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股神」巴菲特精選9本書,值得每個人假日讀一讀

2022-10-03 18:00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每天都會讀幾百頁甚至上千頁書,至今每天仍會花80%時間來閲讀。

巴菲特曾在受訪時表示,基本上來説,我的工作就是獲取越來越多的事實和信息,並從閲讀中獲得一些事實,然后思考,以及看到一些投資機會和行動。

回顧他20多年以來的推介,其中有9本書是他推薦次數最多,要以他為榜樣,就要花時間看看:

1、《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作者是巴菲特的老師。他説這本書讓他建立起了自己的投資知識架構,這是他生命中最幸運的時刻之一。

本書在1949年首次出版,又譯作《智能型股票投資人》,被譽為投資界的金科玉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2、《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

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本書是價值投資法的鼻祖、更是巴菲特的3本愛書之一,沒有讀過《證券分析》的價值投資者,就像沒有讀過《聖經》的基督徒。

巴菲特稱,這本書給他帶來一份「投資線路圖,到現在為止我已經遵照這份線路圖走了60多年」。

3、《怎樣選擇成長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作者:費希爾(Philip A. Fisher)

他是華爾街極受尊重和推崇的成長股投資大師之一。巴菲特對費希爾的投資策略非常推崇,他把自己的投資策略描述為「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希爾」。

巴菲特説,「我十分期盼讀到菲利普·費舍爾所説的任何話,並向你們推薦他的書。」

4、《壓力測試》(Stress Test)

作者:美國前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

無論是以美國財政部長還是紐約聯儲主席的身份,蓋特納都是2008金融海嘯的重要見證人之一。由於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回憶錄必將成為研究2008金融海嘯史料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巴菲特説道,曾擔任美國財政部長的蓋特納寫的這本有關金融危機的書是任何經理人必讀的一本書。

5、《巴菲特致股東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作者:巴菲特

巴菲特沒有寫過什麼書,但他每年都在巴郡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總結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

巴菲特認為,這本書比到目前為止的任何一本關於他的傳記都要好,如果他要挑一本書去讀,那必定是這本。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證券投資成為擁有幾百億美元資產的世界富豪,沒有哪個人的成功是偶然的,看完本書后,想必會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有深入瞭解。

6、《傑克·韋爾奇自傳》(Jack:Straight from the Gut)

作者: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

他是通用電氣公司總裁、世界第一CEO,此書被譽為CEO的聖經、影響世界商業最深遠的20本書籍之一。

在2001年的股東信中,巴菲特對這本書大加讚揚,這是長期擔任通用電氣高管的傑克·韋爾奇的從商生涯回憶錄。

巴菲特向讀者提出的建議是:「去買一本來看看吧!」

7、《商界局外人》(The Outsiders)

作者:William Thorndike,Jr.

這是一本傑出的好書,是關於CEO如何在資本配置方面達到出色業績。巴菲特在2012年的股東信中稱讚這本書是「一本關於CEO在資本分配方面十分傑出的好書」。

8、《文化的衝突:投資和投機》(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

作者:博格爾(John Bogle)

這本書嚴厲抨擊了華爾街上的大部分投資做法,以及發生的許多事情和變化。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東信中推薦的另一本書。

在這本書中,指數基金創造者、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創始人博格爾指出,長期投資者已被短期投機分子排擠出局。

9、《商業冒險》(Business Adventures)

作者:約翰·布魯克斯(John Brooks)

除巴菲特外,這亦是所有商業書籍中,微軟創辦人蓋茲最喜歡的一本。

在1991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曾問道,巴菲特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作為回覆,巴菲特將這本書送給了蓋茨。

蓋茲説:「儘管這本書距今已超過40多年,但書中的經驗教訓仍適用於現代!」他認為,布魯克斯對商業基礎具有敏鋭的觀察力,如建立一個龐大組織、挑選適用人才,以及聽取客户的反饋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