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隔離險「惹眾怒」,眾惠相互眾安投訴居前二!銀保監通報二季度保險消費投訴:人保財平安壽居財壽險首位

2022-09-29 18:46

原標題:隔離險「惹眾怒」,眾惠相互眾安投訴居前二!剛剛,銀保監通報二季度保險消費投訴:人保財平安壽居財壽險首位;復星聯合健康多指標上榜…

來源:險企高參

買易賠難的網紅隔離險,投訴佔比高達24.22%

9月28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佈《關於2022年第二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

《通報》指出,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第二季度共接收並轉送保險消費投訴28554件。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0051件,佔投訴總量的35.20%;人身保險公司18503件,佔投訴總量的64.80%。

人保財險、眾惠相互保險的投訴量位列財產保險公司前兩位。平安人壽投訴量位列人身保險公司第一。復星聯合健康、眾惠相互保險兩家,多項投訴指標上榜。

值得關注的是,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隔離險」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的同時,相關理賠糾紛越來越多。此次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涉及新冠疫情隔離相關保險等財產險其他保險糾紛2434件,佔比24.22%。

「買易賠難」的隔離險惹眾怒,

投訴佔比高達24.22%

從投訴涉及的主要險種來看,在涉及人身保險公司投訴中,普通人壽保險糾紛8101件,占人身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43.78%;疾病保險糾紛4182件,佔比22.60%。

財產險方面投訴涉及的主要險種中,機動車輛保險糾紛4324件,佔財產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43.02%。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四季度以來,「隔離險」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得到快速增長。對於消費者來説,隔離有的需要自攤費用,同時也耽誤不少時間,如果通過保險的方式提供了經濟方面的補償與支持,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然而,隨着隔離險的躥紅,相關理賠糾紛越來越多。有消費者吐槽並非「隔離就能理賠」,隔離險「買易賠難」的聲音漸高。

此次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涉及新冠疫情隔離相關保險等財產險其他保險糾紛2434件,佔比24.22%。

具體來看,眾惠相互保險、眾安在線財險的涉及新冠疫情隔離相關保險等財產險其他保險糾紛投訴量位列財產保險公司前兩位。財產保險公司涉及新冠疫情隔離相關保險等財產險其他保險糾紛投訴量居前3位的為:眾惠相互保險1476件,佔眾惠相互保險投訴總量的74.89%;眾安在線財險513件,佔比52.78%;人保財險68件,佔比3.14%。

《險企高參》從消費者方面瞭解到,在投訴平臺上,一眾保險公司的「隔離險」理賠爭議投訴,拒賠理由包括「無法開具隔離證明」「理賠材料不齊全」「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確診病例」等等。在多數不賠付的案例中,大部分都是因為不符合合同里的理賠條件。有的「隔離險」產品可以做到集中隔離或者居家隔離都能夠賠付,但有的「隔離險」產品理賠條件較難觸發。

平安國壽太保,

居壽險退保糾紛前三

從投訴涉及的主要事由來看,在涉及人身保險公司投訴中,銷售糾紛9613件,占人身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51.95%;退保糾紛5011件,佔比27.08%。

自2022年以來,銀保監會首度披露退保類糾紛在壽險投訴中的佔比。從二季度數據來看,平安人壽的退保糾紛投訴量位列第一。人身保險公司居前三位的為:平安人壽1212件,佔平安人壽投訴總量的29.61%;太平洋人壽568件,佔比28.85%;中國人壽475件,佔比27.14%。

財險方面,投訴涉及的主要事由,理賠糾紛7808件,佔財產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77.68%;銷售糾紛822件,佔比8.18%。

復星聯合健康、眾惠相互保險兩家,

多個投訴指標上榜

從投訴與業務量對比情況來看,財產險方面,眾惠相互保險在億元保費投訴量、萬張保單投訴量兩項投訴指標中排名靠前;人身險方面,復星聯合健康在億元保費投訴量、萬張保單投訴量、萬人次投訴量投訴指標中均排名第一。

具體來看,財產保險方面,2022年第二季度億元保費投訴量中位數為3.58件/億元,而眾惠相互保險竟然高達1362.18件/億元;萬張保單投訴量中位數為0.36件/萬張。而久隆財險這一指標為17.95件/萬張;眾惠相互保險為11.06件/萬張。

人身險方面,億元保費投訴量中位數為1.78件/億元。復星聯合健康84.96件/億元;三峽人壽16.50件/億元;北大方正人壽10.51件/億元;大家養老10.10件/億元;

萬張保單投訴量中位數為0.25件/萬張。復星聯合健康2.06件/萬張;三峽人壽1.21件/萬張;長生人壽1.08件/萬張;萬人次投訴量中位數為0.08件/萬人次。其中,復星聯合健康1.33件/萬人次;愛心人壽0.81件/萬人次;三峽人壽0.68件/萬人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