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又跳水!港股傳來大消息,底部將現?

2022-10-19 16:58

大盤全天震盪調整,創業板指相對偏強。

盤面上,港口航運股全天強勢,中遠海能、連雲港、中遠海特、寧波海運漲停。儲能、鋰電等賽道股一度活躍,但午后逐步回落,蔚藍鋰芯、世嘉科技、德賽電池等漲停。數字經濟相關板塊探底回升,國脈科技8連板,英飛拓6連板。下跌方面,消費股集體調整,養殖股領跌。

板塊方面,港口、互聯網電商、教育、一體化壓鑄等板塊漲幅居前,油氣、養雞、貴金屬、寵物經濟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3700只個股下跌。截至收盤,滬指跌1.19%,深成指跌1.43%,創業板指跌0.86%。

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584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354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60.02億元,連續3日淨賣出,其中滬股通淨賣出45.15億元,深股通淨賣出14.88億元。

白酒股集體跳水

今日,「股王」貴州茅臺大跳水,收盤跌超3%,報價1648元/股,徹底失守1700元大關。白酒股普遍跳水,瀘州老窖跌超5%,捨得酒業、江中藥業、會稽山、*ST皇台、金種子酒、今世緣等跌超3%,山西汾酒、酒鬼酒、古井貢酒、五糧液等跌超2%。

10月以來,白酒股走勢低迷。前兩天一度觸及跌停的古井貢酒月內跌幅已達20%,瀘州老窖月內跌幅達15%,山西汾酒月內跌幅超過13%,貴州茅臺跌幅也近12%。

拉長時間線來看,三季度以來,白酒概念股整體走勢也不甚理想,7月至今板塊指數跌幅已達16%。不過,雖然股價低迷,但看好白酒的資金依舊不在少數。以貴州茅臺為例,隨着公司發佈三季報,前十大股東也隨之浮出水面,北向資金與兩大神祕私募在三季度均選擇大筆加倉。

三季報顯示,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三季度繼續加倉貴州茅臺110.03萬股,持股佔比上升至7.31%。此前二季度,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大幅加倉867.07萬股,環比增長10.57%。

重倉茅臺近4年的兩家神祕百億私募金匯榮盛和瑞豐匯邦繼續加倉,這已經是前者連續3個季度、后者連續6個季度加倉,二者目前分別位列公司的第七、第八大流通股東。

此外,近日,管理資產規模2.6萬億美元的國際資管巨頭——資本集團在其官網披露了旗下基金截至9月30日的持倉數據,數據顯示,持有貴州茅臺最大的基金歐洲太平洋成長基金增持了,持股市值13.99億美元,最新持股531.69萬股,比二季度末環比增加2.5%。這是歐洲太平洋成長基金在連續減持2年后,又開始買回茅臺了。

港股市場跌跌不休

整體來看,A股三大指數今日表現不佳,港股方面也同步下挫。

10月19日下午,港股持續走低。截至收盤,香港恆生指數收跌2.38%,恆生科技指數跌4.19%。科技股普遍下跌,軟件應用、汽車股跌幅居前,小鵬汽車跌超9%,嗶哩嗶哩、快手跌超7%,蔚來跌超6%,理想汽車跌超4%。互聯網科技股方面,美團跌超6%,京東集團跌超5%,阿里巴巴、騰訊控股跌超4%,網易跌超3%。

拉長時間線看,港股年內「跌跌不休」,恆指刷新11年來低位,年內跌幅超過20%,進入了「技術性熊市"。與恆指同系列的恆生科技指數下跌更加嚴重,年初以來跌幅已經超過40%。

不過今日,港股方面傳來了幾條大消息。

10月1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也是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金融服務業亦是香港最大支柱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五分之一,將採取以下措施,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務的競爭力:

一、提升融資平臺國際化——港交所於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規則,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持的先進技術企業融資;同時構思活化GEM(前稱創業板),為中小型及初創企業提供更有效融資平臺。

二、強化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優勢——推動市場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投資工具。

三、加強互聯互通——全速落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早前宣佈支持的一系列互聯互通安排,包括今年內提交條例草案,寬免雙幣股票市場莊家交易的股票買賣印花税以優化人民幣股票交易機制。

四、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

五、強化資產和風險管理。

六、不斷提升金融科技競爭力——大力推動金融科技。此外,金管局已開展「數碼港元」的準備工作,並正與內地機構合作擴大在港以「數字人民幣」作為跨境支付工具的測試。

綜合來看,在港股近期一跌再跌的現況下,機構普遍看好后續港股的投資機會。多位基金經理旗幟鮮明地指出,短期來看,雖然港股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但對大周期而言,這些只是噪音,長期來看,當前不少港股標的處於估值明顯偏低的狀態,具有較為顯著的投資價值。港股優質板塊吸引力凸顯,未來幾年有望迎來可觀的大行情。

五大指標提示底部信號

財聯社消息指出,總體來看,有五大指標反映出當前市場處於底部區域:

一是近兩日已有17家公募及3券商資管機構啟動自購,總金額超過16億元。

二是產業資本回購股份創歷史新高,近3個交易日累計209份回購、增持公告發布,今年已有1100家上市公司累計回顧1589億元,同比增85.5%。

三是當前破淨公司數量遠超滬指1664點大底時數值,10月18日破淨公司數目為378家,破淨率7.68%,滬指1664點大底時破淨公司數及破淨率分別為168家、11.55%。

四是地量見地價,市場近期成交量僅相當於今年以來成交平均值的六成,兩融余額與4月觸底時接近。

五是上半年住户存款新增超10萬億,遠超往年同期數據,市場人士認為該數據的大幅增長預示市場底部到來,曾在多個歷史大底位置出現該項目數值的大幅增加。

除了上述五大指標之外,ETF交投持續活躍也是一大信號。Wind數據顯示,本周以來,全市場股票ETF的單日成交額維持在360億元以上,近兩個交易日合計成交額達到742.82億元。事實上,ETF越來越被注意到,是市場回暖先知先覺的資金。

此外,私募的倉位也已經到了4月份的低點。據統計,9月末私募倉位再次回落至4月低點水平(56%),下降空間不大。私募作為追求絕對收益的代表,隨着股市跌入深度價值區間,風險偏好通常會大幅攀升,從而有望在目前加倉空間較為充分的背景下,在存量資金端支撐市場。

半夏投資李蓓在最新路演交流中表示,當前對股市不再悲觀。市場已經提前反應了一大半的盈利下滑,未來流動性會越來越好。現在看下跌空間有限,可能只有10%左右,幾個月內有望震盪築底。具體時間上,最早今年年底見底,也有可能明年1-2季度。長期依舊保持樂觀。景林資產也認為,當下應該重倉買入並長期持有。

針對四季度投資,華夏基金最新觀點是,當前位置性價比極高,可以考慮配置積極的權益倉位,圍繞「復甦主線」佈局順周期方向。對於四季度市場宏觀環境的主要判斷是「兩個復甦」和「一個不變」:生產要素流動效率復甦;消費場景復甦;海外能源危機主線不變。

風格方面,未來半年可能會呈現剩余流動性向下、盈利小幅復甦的特徵,成長風格將逐步過渡為周期和價值,可以考慮增加價值和周期風格的持倉。

行業和板塊方面,「兩個復甦」如果成立,以國內穩增長為核心的順周期方向是下一個階段的配置重點,可以關注:銀行、地產、家電、新能源車、光伏、風電、通信。同時,繼續保持海外能源危機主線的配置:煤炭、油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