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0年前英鎊一戰難敵索羅斯 30年后英債魂斷特拉斯?

2022-10-11 13:55

財聯社10月11日訊(編輯 瀟湘)1992年的金秋九月,華爾街金融大鱷索羅斯對英鎊的狙擊,震驚了全世界。儘管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高達26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試圖捍衞英鎊,卻最終依然以慘敗收場,索羅斯從中獲利超過10億美元。

而如今,30年的時間過去,英國市場又一次在凌冽秋風中,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儘管這一回,主要的危機對象,已從英鎊變爲了英國金邊債券,而最大的「敵人」,也從昔日索羅斯領銜的海外遊資,變爲了一場禍起蕭牆的「季孫之憂」。但表面的處境不同,卻似乎並不影響於大勢——那就是英國政府和央行在危機面前,似乎依然並沒有多少抵抗力……

周一,英國國債市場再度掀起了新一輪的暴跌行情。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全天上漲約23個基點,至4.46%,再度逼近了英國政府上月公佈「迷你」預算案時的高位。與此同時,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飆漲約29個基點,至4.68%,連續第六天上漲,創下8月以來連續上漲最長的紀錄。債券收益率隨價格下跌而上升。

image

隨着名義債券收益率進一步大漲,英國5年期實際收益率也一度飛漲至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國債券市場周一因哥倫布日假期而休市之際,英國債市猛然掀起的又一輪拋售,無疑再度震驚了全球市場。

許多投資者也不免由此心生疑惑:英國央行明明在周一已宣佈將在購債計劃的最后一周倍增每日購債規模至100億英鎊,英國政府也在上周「悔改」式地取消了調低最高所得税率的計劃,為何這些救市和安撫性的行動,依然無法幫助英國債市恢復信心呢?

這場加劇全球資產市場動盪的英債危機,又究竟何時纔是一個頭呢?

英國央行「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在英國足壇,球迷間常有「苦不苦,想想紅軍利物浦」的調侃。而如今,放眼全球央行,眼下或許也沒有處境比英國央行更為困苦的央行了……

旨在緩解金融市場壓力的購債計劃已接近尾聲,英國央行周一卻宣佈本周準備購買更多的長期英國國債。央行周一還稱,將採取措施繼續為英國退休基金提供支持。

然而,英國債券市場的走勢卻似乎證明,人們只相信一件事:英國央行的種種救市舉措——「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英國央行上月出手干預英國國債市場。此前,在英國財政大臣克沃滕(Kwasi Kwarteng)的財政報告引發市場動盪后,養老基金和資產管理行業紛紛請求其幫助穩定市場。

自那以來,英國央行總計進行了八次競拍,提出購買價值高達400億英鎊的英國國債,但實際尚只進行了50億英鎊的債券購買。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英國央行表示,它「準備部署這些未使用的能力,以提高其余五次拍賣的最大規模,超過目前每次拍賣50億英鎊的上限」。

英國央行還稱,將推出一項臨時擴大抵押品回購工具(TECRF),向代表負債驅動投資基金(LDI)的銀行提供資金,以換取英國國債,從而幫助確保養老基金獲得足夠的流動性。該工具將持續到11月10日。

image

英國央行指出,「在本周的操作結束后,英國央行將繼續與英國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合作,以確保LDI行業未來將在更具韌性的基礎上運作。」

然而,儘管這家正處於加息周期中的央行,似乎已經採取了它所能做到的一切努力,但顯然仍並不足以挽回人們喪失的信心,因為市場參與者眼下似乎更為害怕一點:當這些英國央行的購債行動和回購工具結束后,又該怎麼辦?

別忘了,英國央行的每日購債計劃終究將於本周五(10月14日)結束,而即便是臨時擴大的抵押品回購工具,也最多維繫至11月10日。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策略師Daniela Russell表示,政策制定者似乎決心表明他們沒有參與新一輪的長期量化寬松政策——但光靠眼下的這些,他們無法實現其目標。

她寫道,「到目前為止,市場的反應遠未達到令人鼓舞,這表明情況可能仍然很不穩定。通過對新措施設定另一個結束日期,這次是11月10日,英國央行有可能僅僅延長了不確定性。」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債券投資組合經理Mike Riddell也指出,除非政府改變其減税計劃,否則臨時干預不太可能長期壓低英國國債收益率。

特拉斯政府「幡然悔悟」?晚了

從善如流、幡然悔悟或許可以贏得人心,但英國財政大臣克沃滕過去一周在調低高收入者45%税率問題上的180度大轉彎,顯然並不足以恢復英國政府的財政信譽。

在英國政府10月3日聲明放棄將最高所得税税率由45%降低至40%的計劃后,一些投資者曾想當然地認為,英國市場的動盪將告一段落。然而,眼下的市場處境卻顯然證明,一切可沒那麼簡單。

放棄調低最高所得税税率,確實可以被視作特拉斯政府在9月底公佈「迷你」預算案(mini Budget)后的一大重大轉變,但不得不提的是,該措施在這份450億英鎊無資金支持的減税計劃中,所佔比例僅僅不到5%。

根據這份撒切爾時代以來最激進的減税方案,英國將取消上調企業税的計劃,企業税將保持在19%這一G20成員國最優惠水平。此外,該方案還大幅削減了所得税、購房税等税率,並取消了對銀行家獎金的限制。為籌款支持該計劃,英國本財年計劃發行1939億英鎊的國債,比原計劃多出將近700億英鎊,有鑑於幾乎沒人會願意為該計劃買單,這顯然成爲了英債遭遇本輪拋售的最初導火索。

儘管當前英國政府已經放棄了調低最高所得税率計劃,但市場仍在聚焦於克沃滕和特拉斯是否能做出更多讓步,以撤銷其他提議的減税措施,這些措施將給公共財政造成了巨大的缺口。

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規模達170億英鎊的取消上調企業税計劃——商界領袖表示,這一政策並非優先考慮的問題。不過迄今,克沃滕仍未在此方面作出更多妥協,特拉斯政府也相信,議員們將投票支持這項政策以及規模達130億英鎊的國民保險削減。

目前,市場的下一焦點將是克沃滕在10月31日公佈的中期財政計劃,此前他堅持要等50多天,直到11月23日才發佈。但周一為安撫市場,其最終決定將這一日期提前近一個月。這也令英國央行能夠在11月3日的議息會議時,更好地作出決策應對。

Mediolanum International Funds Ltd固定收益部門主管Charles Diebel表示,投資者可能會在那一天到來之前保持謹慎,特別是考慮到政府對高收入者減税計劃的180度大轉變。

不過Diebel也指出,「市場和決策層當前的關係就好比‘騙我一次,你的錯;騙我兩次,我的錯’。對於政府會宣佈什麼政策、如何才能在公共財政方面實現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依然不明確。換句話説,市場不相信答案會令人滿意。」

而無論如何,在過去數周接二連三的政策瞎折騰后,英國首相特拉斯和其內閣團隊的信譽,都早已被消磨殆盡。工黨影子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Rachel Reeves)就表示,保守黨已經「摧毀了他們的經濟信譽」,破壞了人們對英國經濟的信任。

她表示:「首相被迫放棄了針對最富有的1%人羣的減税政策,但對那些在未來幾年將支付更高抵押貸款和更高房價的家庭來説,這已經太迟了。」

養老基金仍在一路狂拋

如果説,英國政府推出的萬夫所指的「迷你」預算案,是導致英債乃至英鎊大跌的最初誘因,那麼在英國國債中佔據極大份額的持有者——英國養老基金,為滿足債權人現金需求而被迫加速拋售英國國債,則顯然成爲了引爆這場英債危機的深層次助推器。

而眼下有跡象顯示,儘管有着英國央行的積極救市託底,但英國養老基金的瘋狂拋售,仍遠沒有結束……

根據業內統計,自9月下旬英國政府的減税計劃導致英債遭遇史詩級暴跌之后,由Aviva Plc和Schroders Plc等主要資產管理公司運營的養老金基金已經淨流出了數億英鎊。財富管理公司Van Lanschot Kempen的客户解決方案主管Nikesh Patel表示,總體而言,本輪英國養老金基金清算的資產價值或將達到數百億英鎊。

荷蘭國際集團(ING)利率策略師Antoine Bouvet表示,「很多人關注的是,英國國債購買確實將在本周末結束。而眼下的潛在擔憂是,養老基金使用回購工具的情況並不多——人們擔心,一旦購買結束,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拋售。」

長期來看,更便宜的債券價格和更高的收益率對養老基金是有利的,因為它們幫助退休人員獲得回報。但在短期內,英債收益率飆升意味着,數以千計的英國養老基金面臨着來自投資管理公司對額外資金的迫切需求,以滿足「負債驅動型投資」(LDI)對衝策略相關的追加保證金要求。

許多LDI都由最終工資養老金計劃(Final salary pension scheme)擁有,這是一種在英國很流行的職場養老金計劃,根據員工的最終工資或平均工資,為退休后的一生提供有保障的年收入。目前,英國有1.5萬億英鎊投資於LDI策略。

LDI策略通過使用衍生品來保護基金免受利率波動的影響。隨着收益率開始上升,對衝頭寸將需要額外的抵押品來支撐,因此當英國各地的養老基金在債市暴跌之際,不得不瘋狂拋售流動資產(包括出售債券),以滿足保證金需求,拋售英國國債的惡性循環就此開啟。

根據英國央行副總裁Jon Cunliffe上周在致英國財政部特別委員會主席Mel Stride的信中透露,在英國央行9月底出手救市之前,LDI基金曾發出了可怕的信號,許多LDI基金經理通知銀行,按照當時的收益率,多個LDI基金很可能淨值為負,這些基金將不得不在第二天面臨清盤。十萬火急之下,英國央行的工作人員最終連夜與英國財政部進行「密切溝通」,提出了一項可以避免這場潛在危機的干預措施。

事實上,在此次英債危機發生前,Next首席執行官Lord Simon Wolfson就曾警告英國央行,LDI策略「就像一枚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據統計,目前LDI持有的長期英國債券約佔總量的三分之二。

本輪危機還可能將進一步發酵?

目前,英國資產的拋售狂潮還主要集中在國債領域,但一些業內人士已經擔憂,爲了籌集現金以重建緩衝屏障,養老基金的拋售目標可能進一步蔓延至企業債、地產基金乃至其他各類資產。

資產管理機構Janus Henderson Group主管Anil Shenoy指出,隨着養老金基金試圖籌集更多抵押品,英國債市幾近崩潰所造成的嚴重影響可能會在未來幾周進一步顯現出來。

他表示,這可能會導致部分成長型資產出現大量資金流出,尤其是能夠提供日常流動性的資產,比如注重多元化收益的成長型基金或跨資產基金,這些基金流動性較差,通常也不易出售。

當前已經流露出危險苗頭的新領域就是地產基金。基金交易供應商Calastone跟蹤的數據顯示,在英國政府公佈減税計劃后的短短10天內,已有超過1億英鎊從地產基金中撤出,幾乎是前三周平均撤出數量的8倍。

有鑑於英國資產當前所處的險峻境地,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上周三已將英國和英國央行評級展望均下調至了負面。

惠譽表示,其對英國的展望反映了作為新政府經濟增長計劃一部分的財政計劃,該計劃過於龐大且缺乏資金來源,這可能「導致中期內財政赤字大幅增加」。

更早之前,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也已在9月底將英國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反映出它所説的「未來兩年英國財政狀況的風險上升」。

所有這些都可能進一步令更多海外投資者對英國資產唯恐避之不及。別忘了,英國眼下仍是G7集團中唯一還沒有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經濟體。而在歐洲能源危機、全球緊縮風暴的共同打擊下,瞎折騰的「特拉斯經濟學」(Trussonomics),顯然正令英國經濟和金融市場,進一步滑向深淵……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