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2-10-21 23:58
編者按:貨幣匯率貶值、國債票價跳水、養老金「爆倉」危機……英國首相留下滿地雞毛,下一位首相會是誰?能否力挽狂瀾?詳情>>
編輯:Desmond
什麼?特斯拉辭職了?
啥?特斯拉不是造大火箭的嗎?!
那是馬斯克!辭職的是英國首相特拉斯!
話説昨天,伊麗莎白·特拉斯宣佈辭去英國首相職位,從上任到辭職,滿打滿算45天;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世長辭,到特拉斯辭職,滿打滿算43天。
特拉斯本人也成為英國曆史上,在首相之位「打工」時間最短的人之一。
一、不到24小時,從戰士到逃兵
其實特拉斯辭職,應該在許多人意料之中。
就連特拉斯自己,也為其引發的經濟動盪而道歉,承認「走得太遠、太快」。
昨天(10月19日),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通脹已從8月的9.9%上升至9月的10.1%,主要原因是經濟受到物價上漲和小額預算帶來的影響。
另據《金融時報》,特拉斯的保守黨,因內政大臣蘇埃拉•佈雷弗曼被迫下臺,導致黨內相互指責;不僅如此,還有議員公開反對政府的能源計劃。民調顯示,保守黨支持率已降至19%,而黨內近50%的議員希望特拉斯辭職。
內外交困之下,有英國媒體甚至掏出了一顆綠油油的生菜,對着鏡頭直播,準備對比是菜先壞掉,還是特拉斯先下臺。
諷刺的是,特拉斯10月19日在國會下議院接受議員質詢期間,還在強調「無意辭職」,稱自己是戰士,不是逃兵。
然而「綠花菜」還沒涼,「戰士」就先涼了。
順便提一嘴,常温下生菜的保質期大概是2~3天。可見當時人們的預期有多低。
不過好在,她還可以擁有終身津貼,每年11.5萬英鎊。這45天沒「白打工」!
二、以特拉斯爲鑑——經濟政策要轉彎?
接下來,我們討論關鍵的問題:
特拉斯的辭職,對資產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探討這個問題,有兩個要點:首先我們要知道,特拉斯辭職之后,英國的經濟政策將會有怎樣的走向;其次是,轉變能帶來的效果,能有多大?
1)「鐵王座」的競爭者
《時代周刊》表示,如果保守黨能夠達成一致,那麼新首相可在周一確定。
目前希望最大的,主要有這幾位候選人:
英國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據10月17~18日調查,530名黨內議員有32%支持率他);前財政大臣、曾敗給特拉斯的里希·蘇納克(23%);現國防大臣本·華萊士(10%);下議院領袖彭妮·莫當特(9%)。
彭博社認為,市場最鍾意蘇納克。
蘇納克曾與時任首相約翰遜,在財政政策上意見相左。當時約翰遜想要通過減税,緩解企業壓力,促進經濟增長;而蘇納克堅持先遏制通脹、再考慮減税的措施。在競選首相時,蘇納克經濟政策的核心,也正是徵稅。他批評當時的減税計劃「抵押子孫后代的未來」,並宣佈到2023年,會把英國公司税從19%提高到25%。
要讓他們快速補位,保守黨必先統一共識。
但站在保守黨的對立面,反對黨工黨則希望舉行大選,來確定「鐵王座」的歸屬。
「英國公眾應該對英國的未來有適當的發言權。」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在一份聲明中説道。 這個聲明得到了自由民主黨、綠黨、蘇格蘭民族黨、威爾士民族黨的歡迎。這些政黨參與爭奪「鐵王座」,各自意圖不言自明——比如,蘇格蘭第二次獨立公投,據稱將於明年10月舉行。
2)后特拉斯時期的政策?
先立個Flag:最壞的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
這個后面再講。
最壞的情況是United Kingdom變成Un-united Kingdom,四分五裂的經濟政策,會通向何處?問薛定諤去吧。什麼?問不清楚?那也不要緊。世界那麼大,有良好投資回報的地方,也不止一處。你看,歐元區的實業資本,不也在四散逃荒麼?
但新首相若能團結英國,事情會明朗得多。
特拉斯上臺后,立即推動流動性寬松。相當於央行為通脹踩剎車的同時,特拉斯卻在一邊踩油門。於是市場陷入了混亂,即便英格蘭銀行2022H2加快加息節奏,也未能挽救英鎊匯率。結果上,2022年9月特拉斯上臺之后,英鎊甚至加速貶值。
鑑於特拉斯的教訓,即便約翰遜再上臺,也很難大搞變相財政刺激;而如果是蘇納克,其口號是「恢復信任、再建經濟、重聚國家」,顯然大概率要抑制通脹,緊財政(至少是不寬松)+高税率隨之而來。
貨幣政策上,英格蘭銀行需要「同財政部和財政大臣協作,執行貨幣政策」。鑑於財政政策的大方向,貨幣政策收緊確定性增強。
這樣看來,特拉斯時期的英鎊貶值、養老金缺口,説不定有轉圜的余地?
三、養老金「爆倉」危機——返貧不是夢
特拉斯撒錢,幾乎引爆英國養老金的雷。
這可謂其任內最大污點之一。
英國的養老基金為跑贏通脹、確保老年人的養老金不縮水(因通脹失去購買力),會買入一些高風險衍生金融產品。而衍生品的高槓杆、高風險,需要擔保。這個玩法學名叫「負債驅動投資(Liability Driven Investment,LDI)」。
這里需要多少保證金?
英國養老金保護基金 (PPF)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英國養老金資產共計約1.5萬億英鎊(去年還在1.8萬億英鎊的水平)。過去兩個月整個養老金虧損導致需要補繳的保證金約為6900億英鎊!
經濟尚能正常運轉的時候,這種玩法倒也沒什麼。偏偏這個時候,美聯儲激進加息,英格蘭銀行被迫加息跟進,國債利率上升。這種情況下,養老基金成本會上漲,收益風險比下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養老金持有者不斷取錢,而且希望這些錢不會縮水;另一方面是,養老基金爲了獲得優惠融資條件,往往還會與賣方達成互換協議,約好按照浮動利率來還債,而且這個協議也需要交保證金!當利率通脹雙漲,保證金便短期承壓。
后來特拉斯上臺,更進一步攪亂了市場。人們擔心通脹加劇,開始拋售國債,國債利率進一步上漲。於是養老金項目手中的國債,就貶值了。
又由於英國養老基金的投資中,絕大部分仍是英國國債。
所以金融機構一看,這位借錢的客户,正在光速變窮!他們必然會擔心客户持有的衍生品爆倉、又無法償還槓桿債務,於是嚇得他們趕緊要求追加更多保證金。
但英國政府本就債臺高築,政府淨負債佔GDP比重已達GDP的80%左右;如果算上金融資產(包括很久之后才能變現的票據等),總負債已經超過了GDP(如下圖)。這樣算下來,內閣哪來的錢兜底養老金?
那如果不兜底呢?
一旦保證金補交不上,養老基金就需要拋售國債,換取現金還債。這樣一來,將進一步壓低國債票面價格。養老基金就會掉進「資產貶值、追加保證金、拋售資產換現金、資產進一步貶值」的惡性循環。
於是英國國債,就很可能在這個循環中,一步步走向崩潰,即使利率再高,都吸引不到買家。英國政府也會因此發不出債,從而失去一個重要收入來源。
而一旦政府入不敷出,也發不出債……
后果不堪設想。
誠然,下一任首相,想必會採取諸多對策。真想要暴雷,確實還需要突破很多層防線。但我們千萬不要低估資本市場的險惡。
可記得20世紀90年代末的英鎊嗎?還有隨后的馬來西亞林吉特、泰銖、港元、日元、韓元……危機中,關不上的風險敞口,就像海里的一道流血的劃痕,容易引來鯊魚。鯊魚一般不會等着獵物自然死亡,而是會撕咬獵物,使其失血休克而死。
四、「日不落帝國」的日落?
其實説到底,無論是特拉斯,還是下一任首相,面對的「社會存在」都是相似的:債匯雙殺、經濟萎靡、意見分裂、政府支持率跳水……對了,英國上一次遇到這樣的狀況,還是在撒切爾夫人上臺前那會兒。
還記得撒切爾是怎麼解決的嗎?大滯脹+石油危機期間,1979年,撒切爾上臺,立即採取強硬右傾手腕,通脹下降到一定規模,纔開始降税。
所以僅在經濟政策方針上,蘇納克反倒比特拉斯,更像撒切爾。
不過回過頭來看,儘管撒切爾幫助英國度過了危機,也只是暫時而已。
她沒能破解產業空心化難題。國企私有化之后,造成產業外流。當資本涌向國外,去尋找更大的利潤空間,就意味着國內就業機會的減少,資本收入,與國內勞動收入拉開差距。換言之,貧富差距擴大。
反應在宏觀經濟層面上,名義、實際GDP距離不斷拉大。名義經濟的增長,要快於國內實體經濟的產出。
而撒切爾沒能扭轉這一趨勢。
貨幣供應也不斷擴張,同時國內貨幣流通(消費)萎靡,經濟內循環受阻。
沒有美國命,卻得了美國病。
美元的強大信用,「技術+市場」依附關係的主導地位,美元潮汐可以輕松獲得全世界生產的剩余價值。英國的這些優勢,而今安在?
日不落帝國失去英鎊霸權,就像胖子斷糧,會慢慢瘦下來,脂肪尚可支撐身體運轉,但肚餓何以度風波?簽下《佈雷頓森林協議》的那一刻,劇本彷彿早已寫好。
回到當下。
眼前這場遊戲,難度比撒切爾時代大得多。
國企賣了,產業潤了,Money撒了。經濟這筆糊塗賬,要算清楚,但眼下資本的熱土,既不在英國也不在歐洲,牆倒眾人來推,何以全身而退?此外,還有國家內部的紛爭。女王這個精神錨點已經不在,蘇格蘭明年舉行公投,在野黨聯合逼宮「鐵王座」……
還有什麼牌可以打?
這需要考驗下一任首相的智慧。
今時不比往日,下一任首相如何力挽狂瀾?吃瓜看戲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緊盯市場狀況。殘酷的市場中,保全自己的同時,要是還能跑贏通脹,實乃個人之幸事。
讓我們等待塵埃落定。
而塵埃紛飛中,至少有一點比較明確:
隨着這位號稱要做「撒切爾第二」的女士,告別舞臺中央,以后看新聞,恐怕再難有機會將特拉斯,錯看成特斯拉了。
欄目簡介
盛言牛熊:華盛通美港股觀點類欄目,精選主流財經媒體和意見領袖評論。即時分析行情熱點,揭示投資機會,縱論宏觀大勢。
作者簡介
Monsieur Desmond,持證爬格子專員,重度歷史和宏觀er,現實中充實的司機、科技硬件盲目愛好者,市場風雲變幻中,本着新聞批判精神,搬運嚴肅正經的財經觀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