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夜讀 | 高瓴張磊:極少有人真正理解時間的價值

2022-10-06 23:55

作者:高瓴張磊

01

關於投資價值

對於投資來説,簡單和不簡單的事或許相似:

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在不斷的市場詰問和自我拷問中不隨波逐流,最需要的是深植行業、企業及市場的卓越研究能力和強大自我約束的投資初心。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這是對價值投資最好的詮釋之一。

投資回報的本質是作為企業擁有者,獲得管理團隊為企業創新成長帶來的價值積累。

人們往往感慨,投資最貴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去持有,去陪伴企業的成長,即「花足夠多的時間,做最好公司的朋友」。

這種長期堅持和信賴,來源於充分的理性判斷和風險認知,以及發自內心的勇氣和誠實。

投資人無法親歷企業成長的方方面面,更無法判斷市場的不可知因素,個體認知的侷限和市場變化的混沌天然構成了矛盾。

正是這樣,在漫漫修遠的求知路上,懷謙卑之心,長期關注「可預期、可展望、可想象」的有限關鍵變量,進而回歸研究本質——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找到企業創新發展的「護城河」,從而做出最佳決策。

隨着城鎮化減速、人口結構變化、產業集中度提高、科技進步發展到新階段,投資人無法再像過去那樣隨意採擷一二便可獲得超額收益,但我們仍對大國發展抱有十足信心。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正擁有越來越多值得敬佩的創業者、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他們在科學創新、產業創新、產品創新上不斷追求卓越,正是這些,構成了堅持價值投資的原因所在。

對於今天的中國資本市場來説,價值投資已然不是新鮮名詞,越來越多的篤信者和實踐者在用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斷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這種源於價值投資理念的超長期投資,為企業注入了最堅實的動力。

從某種程度上説,為卓越企業家分擔創新風險,構成了價值投資超額收益的本質起源。

我們強調價值投資。

不管是在哪一個階段,一定要創造價值。

背后更深的哲學,實際上來自中國,甚至其實從先秦諸子里面就講,老子的守正用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首先如果你要不正,你的思想是歪的(就無法成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不能有個地方賺錢你就跑過去了;奇,就是你跟別人不一樣,你不能説大家都從眾,大家都追風口你也追風口。

君子和而不同。

還有我們所説的弱水三千但取一瓢,要有定性。

有很多人投資是天女散花型,投一大堆賺很多很多。

假設你投了200家公司,一家公司開四次董事會,那就是八百次董事會,你開得了嗎?

可能時間都不夠用。你就是有十個人、二十個人,一年要開幾十個董事會,造成董事會流於形式。

我們希望我們真正能投得少一些,花的精力多一點,多給企業一些幫助,都能一起往前成長。

最后我們中國人和西方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就是説,你不要在乎短期內你創造多少社會名譽,或者多少價值,多少人知道你。

關鍵是你創造了多少價值。

桃樹李樹都長出果子了,大家會有人找到他的。

至於怎麼賺錢,錢是怎麼賺出來的,利潤怎麼來的,你的市場價值怎麼被體現的,我覺得不用太擔心。

最后他自己會出來的。

大多數人往往重視回報,少數人管理風險,卻極少有人關注成本,極少有人真正理解時間的價值。

簡單來説,回報會隨着時間日益增多,成本會隨着時間變本加厲,而風險會隨着時間相對緩和。

人們能夠理解複利的力量,但成本會隨着資產規模的擴大和交易頻次的增多而愈加顯著,成為高回報的阻礙因素。

因此,一家低成本的投資基金就等於給予持有人更高的回報。

同時,風險的短期波動性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步被市場理解和消化,因此,長期持有會降低投資的不確定性。

02

關於時間

我要做企業的超長期合夥人,這是我的信念和信仰。

而高瓴基金的模式在亞洲也是獨有的,我們是一家長青基金。

我們認為投公司就是投人,真正的好公司是有限的,真正有格局觀、有胸懷又有執行力的創業者也是有限的,不如找最好的公司長期持有,幫助企業家把最好的能力發揮出來。

所以我們希望所投公司從早期、中期、晚期、上市乃至上市后一直持有。

而非投一個IPO,上市賣掉,再不停地找。

長青基金的特點是投PE項目不用擔心退出壓力,公司上市后,只要業務發展前景可期,基金會繼續持有。

超長期投資對出資人(LP)的要求很高,需要對投資人(GP)非常信任。

我們選擇的LP都是超長線資本,像大學捐贈基金、家族基金、養老金、主權基金,這些錢都是要傳子傳孫的,而只有你的資本是長期的,你纔有條件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什麼纔是具有長期前景的生意模式,什麼樣的企業值得持有30年以上。

這種超長期投資人,總結來講,第一點是把基金做成超長期結構的基金,第二點是所投公司和投資基金的理念要完全一致。

我的投資理念的最核心之處就是,我要找的是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

特別少的人,特別少的公司能夠有這個格局、執行力、能夠把公司願景推到那麼高的高度,我們就要尋找這樣的人。

這個人怎麼找到呢?

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人海模式,到處參加各種會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跑。

我們採用的是研究型模式,就是通過研究發現哪個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然后我們再尋找跟最好商業模式契合的最好創業者,我們再一起發展。

這種研究模式讓我們對事物有了深刻理解。

如果理解的結果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實現,我們就買入股票長期持有,如果沒有這樣的公司,我們就尋找私人市場,如果沒有私人市場,我們就自己孵化。

這個是長期做投資的人才有的能力。

在關鍵的時點投資關鍵的變化,如何定義、判斷這兩個「關鍵」?要研究,只有研究才能讓你對變化有理解。

研究是基於深刻的對事物本質的研究,方法見仁見智,有的人看一兩個季度,有的人看一兩年,有的人看盈利,我看東西是看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東西。我看的不是形式,我看的是一個人本質上給社會有沒有創造價值,只要你給社會創造很大的價值,早晚你會給所創的公司創造價值。

我把投資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蛋糕做大遊戲。

很多人的投資是前者,比如pre-IPO這種,我個人是不相信零和遊戲的。

我喜歡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就是我的思想、資本不能創造價值,我是不會投資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就更需要對關鍵時點和關鍵機會的把握。

什麼是關鍵時點?

就是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關鍵變化是什麼呢?

如果是一成不變的事情,實際上很容易被看見。

這個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只有在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去跟別人有不同的觀點,而且是產生非常長期的不同觀點。

我關注的是創造多大價值的機會,這就是我説的深入基本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持續深入的跨時間、跨地區、跨行業、跨類別、跨線上/線下的行業研究。

所以高瓴能夠深刻理解這些行業的長期內在發展規律和業務邏輯,從而準確把握行業與市場的變革要素和時點。

把最好的生意模式帶給最好的企業家。

各種生意模式都有非常不同的變化。

比如説簡單的是賣產品的,但是如果提升附加值就可能變成賣一種服務,如果再抓住關鍵機會可能變成一個平臺,使賣產品和賣服務的人都可以用這個平臺。

生意模式博大精深,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企業家能看清楚生意的本質是什麼,他的理念和格局觀就是不一樣的。

雖然我並沒有過創業經歷和管理企業的經驗,但我怎麼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呢?

我有兩點優勢。

首先,我們有幸天天跟最好的企業家打交道,而且是與他們發生劇烈變化的那段打交道。

經常參與到偉大企業的創造過程中去,這個過程中你是有很大優勢的。

因為自己只做一家企業的話,你有可能被侷限於自己的行業和自己的事業。

當你天天跟各種各樣的企業打交道,從消費、互聯網到先進機械製造,甚至水泥,你就能夠找到偉大企業的共同點。

第二,我做高瓴本身也是個創業,從這個角度來講我也是個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了很多,瞭解了文化、理念、人生的各種取捨。

我也能夠把自己的經驗、情感與優秀企業家們分享、溝通。

能否有通感,能否做到換位思考,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創業的過程,幫我更好地理解創業。

03

關於風控

我們最重要的關注點是選到最合適的企業家。

這個人能不能既有格局觀,又有執行力,還有很深的對變化的敏感,以及對事物本質的理解。

我覺得這種人很難找,大部分人都是在某一時期對某一方面會很好,但是有的人能夠通過和外面的交流把自己提升。

我的風控理念比較關注企業家的為人。

目光長遠、想做大事且有大局觀的企業家跟我們本身就很容易契合,而着重小利、玩零和遊戲的人跟我們不太適合,也走不到一起,對我們來講反而省了很多功夫。

當然,有的企業家可能在某個領域內受不同的人影響,突然到了某個時間點不會把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作為目標。

有的人想去賺快錢了,有的人選擇了更安逸的生活,我覺得這都可以理解。

這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大家互相很坦誠,你要有這種變化,就很坦誠地告訴我。

好在到現在我還沒有遇到這種事情。

投資了最好的企業家,又如何與他們形成良性、長期的夥伴關係?

我覺得這個時候就要擺正投資者的位置。

我們這些年做得最好的就是永遠擺正自己是投資人的位置,跟公司的創始人保持非常靈活的合作,這也令我們相對比較超脱,避免在公司運營上介入太深,同時我們通過深入研究形成的戰略格局觀點還可以幫助企業。

04

關於「護城河」

優秀的商業模式需要有「真正的護城河」,如何發現或者區分?

這可能永遠沒有正確答案。

我覺得「真正的護城河」是長期創造最大價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

怎麼創造這種價值,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時代是不一樣的。

在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品牌是最大化、最快創造價值的「護城河」;

而隨着互聯網對品牌的衝擊,品牌價值的「護城河」又不見得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説在網上通過意見領袖創造價值效率更高。

這個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護城河」也不可能不變,優秀的公司是當互聯網大潮襲來時,能夠深挖自己的「護城河」,主動擁抱互聯網帶來的變化。

如果一家企業亙古不變,這種企業永遠不值得投資。

我最看重的「護城河」是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去挖造的「護城河」,這些人能不斷地根據變化作出反應。

那些賺快錢的人逐漸會發現他的路越走越窄,堅持做長期事的人的路纔會越走越寬。

很多人對「護城河」這個概念的認識很僵硬,就是一定要做成壟斷。

實際上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思維模式。

我經常開玩笑説,做就要做成一個大的,做大了就要做成一個永恆的,永恆不就壟斷了嘛?

但是我又加了一句:「早死早超生」。

什麼叫早死早超生?自己要顛覆自己。

換句話説,我對「護城河」的理解,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變化中的「護城河」。

這個「護城河」的核心就是一句話,能不能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如果你不能夠創造長期價值,這個「護城河」就是紙老虎。

05

關於人

我最佩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巴菲特,一個是大衞·斯文森。

這兩個人我都有機會比較近距離的接觸。

我最佩服巴菲特的首先是他的投資能力。

另外我也十分佩服他是一個具有強烈同理心的人,英文就是empathy。

我很喜歡這種有同理心的人。

同理心能使他更好地去了解年輕人,瞭解和他不一樣的人,瞭解管理層。

所以今天我經常和我的管理人員説需要有同理心,這點我從他身上學到的。

他總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

打個比方,假設從嚴格的角度來講,有個管理層不是做到最優秀的;

但他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假設自己處在那個環境下,分析這個情況是由於這些或者那些原因造成的。

他不是隻站在自己的角度,只站在投資者的角度。

我覺得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很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我覺得這個同理心對於投資,人生,甚至家庭、人際關係,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

我也經常和小孩子交流,讓他們想想,如果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是什麼樣的?

同理心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更好地與人產生共鳴。

説到大衞·斯文森,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他有非常強烈的道德感、責任感。

可以這麼説,他是我見過的把fiduciary duty(受託人職責)和intellectual honesty(理性誠實)結合得最好的一個人。

這兩個人永遠都是是我的楷模,是我最佩服的人。

有人問我,成功的投資人需要有哪些特質?

我在2005年創建公司的時候,我對我想招的員工的特質說了三個詞,就是好奇、獨立與誠實。

在熱點紛呈的中國一二級資本市場,如果沒有定力,不能保持智力上的獨立與誠實,很難不隨波逐流。

同時,如果不始終保持和發掘好奇心,很難在這麼高強度的工作中保持青春與活力。

對想干大事的,想有更高成就的人,除了這三點以外還要有一個很寬容,很能夠欣賞別人,還要有很強的想象力。

你能釋放自己的想象力,第三個是很好的身體。

投資到最后,反映的是你個人的真實性情和價值觀。

健康的環境和心情是長期修行的結果。

成功誠然需要運氣和際遇的配合,但能否幸福地去做投資則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作為投資人,我自己的感觸是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做選擇,時間自然會成為你的朋友。

有句話叫「風物長宜放眼量」,就是讓我們從遠處、大處着眼,要看未來,看全局。

我常常給創業者建議,要學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這個戰略在創業中有效,也同樣適用於你我的生活。

做時間的朋友,需要極強的自我約束力和發自內心的責任感。在多數人都醉心於「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 的世界里,懂得「滯后滿足」( 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早已先勝一籌。我把這稱為選擇延期享受成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