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流年不利!被曝裁員和源代碼泄露的英特爾,能靠酷睿13翻身嗎?

2022-10-14 15:10

雖然港股半導體板塊近日表現優異,華虹半導體(01347.HK)、瑞鑫國際集團(00724.HK)等半導體個股相繼大漲,但芯片國際巨頭卻在最近利空不斷。

臺積電(TSM.US)在2022年第三季財報中,對未來預期較為謹慎。臺積電的管理層在業績發佈會上提到,2023年行業發展可能會放緩,公司於2023年的規劃將更加保守。

而全球芯片巨頭英特爾(INTC.US),也被曝計劃在10月27日公佈新一期財報的同時宣佈裁員決定,涉及部門包括銷售、市場營銷等,裁員比例約佔總人數的20%。而英特爾上一次大規模裁員還是在2016年,當時削減約1.2萬個工作崗位,佔員工總數11%。

截至今年7月,英特爾共有11.37萬名員工。

英特爾裁員的大背景是今年消費電子行業不景氣,個人電腦PC端需求下滑。IDC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球個人電腦銷量較去年同期下滑15%。Gartner的數據也顯示,第三季度全球出貨量較上年同期下降19.5%,創下20多年來的最大降幅。

需求端下滑,導致這些芯片巨頭的日子很不好過。

早在今年7月,就傳臺積電的三大客户蘋果(AAPL.US)、AMD(AMD.US)、英偉達(NVDA.US)齊砍單。而前段時間AMD又下調了第三季度初步業績。

AMD表示第三季度預計營收約為56億美元,相比此前給出的65-69億美元營收展望區間下降了9億美元,遠不及市場預期。AMD的CEO蘇姿豐(Lisa Su)表示「PC市場的表現弱於預期」。

而AMD的老對手英特爾更是早在7月就持悲觀態度。今年7月,英特爾財務部門警告稱,2022年銷售額將比此前預期低110億美元左右,分析師預計該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將下降約15%。

有分析稱,英特爾這家提出摩爾定律、奠定半導體行業發展基礎的芯片巨頭,逐漸失去長期以來的技術優勢,其高管也承認公司的創新文化近年來枯萎,並尋求改變。

英特爾高管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説,公司承認可能將為提升利潤率作出改變。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格爾辛格當時説:「2022年,我們同樣在降低核心開支,在今年下半年將尋求採取額外行動。」

在技術方面,英特爾這兩年做了哪些改變?

2021年底發佈的酷睿第12代CPU處理器,首次採用混合架構設計,也就是通俗説的「大小核心」,分為性能核心與能效核心,架構代號Alder Lake。混合架構設計中的性能核P-Core採用Golden Cove微架構,支持AVX-512以及DL Boost深度學習加速,支持超線程,最多8核心16線程;能效核E-Core則採用Gracemont微架構,不支持超線程,最多擁有8核心8線程。

性能核專為遊戲與重負載的生產力工具而打造,而能效核一方面可以提升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另一方面主要負責承載后臺程序和管理,大大降低后臺程序搶佔前臺重載程序處理器資源的概率,同時也有效降低了處理器整體的功耗。

不過英特爾也真是流年不利,最近其12代酷睿處理器的源代碼又遭泄露。

對此,10月9日英特爾證實稱,其第12代酷睿處理器Alder Lake的UEFI BIOS源代碼確已泄露。

英特爾方面表示:「我們的專有UEFI代碼似乎已被第三方泄露,但我們並不認為這會暴露任何新的安全漏洞。此代碼包含在我們的漏洞賞金計劃Project Circuit Breaker活動中,我們希望如果有發現潛在漏洞的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此計劃與我們聯繫反饋,我們也正在與客户和安全研究社區聯絡溝通此次事件情況」。

創新能力的不足、不及預期的財務狀況,使得英特爾股價從今年1月就一路下跌,年初至今跌幅已近50%。

現如今又到年底,新一代酷睿處理器也即將到來。英特爾10月初宣佈,將會在10月20日舉行第13代酷睿上市分享會,發佈相應產品。近期英特爾股價跌幅似有止跌趨勢,10月13日上漲4.3%,隨着新品上市臨近,不知英特爾股價能否止跌企穩?

 作者|許螣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