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在拿騷尋找「加勒比海盜」

2022-09-30 03:05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巴哈馬特約記者 何珊】自由自在的航行、充滿未知的冒險、令人着迷的寶藏……美國好萊塢系列電影《加勒比海盜》點燃了無數人的航海夢,也讓神祕的海盜走入大眾視野。真正的加勒比海盜什麼樣?電影中出現過的海盜確有其人嗎?事實上,歷史上的加勒比海盜遠比影視作品中演繹得更復雜,在加勒比島國巴哈馬首都拿騷,依舊能尋找到海盜留下的種種印跡。

轉瞬即逝的海盜共和國

在拿騷海盜博物館參觀時,《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很多父母帶着孩子來看戰船(上圖),這里的確是温顧歷史的一個好去處——正如博物館門口的海盜雕像(中圖),栩栩如生地向人們講述這座城市的滄桑變化。

1690年至1725年是加勒比海盜的「黃金時代」,巴哈馬因為靠近繁忙航道,吃水淺而不易遭到海軍攻擊成為海盜最集中的地區。1696年,名副其實的英國「海盜王」亨利·埃夫里在印度洋搶劫了印度莫卧兒王朝的聚寶船,然后駕駛着滿載金銀珠寶的幻想號來到拿騷避難。英國東印度公司爲了抓到埃夫里,懸賞1000英鎊,這也使埃夫里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一個被全球通緝的海盜。

埃夫里到達拿騷后買通了巴哈馬總督尼古拉斯·特羅特,以獲得入港許可。然而好景不長,逮捕令終究還是到達拿騷,特羅特只好選擇站在英國政府一邊,但他向海盜透露了消息,埃夫里再次逃走。從此,埃夫里彷彿從人間蒸發,時至今日他的去向依舊撲朔迷離,但他的故事讓巴哈馬迎來海盜活動的全盛時期,也就是后來的「黃金時代」。

1713年,名為本傑明·霍尼戈爾德的英國海盜靠着在拿騷港掠奪西班牙商船為生,並迅速獲得大量財富。幾年后,近1000名海盜聚集拿騷,遠超拿騷當地居民數,霍尼戈爾德宣佈成立「海盜共和國」。與他共同管理這個「海盜共和國」的人正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海盜「黑胡子」愛德華·蒂奇。1717年末,霍尼戈爾德失勢,不久后便金盆洗手,「黑胡子」接手了他的兩艘海盜船。

在「黑胡子」的領導下,拿騷海盜的隊伍不斷擴大,剛開始他們還會避免攻擊為其頒發私掠許可證的英國船隻,久而久之,海盜們不再剋制,他們甚至可以與英國皇家海軍護衞艦相抗衡。海盜過多造成加勒比海區域混亂不堪,最終英國國王喬治一世派出艦隊前往拿騷結束了「海盜共和國」的統治,重新確立了英國的統治地位。1718年11月,「黑胡子」在戰鬥中被英軍殺死。自此,海盜的「黃金時代」落下帷幕。

抵禦海盜的堡壘

如果想了解加勒比海盜當年在拿騷颳起的腥風血雨,體會巴哈馬士兵為保衞島嶼與海盜之間展開的殊死搏鬥,拿騷的一些堡壘或許能講述那段歷史。

要説拿騷最古老和參與戰鬥次數最多的堡壘,矗立在拿騷港東部海岸的蒙塔古堡就是其中之一。蒙塔古堡最早可追溯到1725年,如今的堡壘修建於1742年,以英國公爵蒙塔古的名字命名,共裝有17座炮臺。18世紀初,蒙塔古堡為抗擊加勒比海盜發揮了重要作用,后來一度被美國、西班牙和英國殖民者佔領。1776年,美國派出8艘軍艦前往蒙塔古堡,只為尋找英國軍隊藏在那里的大量火藥。

另一座值得一看的堡壘就是拿騷最大的夏洛特堡(下圖)。夏洛特堡位於拿騷市中心以西,始建於1787年,以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妻子索菲·夏洛特的名字命名。夏洛特堡由3座小堡壘組成,分別是東部的夏洛特堡、中部的斯坦利堡和西部的達西堡。堡壘周圍有一條干涸的護城河,建有地牢、地下通道以及42座炮臺。有意思的是,雖然夏洛特堡是為防禦海盜而建,但由於巴哈馬獨特的羣島位置和整體軍事系統形成的屏障,該堡的這些大炮從未在任何戰役中開過火。

如今,夏洛特堡已經成為拿騷知名旅遊景點,成人票價為每人5美元,12歲以下兒童及老人為每人3美元。該堡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俯瞰整個拿騷港的景色和來來往往的遊輪。此外,每周三和周五的中午,遊客還能在這里沉浸式體驗18世紀拿騷民眾的生活,不僅可以學習編籃子,看看200多年前的廚房用具,還能看到那些未曾派上過用場的大炮如何發射炮彈。

海盜遺產:格雷克利夫酒店

格雷克利夫酒店坐落於拿騷市中心的西山街上,這座豪宅最初是由臭名昭著的加勒比海盜約翰·霍華德·格雷史密斯船長於1740年建成,建房子的錢都是掠奪西班牙商船得來的。格雷克利夫還見證了骷髏旗成為巴哈馬非官方國旗的時期。這里不得不提到巴哈馬海盜「黃金時代」終結者、第一任皇家總督伍茲·羅傑斯船長,他實際上是一名私掠者,即英國王室支持的合法海盜。1708年至1711年,羅傑斯率領他的船隊從西班牙帶着大量戰利品返回英國,由此聲名大噪。

1718年2月,羅傑斯被英國國王喬治一世正式任命為巴哈馬第一位皇家總督。同年7月,羅傑斯抵達拿騷並開始他的第一個任期。那時的拿騷海盜肆虐,各處設施年久失修,堡壘成為廢墟,道路雜草叢生,羅傑斯不得不自己掏腰包解決這些問題。3年后,羅傑斯成功驅逐了海盜,重建堡壘,當地貿易再次得以發展。「驅逐海盜、恢復貿易」也從那時成為巴哈馬的座右銘並沿用至今。爲了紀念他為重建巴哈馬作出的貢獻,格雷克利夫酒店的一間客房就以羅傑斯的名字命名。1776年,當拿騷被美國海軍佔領時,格雷克利夫變成他們在巴哈馬的總部。

1844年,格雷克利夫歸私人所有,隨后在美國內戰期間被徵用為軍隊食堂,這里逐漸變成士兵飲酒作樂的地方。幾經易手,格雷克利夫於1973年被意大利人恩科里夫婦收購,並逐漸翻修成今天的樣子。整條西山街因為格雷克利夫酒店的存在變得熱鬧非凡,毫無疑問是巴哈馬地標性的存在。恩科里夫婦在格雷克利夫酒店地下室建有全球第三大私藏酒窖,收藏超過27萬瓶酒,最貴的一瓶葡萄酒來自18世紀中期,價值20萬美元以上。酒店周圍還建有雪茄工廠、巧克力工廠和巴哈馬遺產博物館。

從古老的沉船到歷史悠久的堡壘,拿騷各地遍佈着加勒比海盜存在過的痕跡。真正的海盜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巴哈馬也已重新迴歸和平與安寧,但人們對大海和自由的向往從未停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