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六大金控模式「逐鹿」市場

2022-10-02 12:50

金控監管政策的出臺標誌着先前「遍地開花」的金控時代已成為歷史。舊世界的終結必然意味着新時代的開啟。當下,央企、地方國資、民營資本等紛紛搶灘金控平臺。2021年以來,央行先后受理五家企業設立金控公司的申請,如今已有三家企業將金控牌照收入囊中。縱覽市面上的金控平臺,雖模式各有千秋,但已逐漸形成以產業資本金控平臺、地方金控平臺、非銀系和銀行系金控平臺,民營金控、互聯網金控為主的六大格局。

各路資本正趨之若鶩金控牌照。

繼今年3月,中信金控、北京金控拿下金控牌照后,9月18日,第三張金控牌照「花落」招商金控。除上述三家企業外,還有光大集團以及萬向控股的金控牌照正在受理之中。

縱覽這5家企業執掌的金控平臺,其採用的金控模式各有所長。招商金控採用「金融+實業」模式,是產業資本設立金控的典型;中信集團、光大集團以及中國平安屬於三大非銀金融控股集團;萬向則代表的是民營資本金控。

而上述三家僅是眾多金控平臺模式的冰山一隅。如今金控平臺已逐漸形成六大格局,不僅包括產業資本控股的金控平臺、地方金控平臺、非銀系和銀行系金控平臺,還包括民營金控、互聯網金控兩大派系。

緣何設立金控?

以明天系、安邦系、華信系等為首的「野生」金融帝國已成為歷史塵埃。

2020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決定》表示,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實施市場準入管理,並授權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開展市場準入管理並組織實施監管。

短短兩個月后,央行發佈的《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簡稱《金控辦法》)於2020年11月正式實施,該辦法明確規定「對於已具備設立情形且擬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應當在《金控辦法》實施之日起12個月內,向央行提出申請。

這意味着未經央行批准,「非持牌類」的金融公司不得登記為金融控股公司,不得在公司名稱中使用「金融控股」、「金融集團」等字樣。

在政策春風的吹拂之下,央行於2021年受理3家企業設立金控公司的申請,分別為中信集團、北京金控以及光大金控。

今年年初,金控公司再添新兵,萬向控股和招商金控獲央行受理。時至今日,金控牌照已成為三家企業的「囊中之物」,分別為中信金控、北京金控以及招商金控。

為何央企和民營企業對金控牌照趨之若鶩呢?

設立金控一方面有利於公司發揮協同優勢。以中信金控為例,目前中信集團旗下的多家金融機構股權已陸續無償劃轉至中信金控,其中包括中信證券、中信銀行、中信保誠人壽以及中信信託等。

發揮協同優勢的密鑰之一正是交叉銷售。早在2018年,中信集團面向C端用户推出互聯網生態協同平臺「中信優享+」系統。據招商證券表示,「中信優享+」系統2021年用户量達1.39億,為中信銀行、中信證券等機構導流用户超1246萬,交叉銷售超62.77萬單。

另一方面則有利於企業隔離風險,像招商局集團目前已形成交通物流、綜合金融、城市和園區綜合開發以及新產業四大領域,也就是説公司既包括實業板塊又包括金融板塊,兩者之間需要建立「防火牆」制度以隔離風險。

此外,設立金控有利於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由於金控公司實行牌照監管,屬於金融機構的範疇。《金控辦法》中明確金控公司參照金融機構管理,可發行合格資本工具。此舉將有助於擴充公司資本,方便為旗下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同時降低集團整體融資成本。

以央企、國資為主的金控格局

央企、國資正以新身份登上金控的舞臺。

細觀已獲得「船票」的三家金控平臺,則是採用不同的金控模式。中信金控代表的是非銀金融控股集團,招商金控是產業資本設立金控的樣本,北京金控則是地方金控平臺的典型案例,萬向控股則是民營金控的典型。

中信建投曾表示,金控公司主要以非銀金融控股的金融集團、產業資本控股的金控平臺、地方金控平臺以及銀行系的金控平臺為主。

在非銀金融控股的金融集團中,中信集團、光大集團以及中國平安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而三方的共同之處一方面在於基本覆蓋全牌照,另一方面在於金融業務扛起業績大旗。

以中國平安為例,其以保險起家,隨后又將目光轉向其他金融領域。時至今日,除保險外,其還手握多張金融牌照,包括平安證券、平安信託、平安資產管理、平安銀行等諸多領域,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平安資產總額已達10.7萬億元。

其中保險業務自然是最核心的部分,為中國平安的歸母淨利潤貢獻「半壁江山」。壽險、健康險以及財險業務今年上半年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為421億元,佔公司總歸母淨利潤的比例達69%。

其次便是銀行業務在除保險以外的其他業務中「嶄露頭角」。今年上半年該板塊實現歸母淨利潤為128億元,佔集團歸母總淨利潤的21%。

依託全牌照的優勢,中國平安推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户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截至今年6月末,個人客户交叉滲透程度不斷提升,有近40%的個人客户同時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可以算是「金控」當中交叉銷售最為出色的選手。

除非銀系金控平臺外,銀行系的金控平臺也不在少數。工商銀行、建行等國有大行一邊從事銀行業務,一邊朝保險、基金、信託等非銀金融業務進軍,而這些非銀金融業務背靠母行的渠道優勢、客户資源在綜合金融服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產業資本控股的金控平臺典型樣本當屬招商金控。招商局集團在實業與金融的賦能下,截至2021年底,集團總資產已達11.47萬億元,淨利潤達1695億元,穩坐央企第一的寶座。

其業務觸角逐漸從實業延伸至金融業,主業為實業,但金融同時也為公司帶來第二增長曲線。

今年上半年招商局集團金融業務實現淨利潤為733億元。其中招商銀行無疑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招商銀行同期實現歸母淨利潤達694.2億元,佔集團金融業務淨利潤總額的比重高達94.7%。

與招商局集團如出一轍的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不僅涉足航空業,還加速在金融領域「開疆拓土」,旗下上市公司中航產融正是集團所屬產業金融投資平臺。

將時間撥回2012年,中航資本(中航產融的前身)借殼上市成功,這也意味着航空工業集團正是邁入金融業務領域。現如今,中航產融已成為金融「巨無霸」,涉足證券、信託、期貨、保險經紀、產業投資等7項金融業務。據上市公司數據顯示,其在2021年實現淨利潤為44.7億元,為航空工業集團貢獻淨利潤的比例為26.4%。

此外,地方金控平臺模式也是金控平臺主流格局之一。這類金控平臺的特點則是由地方政府主導,整合區域性的優質金融資源。其中的典型代表正是首家地方金控平臺北京金控,大股東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背后正是北京國資委。

相較於銀行系金控平臺、非銀系金控平臺以及產業資本設立的金控平臺,地方金控平臺的持牌數量相對較少。

據北京金控官網顯示,北京金控擁有銀行、證券、資產管理、徵信等牌照。具體來看,北京金控是北京農商銀行和中信建投證券的單一第一大股東;還組建北京市融資擔保投資集團、北京資產管理公司和朴道徵信公司,但還未涉及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

民營資本入局分羹

時至今日,在金控這場羣雄逐鹿的競爭中,除央企、銀行、地方政府等重磅玩家外,以實業、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民營資本也紛紛搶灘。

正如普華永道之前對金控模式的劃分,不僅包括上述四類還有民營金控和互聯網金控。也就是説,金控公司已形成包括央企產業集團、地方政府、民企和互聯網企業金控平臺,以及非銀系和銀行系兩類金融機構控股的六大格局。

尤其在今年年初,央行受理萬向控股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請,這意味着民營企業可與產業資本、銀行系以及非銀行系同台競技。

包括萬向集團打造的民營金控模式通常是民營企業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通過收購的方式拿下金融標的從而轉向金融領域。

萬向集團發家於汽車零部件,業務逐漸延伸至新能源、農業以及地產等諸多領域,形成一個龐大的「萬向系」。

其與金融業務的淵源早在1992年魯偉鼎當時登上萬向集團副總裁之位時便已開始。

民生人壽則是萬向系金融版圖中的重要一員。萬向不斷通過增資以及收購股權等方式坐上民生人壽第一大股東的寶座,截至2021年,據民生人壽年報顯示,萬向控股持有民生人壽的股份比例達37.32%。

其也是萬向控股淨利潤的「主力軍」。據民生人壽年報顯示,2021年民生人壽實現合併淨利潤為7.1億元,而萬向控股在2021年公司債券報告中表示,公司的淨利潤為10.38億元。

除民生人壽外,萬向系步步為營將信託牌照也「攬入懷中」。早在2003年其受讓浙江省工商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4.85%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隨后浙江省工商信託更名為萬向信託,目前,萬向控股持有其股份的比例高達76.5%。

實則,萬向控股所持牌照不止保險、信託。據萬向控股2021年債券年度報告顯示,其已形成保險、信託、第三方支付、金融科技四分天下的格局。

互聯網企業也正逐步加入金控公司「正規軍」行列之中,《金控辦法》規定,具備規定設立情形的互聯網企業應當依法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騰訊、螞蟻等互聯網巨頭掌控的金融牌照毫不遜色於各大央企、地方國資。其中螞蟻靠着花唄和借唄在消金領域馳騁多年,除此之外,其還收穫民營銀行、網絡小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保險牌照。

不過從目前來看,獲批金控牌照的仍是央企、國資,民營資本暫未收穫金控牌照。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