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網紅上綜藝是飛昇還是「打回原形」?

2022-10-17 22:23

  來源:燃次元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閲號:techsina

  文|龍承菲

  編輯|趙普通

  本季《脱口秀大會》的領笑員幾乎成了每期輿論場焦點,新的一期也不例外。

  第七期的「新面孔」,是B站百大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何同學的履歷相當優秀:他坐擁千萬粉絲,視頻影響力直接帶火一隻A股,採訪過蘋果的CEO庫克。爲了節目,他專門去練習了后空翻,在開場脱口秀的結尾現翻了一個炒熱氣氛,也帶着他的后空翻登上了熱搜。

  但觀眾似乎沒有那麼買賬。何同學登場時騰訊視頻的彈幕有一半在問「他是誰」,官博下也有不少評論「不會請就不要請」——如果説首期引發爭議的周迅那英還是天后級別,之后同樣坐上領笑員席位的何同學,難免會給觀眾帶來落差。

  網紅越來越成為綜藝嘉賓里常見的面孔。憑藉綜藝二次走紅的李雪琴和辣目洋子,已經成為網紅邁進娛樂圈的正面案例。

  而觀眾對於網紅的「階層」認知,或許仍然處在娛樂圈「出身」鄙視鏈的底層,即使娛樂性質最強的綜藝節目也並不例外。

  但無論是否合適,綜藝節目上越來越多的網紅面孔,都證明了這是一場感人的「雙向奔赴」:網紅需要綜藝,綜藝也在呼喚網紅。

  明星網紅化,網紅明星化

  出現在綜藝和影視劇里的網紅面孔,確實越來越多了。

  《二十不惑2》里姜小果的新男友齊頌,扮演者是抖音的初代網紅費啟鳴;《獨行月球》馬藍星身邊向她匯報工作的副官,是搞笑短視頻網紅出身的辣目洋子(現已改回本名李嘉琦);近期播出的《熾道》,鉛球隊隊長的扮演者是抖音網紅西蘭花;劉詩詩新劇《一念關山》的男主,是憑藉YY直播唱歌走紅的摩登兄弟主唱劉宇寧。

  何同學出現在《脱口秀大會》不是首例,兩季之前就有李雪琴憑藉「宇宙的盡頭是鐵嶺」成功出圈,成為那一屆的「最強新人」。

  走進娛樂圈之后,李雪琴行程表很滿,綜藝市場輪番對她遞出橄欖枝,類型從生活社交、戀愛觀察橫跨到喜劇競演,不但成了《你好,星期六》的常駐MC,下臺之后又能在《毛雪汪》里有一方小小的客廳,春夏秋冬四季里周周都和毛不易逗狗、做飯、和嘉賓嘮嗑。

  不少網紅在出演節目和影視劇之前,已經享受了「明星」般的關注度。李佳琦的個人站一直更新圖頻到去年9月,易夢玲的微博評論點贊數量也要高過不少明星藝人。《嗶哩嗶哩向前衝》的個人衝關cut中,謝安然、啊嗎粽、「退錢哥」等網紅博主的播放量,要遠高於參加節目的男團女團成員。

  自從明星偷税漏税、天價片酬新聞被頻繁曝出后,大眾對娛樂圈的審視視角在調高——高高在上、發廣告機器的藝人不再容易受到青睞,努力變得鮮活和接地氣,成了當下明星們在人設經營上需要絞盡腦汁的功課。

  毒眸(ID:DomoreDumou)曾在往期文章中提到,新一代小花非常注重經營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鞠婧禕的粧容模板是美粧網紅的時尚風向標,楊超越成了寫真模板,林允在小紅書分享醫美體驗,歐陽娜娜把vlog做成了標籤,還會因為參加活動的粧容出圈,邀請化粧師專門錄一期粧造視頻。

  男藝人也沒放棄追逐網絡潮流,因《蒼蘭訣》晉升流量的王鶴棣,會用搞怪濾鏡、按網友要求拍「籃球轉場」,「光劍變裝挑戰」爆火的時候,羅雲熙、李承鉉等男明星也都帶上TAG發佈了視頻。

  短視頻的浪潮席捲互聯網,幾乎所有的營銷內容,都要考量短視頻受眾的審美與習慣。本就深諳此道、處在舒適區的網紅,與走下雲端的明星相遇,兩者之間的界限,自然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網紅上綜藝,然后呢?

  不是所有網紅上綜藝,得到的都是大眾的認可和掌聲。

  有一種説法是,電視鏡頭是網紅的「照妖鏡」。初代網紅們憑藉人人網照片和寫真走紅全網,找好角度的鏡頭和可以后期處理的照片,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觀眾漸漸理解了美顏濾鏡和PS的「強大」,電視鏡頭成了檢驗網紅顏值的唯一標準。

  豆瓣女神南笙、武大校花黃燦燦出現在綜藝節目時,最大的輿論聲音是她們「照騙」「見光死」。鬥魚一姐馮提莫登上《快樂大本營》,被詬病最多的也是她的身高太矮,尤其是和當時站在她旁邊的同場嘉賓迪麗熱巴對比起來,存在感直線下滑。

  專業屬性更強的節目,網絡紅人的身份也更容易遭到大眾鄙視。馮提莫、隔壁老樊在登上《蒙面唱將猜猜猜》《歌手》等音綜時,輿論場里都有很大的質疑聲。

  什麼樣的網紅適合上綜藝?這本身就與網絡紅人的類型和綜藝類型雙方面的因素有關。

  觀眾對網紅的刻板印象短期內很難改變,但如果「網紅」的標籤並不明顯,可能就會繞開輿論的質疑。羅翔也曾經上過《吐槽大會》,但觀眾對他的第一印象,可能並不是「B站百大UP主」,而是法學教授和「知識分子」。

  最好的適配祕訣是「術業有專攻」。節目本身展現的內容屬性和網紅的職業屬性適配,則更容易受到好評。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在《脱口秀大會5》被罵上熱搜的拉宏桑,她在B站的視頻內容以生活類視頻為主,參加B站的代際社交真人秀《屋檐之夏》就顯得相當自如。

拉宏桑《屋檐之夏》 拉宏桑《屋檐之夏》

  如果網紅努力迎合節目的調性,輿論的反對聲也會減弱。101系選秀注重羣像刻畫,林小宅、韓佩泉、艾克里里、張欣堯等出現在節目中的網紅,呈現出的面貌都是努力練習,最終的舞臺表現也基本不會給練習生出身的選手拖后腿。

  自身實力過硬,恐怕是網紅進入綜藝最好的門票。李雪琴在《脱口秀大會3》展現了她的文本創作能力和幽默感,張星特在參加《創造營2021》之前也是網紅歌手,但通過在節目里翻唱《永不失聯的愛》,收穫了大量人氣,一路挺進總決賽的TOP20。

  如果專業技能不夠出彩,那麼像Giao哥參加《中國新説唱》一樣,作為節目中的調劑還能讓觀眾一笑了之,像拉宏桑淘汰小鹿晉級,就容易引起網友的大規模聲討。

  但總的來説,網紅上綜藝的效果好不好,還是要在他們邁出嘗試的第一步之后才知道。上節目進可以是改變職業生涯的轉折點,退一步講,也有碰壁之后可以迴歸的舒適圈——對於職業就是獲取流量的網絡紅人來説,上節目總歸是個划算的選項。

  「好風」吹向網紅

  2019年,國內頭部時尚雜誌《嘉人》推出過一期「別開生面」的封面,拍攝的主角不是大咖明星,而是坐擁百萬粉絲的主播網紅。

  讓他們登上雜誌封面的背后推手,則是短視頻直播平臺「火山小視頻」。平臺送網紅上雜誌封面,與輸送網紅走向綜藝的邏輯相似——扶持主播走出自己原有的圈層。

  而網紅的職業特性,決定了他們在呼喚更高的知名度,而上綜藝,是他們突破原有的圈層,收穫來自更大眾層面的關注的最佳路徑。高速換代的互聯網,很難讓任何一個網紅保持長久穩定的職業壽命,星光熠熠、鮮花着錦的娛樂圈是值得「賭一賭」的平臺。

  《青春有你2》的初舞臺環節,林小宅就曾對着鏡頭闡述「重新開始」的理由:「網紅的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不會再關注我、不會再看我、不會再喜歡我,所以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技能。」

  而當時的娛樂圈處在流量時代的尾聲,如日中天的綜藝市場推出了國民台綜和超級網綜。這也導致了網紅與綜藝舞臺之間的權力關係是不對等的:「出現在綜藝里」本身就是對網紅人氣的一種認可,但綜藝中的網紅則沒有什麼必要存在,更容易受到關注、拉來收視的是當紅流量。

  然而,這種不對等的關係正在最近幾年悄然逆轉:網紅不再將在綜藝中出鏡視為榮譽和上升的必備路徑,曾經高高在上的綜藝,也在「放下身段」遞出邀請函。畢竟,降本增效已經成為趨勢,即使藝人的薪酬受到幾次限薪令的影響有所降低,也普遍高出網紅的出場費用。

  另一方面,出身草根的網紅們,會更少受到娛樂圈潛在條文的規訓,更容易在節目中呈現出鮮活的一面,從而給節目本身的劇情走向帶來亮點。去年《創造營2021》里,網紅出身的韓佩泉帶着幾個白眼的reaction鏡頭走紅,為這檔選秀增加了不少戲劇化成分。

  短視頻的走紅和圈層化的愈演愈烈,讓綜藝節目在娛樂內容市場的統治力有所下滑,反而需要某些特定圈層內的網紅登上節目,打破圈層之間的壁壘,吸引更多流量。《吐槽大會》來自多個領域的嘉賓,已經反覆證明了「破圈」的必要性。同時,綜藝本身的圈層化屬性加強,圈層領域的網紅也更容易作為專業人士進入節目,去年優酷的綜藝《這!就是潮流》,就邀請了頭部電商主播李佳琦。

  網紅的種類本身也得到拓寬。除了依靠顏值的秀場主播和短視頻達人,走上綜藝的網紅們也出現了硬核的知識類博主,而這類網紅很少受到隨年齡增長顏值下滑等因素的影響,職業壽命也被延長,「奔赴娛樂圈」不再是唯一路徑。

  這次登上《脱口秀大會》的何同學,除了UP主的身份以外還是創業公司的老闆,他也在《娛理》的採訪中直言:「反正我感覺我沒有很努力地想闖蕩娛樂圈,今年我應該也不會再參加新的綜藝了。」

  觀眾對於網紅上綜藝的看法,可能在短期內不會發生什麼改變。但你關注的網紅們,一定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綜藝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