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真要給外賣小哥上社保,美團可能活不下去

2022-10-13 16:48

文 | 虎嘯商業評論

昨天美國勞工部的一個提案讓優步(UBER.US)、Lyft(LYFT.US)股價暴跌了12%。這個提案,是計劃將數百萬的門衞、保安、護工、建築工人、司機、外賣員、快遞人員在用工模式上歸類為「僱員」,而不是之前所謂的「獨立外包工、第三方僱員,外聘人員,獨立承包商」。

優步們之前一直依賴着「零工經濟」的低成本用工模式而發展壯大。之前這類公司一直大量採用聘用第三方人員(而非僱員),來完成主要工作,在人力成本高昂的國家,可以説佔盡優勢。

但這個方案的出臺,將徹底改變這種商業模式。最直接的影響是,必須給上百萬的外包人員提供正式員工的保障,比如要按照當地法規來支付最低工資、加班費、部分工人的社會保障税和失業保險繳費。這個改變會讓這些公司的勞動力成本上升20%~30%。

針對零工經濟模式的政策,美國目前只是提案,但英國已經實施了。司機大勝,優步慘敗於英國勞資糾紛

圍繞「零工經濟」模式在全球佈局的優步,所面對的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勞資壓力。

早在去年,優步就在英國輸掉了一場訴訟,不得不向成千上萬的英國司機和外賣配送員提供帶薪休假和退休金繳款。

在這場僱傭關係的鬥爭中,雖然幾經掙扎,但是優步還是輸得很慘,不得不在英國這個其最大海外市場,改變僱傭關係。

這場優步和司機之間展開的糾紛發生在2016年,英國高法判決在2021年最后裁定,授予英國一些前優步司機一種「介於僱員和個體經營者」之間的僱傭地位。

而英國法院的裁定依據是,既然優步司機接受了優步的定價、優步軟件的工作監督(出工考覈)、並且按照優步的獎勵政策來獲得訂單(訂單激勵)、也按照優步的規範來服務於乘客(司機規範),那代表着司機實質上等同於正式僱員,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自我僱傭。

這一改變,相當於把英國的優步司機,重新歸類為優步的僱員,而不是獨立合同工,使英國成為優步直接提供帶薪休假和退休金撥款的首個區域市場。

這一改變,對優步來説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不含外賣配送員,僅僅是優步在英國簽約司機約6萬名,其中4.5萬名在最低薪資高昂的倫敦。全球最大規模「零工經濟」在中國

相比較歐美的司機,中國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和快遞小哥的生存條件,無疑是沒有優勢可言。

近年來,頻繁有報道稱外賣小哥在送餐中猝死,網約車司機在出車中猝死,快遞員在送快遞途中猝死。

之前有媒體報道稱,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爲了完成工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公司方面只願給予幾千~五萬不等的撫卹金。原因也很簡單,因這些穿着快遞公司、外賣平臺制服的小哥,都不是正式員工,有的甚至連勞務派遣也算不上。

在大部分區域市場,外賣小哥和網約車司機的規模可能也就幾萬人。但在中國,有統計稱各類活躍的美團外賣小哥有700萬,註冊的外賣小哥超過1000萬,規模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零工經濟」公司。

因此,這種「零工經濟」僱傭關係模式,最成體系化、規模化、性價比被用到極致的,是中國的美團。

美團的零工經濟模型,是一個逐步擴展的演變過程。最早開始做外賣業務的時候,美團曾經直接簽過一批直接僱傭的外賣員工——和美團簽署勞動合同,享受五險一金,每月有底薪,並且能夠獲得意外保障。相當於是美團的員工在為客户送外賣。

只是這種對美團來説「成本高昂」的模式規模並不大,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容易規模化,也更加低成本的全職騎手模式和兼職騎手模式。

全職騎手,是外賣小哥和第三方外包公司簽署勞務關係,外賣小哥為美團接單,第三方公司為美團扛勞務成本。

這種關係,其實就是勞務派遣,勞務公司爲了賺錢,外賣小哥的收入要被勞務公司抽成,勞務公司能夠為外賣小哥承擔的勞務保障顯然是最低限度的。

兼職騎手,美其名曰不被外包公司剝削,美團又推出了一種號稱自由接單,多跑多賺的「新模式」——兼職騎手。

這種模式下,外賣小哥相當於是個個體戶,為美團接單,自負盈虧,每天現結。這種模式下,美團和外賣小哥全無僱傭關係,美團自然不會提供任何用工保障,所有風險由外賣小哥自己承擔。

不管是全職騎手,還是兼職騎手,都成為美團最容易管理,但成本又相對很低的廉價勞動力大軍。

並且,通過三種用工模式的逐步改變,外賣平臺成功地將騎手所帶來的人力成本和用工風險,向外剝離、層層區隔,通過一系列法律安排和靈活用工模式,將平臺和騎手的直接勞動關係進行法律隔離。

只不過因為外賣配送體系過於追求效率,管理苛刻,配送小哥頻繁出現意外,據上海2017年公佈的一組數據,平均每2.5天,就有一名外賣小哥傷亡。

因此,美團和保險公司定製了一款名為「一日險」的意外保險險種,不過這種意外保險和正式員工保障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如果是正式員工,不管你有無在配送訂單,只要是工作時間,用工保險都會提供保障。但這種針對外賣小哥推出的一日險,卻是有訂單才保一天,即便是在等待訂單,沒有完成訂單就沒有保障。

另外就是費用自理,一天3元——從騎手每天第一單中扣除。而且保障有限,最高賠付只有3萬,對於頻繁出現交通事故的外賣工作,3萬元的保費肯定不夠。

美團明顯在從外賣小哥身上賺保險費。如果一年跑單250天,會扣750元保險費。平安意外險10萬的保額,纔不到50元的保費,750元買意外險可以匹配多少的保險額度?

外賣小哥能不能獲得保障?

之前優步在英國的事件其實反映了一個問題,不籤勞動合同就不屬於正式員工?還是説法律有時候會去看,「零工經濟」是否實質性地存在全職用工問題。

首先是,美團的算法要求外賣小哥必須完全服從配送系統的要求,甚至是配送路線都會清晰地測算出來,按照之前媒體的報道,從A地到B地,美團后臺算出來需要30分鍾,但是外賣小哥實際用了26分鍾,后臺便會將時間進行縮短。

如果因為各種情況,不論是交通擁堵,還是天氣惡劣,或者是其他事故,只要超時,就會被扣錢。

其次,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苛求之外,美團還有工作狀態的要求,比如説「微笑行動」,在配送時間段內美團系統會隨機抽出騎手,不論他在路上還是在電梯,不論他在干什麼,必須在5分鍾內拍攝一張半身照,並且要保持臉部清晰,將頭盔、工牌、工作服,都拍進去,最關鍵的是還要保持微笑。不按時配送,不滿足微笑行動要求,都會被處罰。

另外,外賣小哥還需要配合美團業務的調整,進行配送工作的調整。從最開始美團推出外賣業務之后送外賣;美團推出美團買菜之后,外賣小哥開始送菜送肉;美團推出超市便利之后,外賣小哥又開始送超市商品;美團推出買藥業務,外賣小哥開始送藥,美團推出跑腿業務之后,現在外賣小哥基本上什麼都送……

這種苛刻的工作要求,和流水線上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以及需要按照公司業務調整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性質,相比全職要求有過之無不及,如果是正常就業,我們其實很難想象,會有要求那麼苛刻的兼職工作。美團沒辦法給外賣員上社保

從美團的發展路徑來看,從送外賣到送萬物,外賣小哥纔是美團最核心的人力資產,但最核心的人力資產居然是外包的?

且不説如何界定全職和兼職的分野,最關鍵的問題是,外賣騎手本質上是一個高危職業,高風險職業不能納入商業公司提供的正常全職保障,而要外賣小哥們自己去承擔風險,這將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既然外賣小哥對美團那麼重要,既然外賣小哥又處於工作的高風險中,那麼美團為什麼不給外賣小哥上保險呢?

作為一個商業化的公司,成本顯然是第一考慮,將兼職納入全職會給美團帶來多高的成本?看看京東就知道了,京東物流的配送員工都是京東的正式員工,納入全職保障體系內。

最新數據顯示京東物流員工數量達到約26萬人,同比去年一季度增加9萬。去年京東物流上市的時候招股書披露2020年京東物流共計為一線員工支出261億,平均每位員工年支出近11萬,月支出近9000元。

即便美團只是將外賣小哥的一半納入全職員工範疇,正式配送員工也將達到300萬人以上,每個月每個人增加一個最低額度的五險一金,一年成本將增加300億左右,這相當於2020年美團半年的毛利,對於一個商業公司而言,這種人力成本是無以為繼的。

無論如何,美團都不會採用直接僱傭的模式,除非有關層面出臺相關用工標準來規範,但真要到那個階段,美團這樣的公司生存就很危險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