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0-26 10:04
數碼港是香港兩大初創科技企業的搖籃之一,自2004年落成至今,十余年間,數碼港作為香港的數碼科技「大本營」,已經匯聚了約1800家初創公司和科技企業,亦被外界寄予「香港硅谷」的厚望。可以説,數碼港見證了香港迴歸祖國后創科產業的發展和騰飛。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主席陳細明説,「數碼港作為香港一個重要的創科園區,有很重要的使命。」
香港6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
《21世紀》:數碼港見證了香港迴歸祖國后創科產業的發展和騰飛,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具備哪些優勢?
陳細明:「十四五」規劃指出,香港的定位之一是成為一個國際創科中心。香港在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國家的定位以及歷史發展,都有獨特的優勢。上一屆特區政府過去5年在創科的投入是相當大的。大家都意識到,香港(要想)可持續發展,創科是應該走的一條路。
香港在基礎科研方面是非常發達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在其他產業方面的發展其實是很成熟的。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市場的需求也推動了創科。在過去幾年里,(創科)成長的速度是相當快的。香港現在有4000多家創科公司,相比幾年前1000家上升得很厲害。最重要的當然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21世紀》:經過20多年的發展,數碼港已匯聚超過1800家初創企業,其中有近400家金融科技公司,您如何看待利用科技來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陳細明:香港有6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其中在數碼港的大約有400家。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本身在環境和在生態方面,對金融科技是一個很適合的成長環境。去年香港金管局推出了「金融科技2025」策略,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正因為香港是一個金融中心,對金融科技的應用需求很大,包括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提升渠道銷售,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香港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金融科技人才與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生態圈支持獨角獸孵化
《21世紀》:數碼港現有的1800多家初創企業,除了幾家獨角獸以外,其他企業的規模如何?
陳細明:按照行業的種類來分,我們有4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大約有100-200家數碼娛樂公司,另外有700多家是智慧出行或智慧生活相關的公司。
《21世紀》:據瞭解,數碼港已經成功孵化出了數家獨角獸,獨角獸的誕生、壯大需要哪些生態圈的支持?
陳細明:香港現在有八家虛擬銀行,其中有兩家WeLab和眾安都是在數碼港成長的,4家虛擬保險公司里有3家也是在(數碼港)成長的。從整個生態的支持來講,在數碼港里面有幾百家金融科技公司,對於(獨角獸)孕育和成長,是一個很好的環境。
數碼港本身對這些初創公司的成長提供幫助。比如,GOGOX在成長的過程中,初期資金很緊張,當時第一筆的資本快用完了,但補充資本不是這麼容易和快的。我們數碼港的一些資助計劃就提供一些資金,它纔可以逐步去成長。
數碼港幫助他們參與內循環、外循環以及與世界接軌。我們非常鼓勵他們去內地開設一些分公司,加強與內地以及海外市場的交往。
為何香港仍以政府投入創科為主
《21世紀》:香港特區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香港創科投入仍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風險資本投入不足,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陳細明:這背后有幾個原因,一是風投本身就是風險比較高的,未必容易拿到一個必然的回報,這是(風投)本身的性質,二是香港創科的發展分上中下游,我們在上游的一些基礎科研方面做得不錯,但在應用科技或者生產的中下游的發展有些不太對稱。一個基金的投入很多時候要看整個過程完成之后纔會有回報。因此,(初創企業)在市場的吸引力會弱一些。(特區政府)的投入目前佔GDP的比重還不到1%,但過去幾年投入了約1500億港元,這個絕對金額是很大的。私人的風投金額去年達到了400億港元,2014年才十幾億港元,在七年時間增長接近30倍。所以,香港創科的風投或者創投基金,都是朝着一個高速成長的方向。
《21世紀》: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無科創、無未來」,創科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香港如何才能實現以創新驅動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陳細明:現在除了香港之外,創科也是全世界的一個趨勢。無論是任何產業都要利用科技。創科本身也和我們息息相關的,香港以前的產業比較單一,主要是金融、地產、貿易等。特區政府在創科方面的投入與發展,也是將香港產業生態多元化,適應全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的潮流。
香港本身在發展創科方面有很多優勢,在這方面也可以協助國家,在創科方面做一些工作。我相信香港特區政府在創科方面的投入,也是對國家政策的落實和遵循發展的方向,以及結合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優勢而實施的。
數碼港的使命
《21世紀》:一直以來,缺乏產業鏈配套是香港創科發展的主要短板之一,您如何看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的優勢互補?數碼港如何幫助園區內的初創企業進軍內地?
陳細明:結合「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我們的方向是配合國家政策,也希望充分利用這個政策提供的便利。去年年初,我們和前海管理局簽了一個合作協議,鼓勵我們的一些創科公司去(前海)經營或合作。
在其他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與國內很多地方的園區都有合作的協議。我們鼓勵數碼港的一些初創企業在國內設立聯絡點或者分公司。現在應該有80多家公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了一些公司或者網點。當然還有一些中長期的發展,包括人才的培養,我們一直和內地園區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我們鼓勵香港的年輕科創人員去內地實習或者工作一段時間,也積極地舉辦大灣區的一些創科比賽和交流。
《21世紀》:作為數碼港的新一任董事局主席,您對數碼港未來的發展有哪些期許?
陳細明:香港創科的發展早期增長不是很明顯,從特區政府成立創科局之后,香港創科發展快速起來。
數碼港作為香港一個重要的創科園區,有很重要的使命。第一,一直以來,數碼港的一個使命就是要培育更多的創科企業,希望幫助香港培育更多的獨角獸企業。第二,人才的培養。我們一直堅持協助香港培養更多的創科人才,這些人才對內地很瞭解,可以充分利用大灣區的優勢,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優勢。第三,希望通過創科的發展,園區培養很多不同的創科公司,或者通過創科公司協助香港新經濟和舊經濟的接軌,有利於香港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