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0-27 23:40
素有央行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投資機構——國際清算銀行(BIS)周四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波動加劇的情況下,全球外匯市場的交易量躍升至歷史新高。
國際清算銀行在三年發佈一次的調查中指出,今年4月份全球外匯市場的日均交易額增至7.5萬億美元,較2019年同月增長14%。相比之下,2019年4月全球外匯市場的日均交易額同比增長率為30%,2016年則同比收縮了5%。
由於通脹衝擊促使各國央行提高利率,以及俄烏衝突擾亂了金融市場,外匯市場波動率在經歷了多年的低迷之后大幅上升。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匯率大幅波動導致交易商「庫存失衡」,迫使他們更頻繁地在交易商間市場進行開平倉交易。
國際清算銀行在報告中表示:
「2019年至2022年期間外匯市場交易量的增長反映了交易商間交易的增加。這可能反映了2022年4月外匯市場波動加劇。」
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交易商間的日交易量為3.5萬億美元,佔全球總交易量的46%,高於三年前的38%。相比之下,與「其他金融機構」(包括非銀行金融機構、對衝基金和機構投資者)進行交易的市場份額從55%下降到48%。
從貨幣品種來看,美元依然是佔比最大的貨幣,外匯交易中約88%的貨幣對涉及美元,這一比例在過去10年幾乎沒有變化。歐元的市場份額則從三年前的32%降至31%左右。
人民幣的市場份額增長最大,從4.3%擴大至7%,排名從2019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5位。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就外匯衍生品而言,掉期交易的市場份額繼續增加,佔總交易量的51%,而2019年為49%,而現貨交易的市場份額則從30%下降到28%。遠期交易穩定在15%。
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涵蓋了全球1200多家銀行和其他交易商。俄羅斯的交易在2019年佔全球交易總額的比例不到1%,此次被排除在外。迪拜的交易首次被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