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2-10-26 11:32
10月26日早間,港交所發佈了一則關於衍生品市場波動調節機制的公告:
也就是説,因為技術原因,原本存在於衍生品市場的波動調節機制被暫停,具體何時恢復需要等港交所官方通知。
那麼,市調機制到底是什麼?暫停后對於投資者而言影響大不大?
簡單來説,港交所的市調機制(VCM)就是港股版的「熔斷機制」,標的價格若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偏離超過預定的百分比,會觸發一個5分鍾的冷靜期,以便在有需要的情況下,為市場參與者留出一個「喘息」的機會,重新審視他們的策略,有助於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重新建立有序的市場。
注意的是,本次港交所只暫停了衍生品市場的波動調節機制,而非證券市場的波動調節機制。
港交所在2016年就推出了衍生品市場的市調機制,並在2020年進行了改版,根據最新機制,港股市場波動調節涵蓋股票的範圍包括:恆生指數期貨 $HSImain.HK 、小型恆生指數期貨 $MHImain.HK 、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期貨 $HHImain.HK、小型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期貨 $MCHmain.HK 及恆生科技指數期貨 $HTImain.HK 中的首兩個合約月份。
除了衍生品市場之外,證券市場也同樣存在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其應用範圍和觸發門檻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機制不會暫停交易,也並非用來限制合約每日的價格波幅,並且根據優化后的規則,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在每個交易時段可被多次觸發。
1.在衍生產品市場,倘若市調機制交易所合約的價格偏離 5 分鍾前的最后成交價超過±5%(市調機制參考價),便會開始一個 5 分鍾的冷靜期。 在冷靜期內,容許買賣在價格限制內進行。在冷靜期后,將恢復沒有限制的正常交易。
2.市調機制適用時段:正常交易時段中某段時段(09:30 至 12:00 及 13:15 至 16:10)的交易指示(市調機制交易所合約買賣盤)
3.不適用的時段:
開市 - 早市及午市交易時段的首 15 分鍾不設市調機制監測,以便交易時段開始時可自由地進行價格發現;
午市交易時段 - 午市交易時段的最后 20 分鍾1不設市調機制監測,確保該時段;
結束前有 15 分鍾可自由地進行價格發現,避免投資者因難以將即日的持倉平倉而承受隔夜風險。
小編扒了一下歷史資料,發現港股曾經在2019年9月5日出現過衍生品市場出現交易故障,不同的是,官方於下午2點暫停了衍生品市場交易。
據新浪財經歷史當天的報道,當時系統在9時30分已開始出現異常,9時30分后期指每分鍾成交量只有數十張,甚至低見20張,與平日成交數百張差甚遠,當日只成交1.9萬張,即相當超過90%的訂單都未能成交。
分析人士表示,「因為期貨或期指有槓桿,加上交易成本較低,機構投資者一般會利用期貨市場作現貨市場的對衝,例如當現貨市場出現急性急跌,他們則可以在期貨市場部署,但由於今日停止交易未能做對衝,為減輕風險,機構投資者就會減低持倉,導致成交量下降。
當日晚間,香港交易所發佈官方公告確認,由於供應商提供的交易系統軟件出現問題,影響衍生產品市場;正與供應商合作解決此問題,並將適時提供最新消息。香港交易所與相關係統供應商經過詳細的調查及檢測后,決定9月6日恢復衍生產品市場之交易。因此從上一次經驗來看,港交所對於衍生品市場故障處理的效率還是較為迅速的。
回到本次因技術合作方的原因導致市場波動調節機制暫停,港交所今日指出,期交所現正與供應商合作解決問題,並將適時發佈進一步的公告,至於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現貨市場之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則不受影響,運作如常。
華盛資訊將會持續跟進事件相關消息,投資者可以收藏本文留意更新情況。
港股的市調不會強制上市公司暫停市場交易,另外,市調機制將於每個交易日上下午各容許一段「冷靜期」,觸發機制的股份在「冷靜期」內只能於限定的價格區間內進行交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