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0-18 16:47
I.T集團在消費者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即國內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啓蒙者
LADYMAX 作者 | 周惠寧
多變的時尚行業三年便是一個更迭,I.T依然在潮流生意的賽道上馳騁。
據時尚商業快訊,潮流零售商I.T於10月14日傍晚在上海前灘太古里標誌性的廊橋舉辦了一場2022秋冬時裝秀,匯集AMBUSH®、BAPY®、IRO、JW ANDERSON、JACQUÉMUS、JUUN.J、Off-White™、OAMC、Palm Angels、pushBUTTON、Simone Rocha、VETEMENTS、WE11DONE、Yohji Yamamoto和Y‘s等近20個品牌,引發行業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在這場APPROACH為概念的「前灘首秀」中,I.T集團對上述品牌的秋冬系列產品設計理念進行解構與再演繹,在致敬經典先鋒多元時裝體系的同時,融合當代設計語境共同勾勒全新着裝思維,從青年文化共鳴、國內外設計師品牌集結,到傳統文化及世界前瞻性支點,凸顯I.T長久以來時裝文化 「橋樑」的存在,更傳達出與設計師及社羣的「連接」度。
I.T集團表示,想象力與包容度是集團的開創核心,也是其希望和理念的牢固根基。當天晚上9點,I.T官網小程序ITeshop也在線播放了大秀錄播視頻,並同步上線92款秀場產品,實現即看即買。截至發稿,I.T前灘首秀微博視頻總播放量達195.8萬,相關話題總閲讀量達5944.2萬。
值得關注的是,此時正值上海前灘太古里開業一周年。上海前灘太古里是上海首家、全國第三家太古里,I.T是第一批入場的零售商,成為該新晉熱門高端商業體的「流量密碼」。
前灘太古里總經理 Alan Lo盧楚麟表示,太古地產與深受時尚愛好者青睞的I.T集團一直保持着緊密聯結,此次大秀不僅凸顯I.T長期以來作為時裝文化「橋樑」的角色,也揭示出前灘太古里是匯聚時尚品牌的「橋樑」,還是場內品牌與消費者的聯結之橋。
實際上,I.T集團和前灘太古里早在沙盤的時期就達成了合作意向。除了核心的集合店外,I.T還以代理的方式在該高端商業體引進了日韓潮流品牌AMBUSH®、CDG POCKET、Rick Owens以及A BATHING APE®旗下咖啡生活方式品牌BAPE CAFE!?®,均為中國首店,推動前灘太古里成為國內最受矚目的「首店收割機」之一。據相關人士透露,開業初期前灘太古里每日人流量一度高達10萬。
令業界人士感到意外的是,隨着全球零售市場的持續震盪以及疫情衝擊下消費者喜好愈發多變,全球潮流市場已經歷了多次起伏,當同類型的零售商紛紛轉型或謝幕時,I.T集團卻始終留在消費者的視線中,箇中原因值得深究。
最重要的一點是I.T集團在消費者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即國內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啓蒙者。
I.T集團的前身是首席執行官沈嘉偉和其姐姐沈秀嫻最早於1988年在香港銅鑼灣伊麗莎白大廈開設的一家僅200平方米的小店Green Peace,后於1997年更名為I.T。憑藉引入一系列當時還未入駐香港的品牌服飾,I.T集團在年輕消費者中樹立了時尚潮流的形象,規模迅速擴大。
2002年,I.T集團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當時除香港外的首家旗艦店,以「店中店」的概念打破傳統單一的品牌專賣店的銷售方式,集合多個國際潮流品牌,貫徹「多品牌、多層次」的經營理念,在國內織起了一張由全球各地時裝品牌織成的「網」,為當時還處於時尚意識萌芽期的國內消費者打開了潮流文化大門。
為更好地滿足不同細分人羣的需求,I.T集團將業務分為「大I.T」和「小i.t」兩條線,「大I.T」主要發售alexanderwang、BALENCIAGA等定位高端的奢侈品牌和設計師品牌,「小i.t」則主打BEAMS、STYLENANDA等較為年輕的日韓潮牌。
隨着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該集團還延展出「自主創新品牌」、「國際品牌代理收購」等業務,代理品牌包括Stussy、Carharrt WIP、Neighborhood、Stylenanda、Fred Perry等。
2018年12月22日,I.T集團突然對瑞典設計師品牌Acne Studios發起收購要約,斥資約4.23億港元收購Acne Studios已發行股本的10.9%。同年,合作多年的KENZO品牌,I.T也由獨家代理商轉化為與LVMH合資經營的身份。
通過直營、獨家代理、合資等多元合作方式,I.T無形中為自己打造了一條深厚的護城河,很好地規避了10 Corso Como等單純依靠買手業務集合店面臨的風險,成為集多品牌時尚文化、多層次品牌架構和多元化商業模式於一身的國際化時裝集團,目前在全國30多個一二線城市擁有超過400家直營零售店。
由於香港特殊的地理角色、關税政策與文化的優勢,I.T集團在引進海外品牌產品方面與其它國內買手店或多品牌集合店相比也佔據了明顯優勢。
隨着中國市場成為全球時尚行業的焦點,如何把握中國年輕新消費者是每個品牌需要研究的課題。但當時大部分時尚品牌在中國還未開設門店,也沒有代理商,作為國內消費者的時尚啓蒙者,I.T無疑是國際品牌進軍中國市場時的最佳借力點。
憑藉與國際品牌長期合作建立起的信任度,以及與國內優質商業地產項目的粘合度,結合自身對中國市場多年的零售經驗,I.T自進入國內市場以來,就充分發揮多品牌優勢,成為潮流品牌與國內年輕消費者以及高端商業綜合體之間的橋樑,令三方優勢疊加,從而不斷提升自身影響力,形成良性循環。
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Dover Street Market為例,2010年Comme des Garçon通過和I.T集團旗下潮牌BAPE®聯手,以Dover Street Market倫敦門店的概念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打造了I.T Beijing Market,作為Dover Street Market在中國市場的敲門磚。
在通過I.T試水中國市場后,Comme des Garçons集團主席Adrian Joffe 與Comme des Garçons創始人、日本著名設計師川久保玲認為此時是把Dover Street Market引入中國市場的最佳時機。2018年3月,I.T Beijing Market正式更名並開始營業,成為Dover Street Market在倫敦、東京、紐約、新加坡等城市外的第五家常規門店。
在強大的品牌矩陣背書下,除了太古地產,I.T集團與香港置地和華潤集團等商業地產巨頭也保持着良好的互動與合作,在這些商業地產打造的重點城市標誌性時尚商圈項目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品牌優勢,同時開設「1+N」的店面羣。
「1」指的是一家集合輕奢的多品牌店大I.T,或者升級后的年輕潮流品牌集合店i.t blue block,「N」則代表數量不等的I.T集團深度合作的國際知名品牌及自營品牌的獨立店鋪。這種「1+N」的集羣效應,讓I.T拉開了與國內新興潮流時尚多品牌店的距離。
2019年,I.T集團在把眾多輕奢品牌引入深圳萬象天地之外,還打造了國內最大的品牌集合概念店i.t blue block,再次實現自我突破,將服裝、鞋包、配飾、美粧、潮玩等各品類潮流產品匯聚到同一個空間內,實現「跨界融合」。
在2020年的調整升級中,i.t blue block又新增餐飲空間,引入國內第一家JOURNAL STANDARD FOODIES,進一步完善「小i.t」立體化生活方式的理念。今年9月,I.T集團在南京萬象天地開設了江蘇首家i.t blue block。
面對因疫情而陷入低谷的全球時尚零售,I.T在2020年底選擇逆流而上,以強勢的潮流矩陣為上海商業地產以及整個時尚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先是上海新天地旗艦店重裝上線,新店陳列了Off-White™、 Comme des Garçons 、 Acne Studios、alexanderwang、 Jil Sander、Thom Browne、 Maison Margiela、 Simone Rocha、We11done、 AMBUSH® 、BAPE BLACK® 、BAPY® 等品牌的最新單品,開啟多品牌集合店3.0時代。
BAPE®中國內地首店十年升級版、STÜSSY中國內地首間CHARPTER專門店、NEIGHBORHOOD 中國內地首店、Carhartt WIP 上海唯一旗艦店以及FRED PERRY中國內地首家EMBASSY級旗艦店也同步進駐新天地核心區域。鑑於部分消費者因疫情無法前往上海探店,I.T特別採用「雲探店」直播模式向全國各地的潮流愛好者同步呈現。
爲了讓消費者擁有更加豐富的體驗,今年7月I.T集團還與太古地產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地進行聯動,分別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前灘太古里和成都遠洋太古里打造I.T時裝矩陣,在多家店鋪中以不同的設計主題引入自然與可持續生活理念。
令人意外的是,在一切慢慢步入正軌的時候,上市16年的I.T集團在去年5月突然宣佈退市。對此,I.T集團中國CEO陳惠軍表示,退市主要目的是分離重組成為BAPE®集團和I.T集團,各自成為獨立運營的板塊,讓兩部分資源進行優化組合,在充滿變數的大環境中能夠按照各自的節奏穩健發展。
事實證明,退市后的I.T腳步並未放慢,而是在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全渠道購物平臺模式支撐下繼續打造自己獨特的生態圈。
I.T集團於2017年底推出「ITeSHOP商城」網站業務板塊,緊接着又在2018年提出「以全新數碼化迎向未來「的理念與願景,在原有網站的基礎上推出ITeSHOP小程序,啟動「全域打通會員、庫存、銷售壁壘的戰略「,優化服裝庫存問題並提升貨品流通效率。
經過幾年的快馬加鞭,通過會員系統升級,限量款抽籤,線下活動配合,定期店內直播等多種途徑搭建小程序的完整營銷體系,I.T已實現在線上線下全方位觸達用户,在增強老客粘性的同時,吸引大量年輕新粉加入。目前,I.T線上線下會員重合度高達80%,用户雙向流動明顯。
充分利用小程序,也助力I.T集團在疫情風暴中得以倖存。數據顯示,2019年I.T集團除了電商平臺之外的線上銷售額中,95%由小程序貢獻。2022年初上海封控數月,線下門店銷售受到很大影響,但3月至8月底I.T集團的營收僅僅波動20至30%左右。
另據騰訊智慧零售報告, 「ITeSHOP商城」小程序去年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200%,共吸引了150萬新會員,在「感謝折」活動中,該小程序商店7天GMV累計突破1億元,UV近200萬,年累計上線的25場抽籤活動也獲得近百萬的點擊量,創下新高。
在I.T看來,線上線下並非此消彼長的替代關係,而是互相引流實現良性的互補與互助。一些市場活動的策劃旨在把線上的客户引流到實體線下店面,體驗實體店的時尚氛圍與品牌認知,而通過實體店的一線銷售人員推廣和使用I.T自主的線上銷售平臺,培養客人使用ITeShop的習慣。
而線上線下的受眾人羣的需求往往存在差異,I.T在線上與線下的貨品也有所區分,門店適合的策略是精選貨品,視覺衝擊力的設計更能抓人眼球,而線上小程序則適合「款多量少」且「實穿優惠的商品」。
在2022年秋冬季開始之際,I.T集團旗下的 「小i.t」 特別推出全新雙語雜誌《ORBi.t》,通過聚焦全球青年文化,集結來自北京、成都、首爾、東京等城市的數十位青年藝術家、音樂人及各領域創意工作者,共同創作這本濃縮文化力量並極具觀賞性的先鋒刊物,旨在以更具象的形式向年輕消費者傳遞了其所代表的潮流文化與態度。
整體而言,I.T集團的數字化和創新轉型剛到中場,務實與平常心讓這個擁有逾400家店的潮流零售鉅艦對於將要面對的問題和未來前景保持積極與樂觀的心態。
陳惠軍透露,I.T集團對中國時尚產業與零售業充滿信心與決心,未來會繼續在全球範圍內蒐羅先鋒前衞時裝品牌,並以「1+N」模式繼續鞏固品牌集合店先發優勢,把觸角延伸到國內更多城市,將城市文化及時裝融合,打造全新綜合體驗城市新地標,為消費者提供極具藝術氛圍和互動性的購物體驗,在線上也將不斷深耕,擴展各大國際和國內品牌的影響力。
可以肯定的是,在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發力點,是I.T需要在不斷變革中探索的永恆命題。在起伏中持續攀升的I.T將以開放和客觀的態度看待在潮流時尚領域新興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