%的資金;處於后20%估值水平時,投入75%的資金;其余時間則投入50%資金。

策略B:不做調整。不管滬深300指數處於何種水位,投資股市資金佔比設定為50%。

策略C:越漲越買。與策略A相反,當滬深300指數處於歷史前20%估值水平時,投入75%的資金;處於后20%估值水平時,投入25%的資金;其余時間則投入50%資金。

三種投資策略構建方式

風險提示:上表所列三種投資策略僅用於測算過往滬深300指數的整體情況,非個別基金的過往業績及未來表現,非投資建議。基金投資有風險。

那麼用近五年的歷史數據回測,以上三種策略的表現如何?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2017年年末、2020年三季度至2021年一季度等區間,滬深300指數估值位於近5年的前20%分位;而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一季度、2020年3月等區間內,滬深300指數則下落到近5年的估值后20%分位內。

過去5年滬深300估值水平

用上述方法模擬測算,三種策略的近五年收益率分別為18.04%、1.24%和-9.62%,且策略A的表現大部分時間段內位於策略B與策略C的上方。

近5年不同策略累計收益率對比

數據來源:Wind,2017年9月20日- 2022年9月20日

測算方法:按周動態調整倉位,在調整日收盤后將投資於滬深300指數的資金佔比調到對應策略與該日滬深300市盈率水平相符的投資比例。即,假設調整日盤后的滬深300指數市盈率為歷史前20%,則策略A需在盤后將投資於股市的資金佔比調整為總資金的25%,策略C需將該比例調整為75%,策略B仍保持50%不變。其余同理。

風險提示:根據歷史數據模擬測算,此模擬測算旨在對比不同投資策略在A股的長期表現,模擬測算結果僅供參考,不代表真實收益,不作為投資策略推薦和收益保證。基金投資有風險,請謹慎選擇。

為排除特殊區間段的影響,我們對近十年的數據也進行了類似的回測,得到的結果相仿。同樣,策略A的曲線也全程位於策略C的上方,同時除市場趨勢性上漲較為瘋狂的2015年部分區間外也始終位於策略B上方。

近10年不同策略累計收益率對比

數據來源:Wind,2021年9月20日- 2022年9月20日

測算方法:按周動態調整倉位,在調整日收盤后將投資於滬深300指數的資金佔比調到對應策略與該日滬深300市盈率水平相符的投資比例。即,假設調整日盤后的滬深300指數市盈率為歷史前20%,則策略A需在盤后將投資於股市的資金佔比調整為總資金的25%,策略C需將該比例調整為75%,策略B仍保持50%不變。其余同理。

風險提示:根據歷史數據模擬測算,此模擬測算旨在對比不同投資策略在A股的長期表現,模擬測算結果僅供參考,不代表真實收益,不作為投資策略推薦和收益保證。基金投資有風險,請謹慎選擇。

當然,上述測算結果的發現,並不是建議投資者按照這一方式機械和頻繁地調整倉位,而是向大家説明「越跌越買」這一逆向投資的原則,在一定條件下相較於「追漲殺跌」方法的長期優勢。

投資中的本能與理性

在《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一書中,作者對比了生活與投資中的本能。

「生活中,如果我們手上被弄出了一個傷口,我們本能的反應是立即止血。人們在股市上開始虧錢的時候也一樣,本能的‘止血’反應是立刻賣掉股票,但這種方法進行投資,往往是錯誤的。」

因為靠着多年以來的生活經驗,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區分嚴重的傷口和無關緊要的小刮傷,幾乎沒有人會因為被紙割到手而一路尖叫着衝向急診室。但在處理股市投資的問題上,我們卻沒有那麼豐富的經驗,所以不能依賴本能來處理問題。

投資中的本能往往是,當市場上漲的時候,我們總認為它可能還會上漲,於是信心滿滿地加大投入;而當市場下跌時,我們就會擔心下跌將成為常態,談基沉默、談股色變。

那投資中的理性是什麼呢?或許就是找到並堅持自己的投資邏輯。

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器。投資股票的本質,是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分享它的價值成長。中國的一批覈心優質企業,你是否認為他們長期將不具備競爭力?對於你選擇的基金經理,你是否懷疑他有優於市場的洞察優質企業的能力?遵從本能前,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上問題,或許會有柳暗花明之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