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0-13 23:59
來源:ETF進化論
作者:秋刀魚
今年投資不容易,全球投資大師都跌懵了。「股神」巴菲特近一年虧8.45%,Baupost基金公司總裁、《安全邊際》作者塞思·卡拉曼近一年收益率-39.9%。
在持股規模超30億美金的全球投資大咖中,僅有霍華德·馬克斯取得正收益,近一年收益率9%。
每一次危機,在投資界素有「華爾街禿鷲」、「困境投資之王」之稱的霍華德·馬克斯總能洞見機會,這與其早期從業經歷有很大關係。
霍華德·馬克斯從美國沃頓商學院畢業后,1968年進入花旗銀行開始研究投資,師從西格爾教授,謹遵「漂亮50」投資法,即投資美國發展最好、最快的50家公司,任何價格買入都可以。
1970年~1972年,很多漂亮50的股票市盈率炒到了80倍以上。接着在1973年~1974年,漂亮50公司股價快速暴跌。隨后幾年時間內,估值最低降到個位數,股價下跌60%~80%。
漂亮50的給剛入行不久的霍華德·馬克斯上了一堂生動的投資課,引發了他深度思考:「投資不是你買什麼的問題,而是你付出什麼價格的問題。投資不是買好東西,而是買得好。」
霍華德提出一個大膽觀點:想在投資市場真正發財,就絕不能順應市場趨勢。一味「順勢而為」是投資菜鳥的誤區,只有堅持「逆向投資」,才能最終跑贏市場。
爲了説清楚逆向投資,霍華德在其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虛構了兩個投資者的例子,一個是賭徒,另一個是牙醫。賭徒式投資,完全跟着市場走,牙醫式投資只死板地關注內在價值,忽視價格規律,以及市場對價格的影響。
在霍華德看來,這兩種都不是成熟的投資理念。
真正要想做到逆向投資,必須具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尊重價格規律,並且善於分析價格背后的變化趨勢。此外,對於大家都在説和都在想的事,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在投資之前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去盲目隨大流。
在疫情初期全球投資者見證了一場典型的資產價格崩盤。標普500指數在2020年2月19日創下3386點的歷史新高,隨后在短短一個月內重挫三分之一,在3月23日跌至2237點。
美國出臺多項經濟刺激措施,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接近0的水平,在多種力量共同努力下,美股出現大幅快速上漲。這些行動讓投資者相信,國家等機構會不惜一切代價穩定經濟。
隨后資產價格出現上漲,到2020年8月底,標普500指數收回所有失地,並創新高。FAAMG(臉書、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谷歌)、軟件股和其他科技股大幅上漲,推動市場走高。
最終,投資者得出結論:股市能持續上漲。
對此,霍華德表示當大多數人認為股價上漲是預示之后行情的積極信號,不少人開始變得樂觀。只有少數人會懷疑這種行情是過度上漲,其收益是依賴未來預期,所以上漲並不會持續,並且行情將發生逆轉。
霍華德認為「每個人都知道很棒」的這些公司股票會讓大多數人摔跟頭。
這與他過去的經歷也有很大的關係,1978年霍華德離開股票市場,進入銀行債券部門工作,參與到可轉換債券交易中,他瞄上了大多數投資人看不上的「垃圾債券」。
當時「垃圾債券」是小眾市場,正是人們對垃圾債的畏懼心理和市場的無視,讓馬克斯看到了巨大的機會,迎來投資生涯的第一個華麗高光時刻,並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1994年霍華德·馬克斯專注於垃圾債市場的投資。1995年-1998年,美國互聯網行業欣欣向榮,霍華德沒有出手的好時機,直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霍華德大顯身手。
每一次危機,似乎都成爲了橡樹資本最甜蜜的擊球區。2000年互聯網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馬克斯對市場的深度思考讓其洞見機會。
2007年和2008年初,橡樹資本籌集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不良債務基金,總計110億美元。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后的三個月里,橡樹資本斥資60多億美元低價收購了公用事業等槓桿率過高公司的優先擔保債券,這些債券的價格一般在其面值的50%左右。
隨着經濟復甦到來,橡樹資本當時買入的大多數債券在幾個月內都按面值償付,2008年一年橡樹資本大賺60億美金。
霍華德認為好成績靠的是大多數人沒有關注那些投資標的,儘管那些公司確實很垃圾,但市場的低估程度更過分,只要控制好風險,反而能從沙礫中找到金子。這與「市場有效假説」是相違背的,湊巧的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也多次抨擊市場有效假説,他們認為市場並非總是有效的。
如果總是和市場做相似的操作,不論好壞很可能會得到和大部分參與者相類似的結果。只有能做出非常規的決策,投資的表現纔可能是非常規的,只有當判斷力更優越時,你的表現纔可能高於平均水平。巴菲特説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他將沿街乞討。
霍華德的投資理念最核心的一層是,如果你尋求卓越的投資成果,就必須投資於其他人都沒有看到的好標的。換句話説,任何時候都要思考如何做一些和市場、大多數人不同的事。中國資本市場頭部基金經理張坤也曾表示,有時候想獲得超額收益,要敢於對抗市場。
近幾年市場出現一種現象級事件,很多投資者買了「好公司」,但最終沒賺到錢,甚至有些還賠慘了,其中的核心邏輯就在於多層次思維。
在資本市場上,任何事物都存在多維度理解。對此,霍華德舉了一個典型案例,他説對於任何一家公司,第一層次思維説:這是一家好公司,讓我們買進股票吧。第二層次思維説: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認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家好公司。股票的估價和定價都過高,讓我們賣出股票吧。
投資中大家都關注一個股票時,股票往往不會漲;當在大家極度不看好,關注度下降時則該股票開始反覆幾次慢慢爬升。
股市是少部分人賺錢的地方,投資者有句話常掛在嘴邊「炒股就是炒預期」,這句話藴含着投資最朴素的智慧。
有預期就會產生預期差,換個名詞説就是邊際變化。預期差和邊際變化,指的是公司的經營狀況超出市場預期還是低於市場預期。
以考試成績來舉例,一個好學生每次都考90分,突然有一天考了80分,家長會覺得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就像某些過去人們刻在記憶深處的優質白馬公司,儘管業績不差,但某天宣佈不分紅,股價就直接大跌了。有些學生成績很差,經常不及格,每次都考20分,突然有一天考了60分。所有人都會説,這孩子進步太快了。
馮柳曾經表達過他投資的要義,要麼投那種大家都知道好且真的極品,未來業績能夠超預期的大龍頭;要麼價格超跌,但有強大價格安全邊際,利空被充分釋放,有困境反轉邊際變化的冷門品種。這其中核心就是預期差和邊際變化。
霍華德的第二層次思維給市場帶來了全新的思考方式,知道市場價格變化的驅動力,再而明白哪些是需要去弄懂的,研究精力應該放在哪里。
對於第二層次思維,霍華德表示,第一層次思維者對相同事件有着彼此相同的看法,通常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從定義上來講,這是不可能取得優異結果的。這給予我們的啟示則是要更加註重研究那些不變中的變化,尋找正確的預期差和邊際變化,避免受到市場從中思維的影響,進而只是投資大眾口中的「好公司」。
霍華德是一位很勤奮的基金經理,投資理念和巴菲特非常相似。兩個人還有一點相似的是都很會寫信,全球投資者非常期待巴菲特每年寫給股東的信,而專業投資者同樣非常期待霍華德·馬克斯寫的投資備忘錄。
1946年出生的霍華德·馬克斯從20世紀90年代起,一直堅持寫投資備忘錄,第一篇備忘錄寫於1990年,至今堅持了33年時間。股神巴菲特是其忠實粉絲,巴菲特説:「我第一時間打開並閲讀的郵件就是霍華德·馬克斯的備忘錄,我總能從中學到東西。」
編輯/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