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0-09 12:10
賈浩楠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從2輪到4輪,這是一個以前從沒見過的造車新勢力——
自由家。
首款車自由家NV剛剛上市,賣27.88萬-31.88萬。
自由家正是出自李一男——天才少年、華為前太子、小牛電動創始人——的第三次創業。
就連公司名稱,也傳承自兩輪電動:牛創。
作為2022年末才上市交付的新勢力,自由家造出了一款什麼樣的車?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自由家NV,一款什麼樣的車?
説驚喜倒也沒有。
今年3月,自由家NV的外觀內飾,尺寸定位等等就已經公佈。
本來計劃9月開啟交付,因為一系列原因延迟到了現在。
定位中大型SUV,軸距2910mm,長4915mm、寬1962mm、高1755mm。
整體尺寸和蔚來ES6相當。
動力版本有兩個,純電和增程。
全系車型0-100km/h加速均為5.9s,支持運動、越野、彈射、濕滑路面等7種駕駛模式。
增程版車型WLTC工況續航939km(CLTC工況續航1257km),增程器為1.5T四缸。
純電車型長續航版CLTC工況續航560km,標準續航版 CLTC工況續航440km。
大五座設計。內飾方面,官方稱走的是極簡路線,最大程度上減少拼接工藝和縫線,比如汽車儀表板框架採用圓角矩形設計主題,上儀表板使用了整張IMG母皮包覆而成,無任何拼縫。
新勢力流行的主副駕大聯屏、隱藏式空調,這些都沒在自由家NV上出現,相反,這款車的內飾外觀設計更像是老牌車企的手筆。
其他配置上,全系標配iAWD智能雙電機四驅及透明底盤,最小離地間隙為200mm;配置220V對外放電接口,支持6kW救援及3.3kW場景兩種放電功率;超大收納空間等。
這樣的配置,加上風格鮮明的外觀設計,自由家NV的「越野」味是所有新勢力里最濃的。
事實上,官方對這款車的定位,是「城市探索SUV」,日常代步沒問題,底盤高於普通SUV,通過性更好。
對於中短途出遊、露營非常友好。
此外,全系標配雙層夾膠玻璃,副駕頭等艙座椅等等。
對了,自由家NV的圓形大頭燈,和車外的充電進度條燈,都是小牛電動車上的標誌性特徵。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脈相承呢~
自由家NV,有智能嗎?
作為天才少年、技術極客出身的李一男,在自由家NV的智能化體驗上,卻十分現實和冷靜。
他早就説過:
自由家的智能座艙全部自研,智能駕駛方面,則是採購第三方產品,具體功能由牛創自己定義。
這樣也能解釋自由家量產明顯快於其他造車新勢力進度的原因,畢竟最難的自動駕駛外包,自己只需要做適配工作。
最終量產交付的自由家NV,智能化體驗上追平並略有超過行業普遍水平。
傳感器方案上,包括11個車外攝像頭覆蓋360°範圍,但並沒有強調攝像頭是否為現在流行的800萬像素。
此外,還有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以及一個座艙內的駕駛員狀態監測攝像頭。
中規中矩的傳感器配置,行業內不突出,也不拉胯。
L2全家桶24項,包括AEB(自動緊急制動)、ACC(全速域自適應巡航)、LCC(車道居中控制)、BSD(盲區監測)、APA(自動泊車輔助)等等。
這些是全系標配的。其中超出行業平均水平的,是撥杆變道功能。
自由家玩出的花活,是提供智能駕駛的付費升級服務。而且是升級硬件。
用户可以后期加裝控制器與傳感器,實現高速公路和城區道路的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領航輔助駕駛)功能,以及更多場景下的全自動泊車功能 。
這個所謂控制器,是與地平線合作研製的雙J5計算平臺,算力256TOPS。
理論上足以支持高階的領航輔助功能。
至於加裝的傳感器是不是激光雷達,目前官方沒有説明。
但從目前行業智能領航功能的主流配置上看,激光雷達是必須的感知和冗余手段。
所以 ,自由家的智能駕駛「付費升級」,很可能需要用户再掏2-3個w。
智能交互體驗方面,自遊家NV首創Smart Stacks積木拼插交互,將車機原生系統NIUTRON OS與CarPlay融合進15.6英寸中央懸浮屏,實現導航、娛樂、車控等功能各自獨立運行,互不干擾。
操作方式和交互邏輯保持高度一致,據稱沒有學習成本。
同時NIUTRON OS和CarPlay均支持在中央懸浮屏與儀表屏的雙屏顯示。Smart Stacks積木拼插交互可幫助用户將手機中常用的導航、娛樂等信息在不同屏幕上自由流轉。
總結一下,李一男2輪轉戰4輪,只從產品功能和參數上來看,邁過了智能汽車的門檻。
不落伍,給用户的一點也不少,但一點也不多,都是剛剛過線。
這也是自由家NV自公佈以來外界最普遍的看法。
兩輪電動做四輪,你看好嗎?
自由家NV這款車,最大的特點其實是「沒有特點」。
去年牛創品牌亮相時,面對媒體「優勢是什麼」的追問,李一男回答:
説實話,這個我真説不上來,我們先把產品做好就行了。
但第一款車自由家NV做出來擺在那,中大型SUV,既有增程動力又有純電動車型,涵蓋兩個市場。
和理想ONE,也就是如今的L8、L7高度相似。
在這個30萬左右區間的中大型新能源SUV市場上,自由家NV的競爭對手還有問界M5、M7,東風嵐圖FREE、小鵬G9、比亞迪宋、唐等等。
這其中,比亞迪有深耕新能源積攢的技術和口碑,問界有華為背書,理想是新勢力明星和增程式開創者,小鵬則以智能化立身…
這些,牛創和自由家NV好像都沒有。
這款車上,最明顯的差異化,在於「越野」定位,和相關的離地間隙、標配行李架、涉水深度等等賣點。
新能源賽道頭一個,能不能打動用户,還有待觀察。
畢竟真論越野,自主一哥長城坦克,新能源混動車型馬上就要上市。自由家顯然沒法跟它競爭户外屬性。
所以,自由家NV到底賣給什麼樣的目標羣體?
李一男的表態是不做嚴格的區分定義,而是「讓買自遊家NV的人會感到自豪」。
「單身漢可以買,小情侶可以買,3口之家4口之家都能買。「
「給客户奢侈的感覺,但又不是奢侈品的價格,是偏高性價比的高端車型。」
最后,補充一點關於李一男和他的造車項目的信息。
李一男1970年出生,15歲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碩士畢業入職華為,僅用4年時間,27歲的李一男就做到了華為分管技術的副總裁。
李一男曾是華為初代最知名的少年天才,以及最被任正非看重的二號人物。
但2000年,李一男帶領1000多人另立門户,創辦港灣科技。隨着業務發展,港灣逐漸和華為展開正面競爭。
幾年拉扯后,華為收購港灣,而李一男,則於2014年創辦小牛電動,現在小牛電動已經賣到了全世界。
李一男后來談到過小牛以及造車的創業經歷。
他説2014年時,就已經考慮過造車。估算和李斌差不多,都需要200億左右啟動資金,但當時根本融不到這麼多錢。
而2輪電動,「有個把億就夠」。
至於為什麼在2021年又重新造車,李一男的回答也很簡單:能融到這麼多錢了,而且造車過程根本沒缺過錢。
One more thing
不管自由家怎麼定義自己的第一款車,它在車型、配置、產品形態上的確和理想的產品高度相似。
所以避免不了大家拿他們相互比較。
李想本人,在自由家NV上市之時,也親自向自由家送來了「問候」:
這很李想。
自由家的迴應則是定價。
和競爭對手相比,自由家NV還真的做到了「比我便宜的沒我配置高,定位相近的比我貴」。
掏28-32萬買這樣一個「高性價比奢侈品」,你覺得值嗎?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