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0-24 13:36
上回與大家分享了價量趨勢指標 (Price and Volume Trend, PVT) 的公式,今日與跟大家看看此公式的背后理念。PVT顧名思義是藉着昔日股個股的股價及成交量變化,嘗試找出未來股價趨勢;而該指標跟成交量平衡指標 (On Balance Volume, OBV) 的最大差別,在於后者的參數只有成交量,暗示每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在OBV的運算上,附帶的權重是相同的。至於PVT於運算各日的成交量之時,均已進行權重調節,就是透過當日股價相對上個交易日股價產生的升幅或跌幅。重温公式如下:
PVTn = [(Cn – Cn-1) / Cn-1] x Vn + PVTn-1
n: 分析當日
Cn: 分析當日的收市價
Cn-1: 分析前一個日的收市價
Vn: 分析當日的成交量
PVTn: 分析當日的PVT值
PVTn-1: 分析前一個日的PVT值
以日成為觀察周期的單位,因着每個交易日股價表現較上日收市價會出現三種情況,就是上升、下跌或無起跌,相對計算OBV值會有三條公式:
1) 上升: 當日累計OBV值 = 上個交易日累計OBV值 + 當日成交量
2) 下跌: 當日累計OBV值 = 上個交易日累計OBV值 – 當日成交量
3) 無起跌: 當日累計OBV值 = 上個交易日累計OBV值
這意味着成交量於PVT的權重,與時間無關,不像加權移動平均線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WMA) 或指數移動平均線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 對於越接近現在的參數,權重便越大的觀念,而是以當日股價變化的幅度大小,衡量當日成交量於公式中的影響力,PVT較重視升幅或跌幅較大之日子的成交量狀態。筆者認為這是合理而客觀的股份買賣動力變化的探討原則;但或許有人會覺得不涉及時間性的權重考慮,會令該指標的參考性添上不確定性。筆者的看法則是股價變化本身已將時間性包含在其中。
試想想,當個股單日股價見異動上升或下跌時,如同水面出現漣漪,將隨着時間水面最終回覆平靜,屆時漣漪亦會消失,股價表現同理,再大的升幅或跌幅出現之過,最終股價會「靜」下來,回到往日的波幅常態。故此股價異動后,例如是暴升后,若后續欠缺進一步利好因素支持,股價將漸見回落,暴升當日的成交量權重雖大,卻會因之后多日股價見跌,於公式中的影響力將逐步減退,可見時間性的權重因素,經已接間地包含在公式之中。誠然筆者非常享受今次技術指針系列的撰文,當與大家探討每個指標運用的公式時,事前都要重新仔細考慮公式背后除了在數字上,還有在股市價量變化之上的真正意義。
雖然未能知曉提出PVT是誰,但從上述筆者的講解,相信也值得我們讚歎發明者背后的心思。因此若將OBV與PVT作比較,前者的主要亮點是運算簡單,容易讓人瞭解該指針的原理;但不足之處卻沒有股價作參數,令參考價值減少。當然,若以「量較價先行」的原則,成交量變化已包含對股價變化的考慮,不過筆者認為這不能與上述PVT已包含時間性權重相提並論。股價走勢隨時間得到見證,可是成交量變化與股價變化沒有明確的方向關係,當成交量增加之時,不能預示股價將要上升還是下跌。
OBV公式在處理股價上升或下跌時,只是相對以「加上」或「減去」當日成交量,令OBV值產生變化。這意味着對於股價上升的日子,不論是升幅多寡,例如是1%或10%,同是在OBV公式「加上」當日成交量,我們單看OBV值變化,而未有參閱股價圖,我們很大機會未能猜想得出當日股價只是微升,還是大升。相對OBV的如此缺陷,PVT卻沒有此問題,當然若從理解的觀點出發,要是沒有筆者上述仔細講解,相信大家容易忽略了該公式背后已包含了如此精妙的時間性權重之考慮。就算對於缺乏對公式構成之理解,大家有了PVT參考性優於OBV,於股價分析應用上,認為亦經已足夠。
【作者簡介】聶振邦 (聶Sir)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
超過17年從事金融業和投資教學經驗,
四本投資和理財書籍的作者。
香港證監會持牌人
【聲明】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后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
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