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零跑汽車:55歲浙商締造第二個IPO,市值近400億港元

2022-09-29 10:33

原標題:55歲浙商締造第二個IPO,市值近400億港元

來源:直通IPO

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身家超60億元。

  作者丨王非

  零跑汽車,意料之中地破發了。

  今日,零跑汽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正式成為繼「蔚小理」后,第四家在港股上市的造車新勢力。

  早在昨日的暗盤交易中,零跑汽車就收跌13.96%,報41.3港元。

  零跑汽車的股價延續暗盤交易的頹勢,低開14.58%,報41港元,市值468.51億港元。其股價最低報32.2港元,跌幅高達32.92%,市值僅為367.95億港元。

  在供應鏈危機的大背景下,造車新勢力乃至汽車板塊都呈現下跌態勢,相較於6月底(以6月27日收盤價計算),蔚來股價跌32.51%,小鵬跌63.33%,理想跌39.80%。

  目前零跑汽車的股價表現,只能説正在向前輩「靠近」。

  55歲浙商,「第三次」創業,身家超60億

  1967年,朱江明出生在浙江義烏。作為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理科男,他在大學期間就曾組裝出一臺電視機,妥妥的校園風雲人物。

  23歲的朱江明,自1990年7月從浙江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后,曾被分配到校辦企業工作了兩年,從事通信設備電源產品開發設計工作。

  而也正是在此時,朱江明結識了傅利泉,兩人的合作關係持續至今即將滿30年。

  故事開始於1993年,朱江明與現任大華股份董事長傅利泉一起,5000元白手起家創立大華股份。作為聯合創始人,朱江明兼任大華股份CTO,並親手建立了大華股份的供應鏈體系。

  在大華股份工作的二十多年間,朱江明從企業調度機入手,到2001年轉型安防設備,先后經歷了兩次從0到1的成功創業過程。

  2008年5月,大華股份成功在A股上市,最高市值曾達到852.23億元。2014年的胡潤百富榜顯示,傅利泉夫婦以135億元身家位列第100名,朱江明則以20億元身家位列第1156名。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朱江明曾短暫加入摩托羅拉杭州公司,並在工作兩年后重新回到大華股份。或許也正是在此時,他就已萌生了「自立門户、獨立生長」的念頭。

  據投中網信息,在短暫的通信行業工作中,目睹以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取代傳統手機的過程,朱江明似乎也堅定了「要麼改變行業,要麼被行業改變」的經營理念,這也為他日后造車的產品側重埋下伏筆。

  「我還有個千億夢想,但安防產品全球總量僅有千億規模,所以要選擇一個新行業。」於是在大華股份繼續工作五年后,朱江明基於大華在智慧交通領域的研究以及對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的預判,堅定進入智能汽車產業。

  2015年12月,即將年滿五十歲的朱江明,正式創立零跑汽車,暗含「從零起跑」的決心。

  短短七年,朱江明憑藉「全域自研」,帶着四款車型,以「中國第四全球第五」的成績,終於如願登陸港股市場。

  目前,朱江明仍持有大華股份5.36%的股份。按照9月28收盤價計算,對應的財富為21.46億元。

  招股書顯示,朱江明直接及間接透過杭州芯圖、寧波景航及萬載明昭控制零跑汽車11.89%的權益。以招股價計算,他的個人財富為65.22億港元(約為59.83億元)。若以開盤價41港元計算,朱江明對應的財富為55.71億港元(約為51.10元),而若以最低價32.2港元計算,他的個人財富為43.75億港元(約為40.13億元)。

  也就是説,朱江明的身家約為61-81億元。

  「安防人」造車,堅持全域自研,躋身第一陣營

  從安防人,轉身成為汽車人,朱江明一開始也曾被詰問,「你不懂車,造什麼車?」

  面對這一質疑,朱江明用「自研」有力迴應,「零跑傳承的基因就是專注技術、專注創新、全棧自研,我們是一家技術公司。」於是,芯片研發、算法開發、電驅設計······他和團隊就這樣不斷鑽研着智能汽車核心技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零跑汽車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俱有全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也是繼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擁有智能電動汽車完整自主研發能力的廠商。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零跑的研發投入分別為3.58億、2.89億、7.40億元,三年累計投入13.87億元。截至2021年年底,零跑研發人員佔比為33.9%。零跑汽車方面稱,2021年研發投入的劇增,主要系新車型的研發支出和研發人員增加。

  截至2022年3月17日,零跑汽車在中國擁有925項註冊專利、570項專利申請、194項註冊商標及13個軟件版權。其中,發明專利佔比將近50%,三電專利的佔比達40%,含金量十足。

  不止於此,零跑汽車還在招股書中披露,其計劃將此次上市募資的40%將用於新車型、自動駕駛技術、三電系統技術等方面的研發。

  也正因此,零跑汽車也在招股書中提示,由於新車型和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投入,以及生產設施、銷售網絡的擴張,公司2022年預計將繼續產生淨虧損。

  而憑藉全域自研能力及垂直整合,也使得零跑汽車具備了有別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最新的Leapmotor Pilot 3.0自動駕駛系統提供22項自動駕駛功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其為目前同價位區間電動車型中功能最全面的自動駕駛系統;平臺化的電子電氣架構及整車架構可高度複用於各電動車型,令零跑能夠於較短時間內開發新車型,提高研發效率並快速提升生產規模;智能電動汽車核心系統及電子部件的全域自研及自制能力可以使零跑簡化供應鏈條並降低採購及生產成本。

  最近四年,零跑汽車基本保持着一年一款新車型的發展速度,迎頭趕上。2019年1月,零跑S01轎跑發佈;2020年5月,低端車型零跑T03上市;2021年9月,中端純電SUV零跑C11上市;今年5月10日,中大型轎車零跑C01開啟預售並於9月28日正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C01是一款中大型轎車,直接對標比亞迪漢EV和小鵬P7。是零跑汽車首款搭載CTC電池技術的量產車型,車身長超過5米,續航超過700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在4秒以內。

  招股書顯示,2020年零跑汽車累計交付8050輛電動車;2021年累計交付43748輛,同比增長443.5%。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1年車輛銷量計,自己是全球第五大及中國第四大純電動汽車公司。

  今年8月,零跑汽車交付12525輛新車,同比增長超180%,緊隨哪吒汽車之后,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二。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汽車也已連續四個月「交付量破萬」,站穩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今年1-8月,零跑汽車累計交付76563輛,超越「蔚理」,排在造車新勢力第三位,僅次於哪吒汽車與小鵬汽車。

  與銷量飆漲的還有,零跑汽車線下門店的高速擴張。招股書顯示,這一數據已經從2020年底的95家,飆升到2021年底的291家。這些門店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且只有23家是直營店。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零跑汽車營收分別為1.17億、6.31億、31.32億元;經營虧損分別約為7.31億、8.70億、28.68億元;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8.10億元、9.35億元、26.29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車營收為19.92億元,經營虧損為10.72億元,經調整淨虧損為9.69億元。

  於是,如何擺脫虧損「頑疾」,也是登陸港股市場后,擺在零跑汽車面前的長期課題。

  紅杉中金賬面價值均超20億,零跑C01已收穫超10萬預訂單

  目前零跑科技已進行7輪融資,已披露的融資金額超過120億元。

  僅2021年,零跑科技就完成了三輪融資,最近一輪Pre-IPO融資金額45億元,於2021年8月18日宣佈完成。Pre-IPO輪融資由中金資本領投,杭州國資、中信建投等跟投。

  IPO前,以直接持股計算,朱江明是零跑第一大股東,持股9.15%,第二大股東是傅利泉,持股9.01%。朱江明、傅利泉、劉雲珍(朱江明配偶)及陳愛玲(傅利泉配偶)組成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零跑汽車約31.01%的權益,為公司最大單一股東集團。

  其中,朱江明直接及間接持股11.89%,傅利泉直接及間接透過寧波華暘及寧波顧麟控制的13.53%權益,陳愛玲間接透過寧波華綾控制的5.59%權益。

  此外,杭州國資委全資持股的杭州國舜領跑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國舜零跑),在C輪出資了30億元,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其持股成本為27.26元。

  而國舜零跑也成為緊隨大華股份之外的第四大股東,也是零跑汽車的第一大外部機構股東,持股比例為5.98%。

  而紅杉資本作為早期投資者,以4.54元的持股成本獨家參與了零跑汽車的Pre-A輪融資,出資額為1.7億元,后續又在AI輪融資中進行跟投,出資額為5000萬元,每股對價成本為12.26元。

  招股書顯示,紅杉旗下的紅杉智盛為第九大股東。此外,紅杉還通過紅杉捷盛,共計持有零跑汽車4.1%股份。

  此外,中金資本也通過中金濱創以及中金傳譽在C1輪和C2輪參與零跑融資,分別持有1814萬股和807萬股股權,出資額分別為4.95億元和2.2億元,合計持股比例約為4.89%。

  伴隨零跑汽車成功上市,紅杉和中金也即將迎來豐厚回報。以招股價計算,紅杉所持股權價值已超22億港元(約為20.63億元),中金所持股權價值則超26億港元(約為24.6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登陸港股前一天,零跑C01正式上市,共推出五個版本,補貼后全國指導價為19.38-28.68萬元。

  作為零跑汽車的第四款量產車型,在取得10萬台預售訂單后,朱江明的自豪與喜悦毫不掩飾。他認為,在20萬元的價格區間內,零跑C01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朱江明曾表示,「若目前銷量尚未達到每月5000台、1萬台,我認為再向上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但月銷萬台僅僅結束了淘汰賽,相當於拿到了一張入場券,后續競爭會更加殘酷。」

  今年5-8月,零跑汽車已連續四個月實現月銷過萬的小目標。

  於是,在這場「更加殘酷」的競爭中,朱江明如何實現「每年1-3款新車,在2025年底前推出8款新車型」的規劃,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將是他和零跑汽車,不得不持續思考的課題。

(首圖來源:零跑汽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