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Sea 急剎車:東南亞最大科技公司的動盪九月

2022-09-29 04:35

9 月 8 日清晨,一位 Shopee 墨西哥地區員工結束了和新加坡總部的視頻會議,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第二天就是 9.9 大促,Shopee 每年最重要的活動,就像雙十一之於淘寶。連續兩個月,跨時區的遠程會議一個接着一個。

這位員工不會知道自己這兩個月的努力具體有什麼結果。掛了電話十分鍾后,他接到被辭退的通知。9.9 大促前一天,幾乎所有 Shopee 墨西哥本地業務員工(包括外派員工)都被遣散,只有部分管理層纔有轉崗回東南亞市場的機會。

同樣的一幕也同時發生在哥倫比亞、智利等地區,Shopee 在去年剛剛進入這些美洲國家。十天后,裁員蔓延到 Shopee 新加坡總部和中國辦公區,波及至少數千人。

Shopee 的母公司 Sea 集團是東南亞最大的科技公司,去年底市值一度超過 2000 億美元,不過目前僅有 307 億美元,股價較最高峰已跌去超八成。這家公司 2009 年在新加坡成立,以遊戲起家,2015 年孵化了電商平臺 Shopee。目前 Sea 有三大業務:遊戲娛樂業務 Garena、電商業務 Shopee 和數字金融業務 Sea Money。

其中 Shopee 最具想象力,上線四年就在 2019 年第一季度成為東南亞成交額最高的電商平臺,超過阿里旗下的 Lazada。當年 Shopee 的 GMV(成交額)176 億美元。

同樣獲得騰訊投資、一度假冒偽劣盛行、通過低價補貼等手段獲得極速增長,Shopee 的崛起被認為是拼多多之后,阿里系遭遇的又一次奇襲。

2021 年 Shopee 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迅速新進入 7 個國家,GMV 同比增長了 76.8% 至 625 億美元。大擴張之下,整個 2021 年 Sea 已經擁有 6.7 萬名員工,比前一年多了一倍。Shopee 內部同時孵化了很多創新項目,包括效仿 SHEIN、面向東南亞的女裝獨立站 Lovito,對抗 Tiktok 的短視頻業務 Shopee Video,並加大了其東南亞外賣業務 Shopee Food 的投入。

2021 年 5 月 8 日 Sea 的周年慶內部信里,管理層在 3 年前希望用十年時間實現千億市值,結果這個十年目標只用了三年就實現了。當時 Sea 的內部信里這樣寫道,縱觀全球科技公司市值和規模,只有亞馬遜、蘋果、Google 等五家萬億市值公司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希望 Sea 是其中之一」。

擴張時,Shopee 激進招人,大幅推高了跨境貿易人才的市場價格。數月前,爲了挖一位在 Shopee 多年的員工,拼多多 HR 開出超過 5 萬元月薪的允諾。這一輪裁員后,市面上不再有願意如此花錢的競爭者,拼多多立刻將給這位員工的薪酬砍半。

收縮的不只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薪資,也是這個行業對未來的預期。

持續大半年的徵兆,兩周完成的急剎車

9 月 19 日周一,上海科技綠洲四期的一號樓,這座獨棟 6 層樓里的上千名員工沒人有心思工作。

一名員工對面工位的人突然起身説,「我被 HR 喊了。」 大家心知肚明,自己的同事又少了一個。

這名員工在等待的時候拍了張辦公室的現場照。后來他意識到,照片里的所有人都被裁了。他還注意到,大樓 5 層通往 6 層有個露臺,平時都開着。當天露臺的門也被鎖住了。

這一天迅速被很多中外媒體報道 —— Shopee 在當天召開全員會議,宣佈將進行團隊調整並削減部分崗位,部分業務線裁員比例高達 60%。上海辦公樓發生的,只是 Shopee 在全球多個辦公樓上演的共同一幕。

Shopee 的裁員冷酷但合規。被通知離職的員工回到工位時,他已經無權訪問任何辦公系統,必須收拾東西、立刻交出工卡。「甚至沒有任何工作交接環節。」 一位被裁的員工説。Shopee 的賠償是 N+2(基數是員工本人薪資,而不是法定的當地平均月薪三倍)、所有入職未滿一年的員工都會按照一年的工齡發放賠償。不過,如果到那周周三還沒簽離職協議,員工拿到的賠償會減少。

一位 Sea 集團層面的知情人士稱,裁員的範圍和人員由比較高層級的管理層直接拍定,而許多一線的管理者甚至在下屬被裁當天才被獲知具體情況。

該人士告訴《晚點 LatePost》,公司選擇這麼剛性的方式,目的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裁員動作,讓業務儘快恢復至正常的運轉狀態。

裁員在 2022 年對幾乎所有公司來説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像 Shopee 這樣如此倉促從一年增加數萬人的大擴張,幾周內切換到大裁員的情況並不多見。

《晚點 LatePost》採訪多位員工后瞭解到,Sea 整體裁員比例在 10%,按照 2021 年底 6.7 萬的員工數,這涉及了數千名員工:Shopee 跨境電商主站裁員比例較小,大概在 5%-10% 左右;遊戲業務 Garena 整體的裁員比例在 15% 左右。裁員重災區是新業務 Foody 以及 Shopee 的 「本地業務」:在境外市場當地招商當地銷售。

急剎車也有徵兆。今年初,Shopee 突然削減了投入至法國、西班牙、印度等新市場的推廣預算。此時距離 Shopee 進入這些國家僅兩個月,團隊成員正期待着大干一場。

「預算收縮的比例大概在 30% 左右。」 一位負責市場投放的 Shopee 前員工説。因為這一調整,原本計劃好的一系列市場活動變得難以為繼。兩個月后,Shopee 在 3 月宣佈關閉了法國和印度站並裁撤了部分員工。

一位 Shopee 中層説,Sea 創始人兼 CEO 李小冬與管理層在 6 月進行了一次全面詳細的人員盤點會,目的是弄清楚每個市場 「最少需要多少人就夠了」,他們還決定進一步收縮市場,最直接的衡量標準是市場增長空間和能否實現盈虧平衡。

這次會后,Sea 集團總裁、Shopee CEO 馮陟旻(Chris Feng)發佈全員信,提出 Shopee 將聚焦核心業務,專攻東南亞等市場,他在信里寫得剋制且含蓄,「……正在做出一些調整,以優化我們在某些細分市場的運營。這些變化將對少數團隊中的某些角色產生影響……」

很快,Sea 開啟了新一波規模性裁員 —— Shopee 宣佈關掉西班牙站點,在包括印尼、泰國和越南等多個東南亞核心市場也採取了一定比例的裁員,同時裁撤了部分海外運營和國內跨境業務的員工;外賣、獨立站等新興業務,以及雲計算、AI 實驗室等非核心業務開啟大規模裁員;Garena 也很快砍掉了 3 個遊戲項目,這已接近其總項目數的一半。

「降本」 也滲透到各個業務。「能否掙錢變成了做業務最關鍵的指標。」 一位 Garena 的製作人説。他所參與的遊戲因內部判斷盈利前景不明而遭到裁撤。Free Fire 的團隊接到指令,要在各個環節上縮減投入。過去團隊甚至可以花數百萬元為遊戲中新上線的人物製作宣傳短片,如今這些預算被直接對半砍。「有的動畫效果因預算不夠做不出來,老闆會建議直接用圖片替換。」 一位 Free Fire 員工説。

各個業務的招聘也突然變得嚴格起來。一些崗位從 1 年經驗提升至要求 3 年經驗;再往后,Shopee 和 Garena 兩大核心業務均停掉了非核心崗位和基層員工的招聘。

大量福利也被取消。員工的商務旅行被限制為經濟艙機票,旅行餐費和住宿費分別被限制為每天 30 美元與 150 美元。公司開設的瑜伽課、拳擊課、英語角活動、季度團建、年度體檢都紛紛不見了蹤影。

但這些還不夠。《晚點 LatePost》瞭解到,Sea  8 月發佈二季度財報的一周多前,集團高層們又一次對公司的經營狀況進行了討論。也是在這次會上,高管們決定立即開啟新一輪業務收縮與裁員。

相比 6 月的調整,8 月開始的裁員波及範圍更廣。一位接近 Sea 管理層的人士告訴《晚點 LatePost》,6 月員工被裁大多是因為其所在項目被關停。8 月開始的這波則是全公司的強制降本,即不管員工所在項目是否被關停、是否盈利,都要承擔相應裁員指標。

射擊遊戲 Free Fire 的團隊是 Sea 全集團最賺錢的業務,上半年還規劃要將目前 300 多人的團隊擴充至 400 人 - 500 人規模。8 月過后,接近 15% 的 Free Fire 員工被裁撤。

目前 Sea 的第一、二輪裁員已經完成,但這還不是終點。CEO 李小冬在 9 月中旬的內部信中稱,「這不是一場很快會結束的風暴」,他説未來 12 個月到 18 個月,公司的主要目標是儘快實現現金流轉正。

不設限的電商擴張:單量高於 GMV

過去的一年,是 Shopee 毫不避諱袒露野心的一年。

2015 年成立以來,Shopee 長期聚焦在中國臺灣與東南亞六國市場,直到四年后才第一次走出亞洲,開拓了巴西市場。然而就在 2021 年 5 月往后的半年時間里,Shopee 一口氣闖入了七個新市場,分別是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印度,以及波蘭、西班牙、法國。
 

信心十足是因為 Shopee 用一年多時間在巴西市場證明了自己有遠征的決心與能力。

2019 年,Shopee 剛剛超越背靠阿里的 Lazada,成為東南亞市佔率最高的電商平臺。其管理層認為其包郵、補貼的快速增長方式可以套用在全球其他同樣人數龐大、電商滲透率相對低的市場。基於這個邏輯,團隊第一個進軍的市場選擇了巴西。

和此前打開印尼市場一樣,Shopee 2019 年進入巴西之初也是由 CEO 馮陟旻親自帶隊開拓,再交由本地團隊主導。「與東南亞一樣,巴西也是 Shopee 的基本盤。」 一位 Shopee 員工説,「這是公司內部的共識。」

Shopee 在巴西的出場方式很熱烈,不僅與在該市場表現出色的 Free Fire 遊戲合作營銷,還推出了長達半年的 「免郵」 活動吸引消費者——不管多便宜,商品都從中國和東南亞直郵巴西。為此 Shopee 付出了高昂的運費補貼。

投放與補貼換得了驚人增長。2020 年,每月打開 Shopee 的巴西人從 1800 萬增長到了 4700 萬。年底 Shopee 在巴西投放了第一支電視廣告,從純粹拉新用户轉向品牌塑造。2021 年第四季度 Shopee 巴西訂單數漲到了 1.4 億單,同比翻四倍,位列巴西安卓購物類應用下載量第一。

Shopee 過去的策略是,先在新市場開設跨境業務,用補貼后的低價商品吸引用户。在取得一定市場份額與知名度后,Shopee 開始在當地招募有貨、有工廠的商家,開啟本地業務。本地業務商品運輸距離更短,送貨更快也更便宜。

2021 年 5 月,Shopee 在經營一年半的巴西市場開放本地商家入駐。據 Felipe Piringer 統計,截至 2022 年 4 月,Shopee 巴西站點大約擁有 200 萬本地賣家店鋪,不到一年時間漲了一倍。

勝利的經驗被高度肯定,愈發堅固而成了信條。

2020 年開始,在疫情催化電商、遊戲在全球各地的消費。僅在這年一季度,Sea 的收入和毛利潤分別增長了 57.9% 與 424.1%。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Sea 的市值上漲了近 10 倍,一度超過 2000 億美元,成為亞洲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騰訊和阿里。

業務持續向好、股價不斷走高,加上全球競爭對手的崛起 —— SHEIN 的成功被廣泛認可、Tiktok 加速了全球電商業務拓展、阿里也把全球化作為自己接下來的業務重點,Shopee 主動或被動地在 2021 年開啟了大擴張之路。2021 年 5 月起,Shopee 進入了七個新的國家。9 月,Sea 又通過發行股票和可轉換債券籌資達 63 億美元。

Shopee 試圖將過去被成功驗證過的 「流水線式」 開拓策略復刻到所有新市場:用 1 個 - 2 個月做前期籌備,包括調研競品、和當地物流商談判、問詢跨境賣家意願等;接下來是投放各種社交網絡、下載渠道、媒體雜誌;有了下載量后再拉攏新用户下單,先免運費,再展示優惠商品。

和東南亞市場一樣,在這些新市場 Shopee 更看重訂單量而非 GMV 和盈利情況。一名負責投放的前員工稱 「體力活遠多於思考」。

只不過這場遠征匆匆終止了。西班牙、法國和印度站都在測試半年前后停止運營,Shopee 給發展中國家市場的耐性稍多一些,但也沒那麼多。今年 「9.9」 大促活動當天,Shopee 宣佈關閉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本地業務並完全退出阿根廷市場,只有巴西市場照常運行。

Shopee 希望借複製原本的路徑再次獲得成功的策略並沒有奏效。退出法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位觀察早期 Shopee 進入法國市場的行業人士稱,Shopee 在第一步用户增長上就遇到了阻礙——延續一貫的低價策略,但依然拉不來習慣亞馬遜和線下商超的用户。「歐洲是很離散的市場,各個國家之間的投放策略都要重新做。」 一位 Shopee 員工説。

Shopee 對開拓新市場的難度並非沒有預期。在確定新市場目標時,歐洲三國和印度被放在了一起——當時 Shopee 內部默認在印度市場不會成為主要玩家。「法國、西班牙其實只是試試,畢竟亞馬遜在歐洲也沒有統治地位。」 一位 Shopee 員工説。Shopee 在這兩個國家的免郵活動也只持續了 1 個 - 2 個月。

市場常常把 Shopee 和 Lazada 一役的勝利原因歸結為 「本地化」 做得好,更早找到本地商家,讓商品更便宜、更快送達。但 Shopee 在西班牙和法國從一開始就沒有在本地化上做充分投入。

直到 2022 年初,Shopee 在這兩個國家都沒有專門的本地化團隊,而是協調遊戲業務的本地團隊前來協助。非本地的運營沒有文化背景,做設計只能在谷歌搜索哪些顏色是禁忌色、哪些模板用得比較多,肯定不如本地運營多年的電商網站做得精進。Shopee 在兩地也沒有開設本地倉庫,貨品從東南亞等地發貨,履約時間長達 10 天 - 20 天。

不僅是新市場受挫,2021 年 Shopee 的東南亞基本盤也有風浪。年中,印尼總統站出來指控 Shopee、Lazada 等平臺傾銷中國商品,小額入境包裹得加大關税,這意味着原本走低價路線的跨境商品沒了利潤或沒了價格優勢,同時美粧、紡織、數碼配件、木製品等商品不能再走跨境渠道。一夕之間,Shopee 的跨境訂單量很快萎縮,被迫下架了很多店鋪,也關了海外倉,團隊只能加大印尼自營業務的力度,還開放了很多工作崗位給印尼本地人,甚至設了當地研發、供應鏈團隊。

「今年的策略和去年相比,可以説是反着來的。」 上述 Shopee 員工説。正如 Shopee 迴應裁員風波,「鑑於當前宏觀形勢的不確定性升高,我們需要將資源集中在覈心業務上。」 今年 Shopee 走到了 2021 年自己的對立面,所有動作都變得格外審慎。

其實 2021 年上半年,Shopee 上下已經把所有業務目標從 「增長」 改成 「盈利」。具體到成熟的東南亞市場,Shopee  的目標變成了在不增加太大投入的情況下,細化經營與增加口碑。

在當時,員工們感受到 「降本增效」 有關的項目優先級提升了,比如提高東南亞自營快遞物流的滲透率、將巴西單票物流成本從 2 美元降低到 1 美元,降低新市場投放費用。同時,Shopee 開始測試讓跨境商家使用第三方海外倉。相比官方海外倉,商家使用第三方倉,每 100 克的跨境商品可以降低 20% 物流成本,2 公斤的商品則能降本 70%。

一位 Shopee 中層總結,公司裁撤市場主要考慮兩部分:首先是市場潛力,這個市場擁有多大的增長空間;其次是目前該市場的單量,能否實現盈虧平衡。

到目前為止,Shopee 在 2021 年新進入的市場已經關閉了法國、西班牙和印度 3 個,墨西哥、哥倫比亞和智利三個拉美國家的本地業務裁撤,據《晚點 LatePost》瞭解,這些關掉的市場和業務的訂單量佔 Shopee 整體的 5%-10%。

一位接近 Shopee 的人士透露,目前 Shopee 已幾乎不在東南亞有任何補貼,撤掉的新市場的預算留給了巴西。巴西每日單量一度逼近印尼。下個月 Shopee 將不再給墨西哥跨境賣家 「免郵」 補貼。

《晚點 LatePost》瞭解到,Shopee 在接下來將調整過去靠低價衝單的模式,從關注單量的爆發式增長轉向單量穩定增長,再通過提高佣金、費率、鼓勵商家多投廣告,逐步在每個市場達成盈利。目前,Shopee 實現盈利的市場包括中國臺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以前是不惜一切代價就要增長,現在是每一個增長都要看一下 ROI(投入產出比)是多少。」 上述接近 Shopee 人士説。

戰略與管理:冷靜的 11 年與匆忙的 2 年

成立 13 年的前 11 年里,Sea  多數時候在業務拓展和公司治理上都保持着相對穩定的發展節奏。

以遊戲起家的 Sea 在成立的第二年便拿到了現象級遊戲《英雄聯盟》在東南亞的代理權。憑藉此,它在 2014 年成爲了新加坡第一家估值超 10 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一年后,李小冬創立了電商平臺 Shopee。在 2021 年以前, Shopee 和 Garena 的版圖一直聚焦在東南亞幾國;Garena 上線的自研遊戲也只有一款 Free Fire。

即使在電商業務選擇擴張的市場上,Shopee 的邏輯也是偏保守的。它沒有像拼多多做跨境出海業務,第一站就選擇最大最成熟的美國市場,而是選擇了法國和西班牙,前述 Shopee 中層稱,團隊最開始有考慮美國市場,但因為美國市場一燒就要燒很多錢,所以先去法國這類中型市場試一下,「跑得通再考慮進美國」。

諸如法國、西班牙這類市場的快進快出,可能並不會給 Sea 帶來太大的實際損失,但它暴露出這家公司的問題,一是粗暴複製過往的模式,試圖在供應鏈還不穩定的情況下把廉價貨品從亞洲發到歐洲;二是團隊的戰略能力不足,對公司所處的宏觀和競爭環境沒有充分認知。

截至 2022 年 9 月,Sea 共有持股 5% 以上的大股東 5 名,他們共持股 55%。其中,騰訊從 2013 年起便開始投資 Sea,是后者的最大股東,騰訊今年 1 月減持 Sea 價值 30.1 億美元的股份,持股比例從 21.3% 降至 18.6%,創始人兼 CEO 李小冬則持股 17.3%。李還享有 59.8% 的投票權。

Sea 的幾位核心高管均是公司元老,其中絕大多數人加入公司已超過 10 年,包括集團 CEO 李小冬、COO 葉剛、CFO 侯天宇、Garena 總裁趙峰(Terry Zhao)以及 Shopee CPO 陳靜業。Sea 集團總裁、Shopee CEO 馮陟旻(Chris Feng)於 2013 年被李小冬挖來加入 Sea。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在東南亞地區的電商平臺 Zalora 與 Lazada 擔任區域董事經理職務。

在 Shopee 2022 年二季度的 Town Hall Meeting(公司職工大會)上,員工們發現馮陟旻比上一次出現時更瘦更憔悴了,談到諸多后撤的動作,他的語氣 「依然理智、依然誠懇」。

一位 Shopee 中層表示,馮陟旻追求公平、理性,關注 「什麼是對」,這導致他的決策往往非常突然,「他的決策似乎都沒有錯,但處理的時候就不夠柔性。Chris 很理性地算過數字,拿到二季報數字后就開始算整體市場的盈虧狀況,得出結論是裁員越快越好,所以就立刻決策。」

Shopee 在 2021 年底啟動了 Shopee Video,內嵌在電商 App 里,意欲抵禦 Tiktok 為代表的內容電商的兇猛勢頭。即便在嚴重虧損的二季度,馮陟旻仍對內表示高度看重該項目,認為 「花的錢不夠多」。2022 年春節前,團隊嘗試過泛娛樂、泛生活、女性向、產品評測,換了好些方向,年后立刻轉變成商品類內容,這也讓員工們感到決策轉變很突然。

「直接」 是很多人一下子想到馮陟旻腦袋里蹦出來的形容。有員工表示,和馮陟旻討論事情像打辯論,比如你要做一個項目,他會語速飛快得拋出一串問題 「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你真的算好了嗎」 等。

馮陟旻十分在意產品細節,有工程師級別的嚴謹思維,任何有關 Shopee 主站、用户會直接接觸到的頁面,每一根線條、每一個按鈕的修改都要經過馮陟旻這道關。Shopee Video 的特效如何設置、新手任務每一步怎麼設計他都會關注。

麥肯錫背景出身的馮陟旻對員工 PPT 匯報要求很細,字體必須是 Shopee 自研字體的,字號也有規定,PPT 的視覺動線需要固定從左上到左下,右上到右下,PPT 里要堆滿表格和圖,數據導向。匯報流程也是固定的,員工需要在開會前一天把 PPT 發給他,他會提出一些問題,第二天的匯報需要解答這些問題。

Sea 在今天遭遇到種種危機是從它變成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開始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Sea 只是一家立足於東南亞市場的創業公司。創始人李小冬將中國成熟的互聯網模式帶到這片競爭並不激烈的土地上后,只需要考慮相當聚焦的幾件事:怎麼燒錢、有多少錢燒。

在疫情推動下,全球線上消費崛起,Sea 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僅在 2020 年第一季度,Sea 的收入和毛利潤分別增長了 57.9% 與 424.1%。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Sea 的股價上漲了近 10 倍達 1908 億美元,成為亞洲第三大互聯網公司。

藉着高企的股價,Sea 在 2021 年開啟了大擴張,從東南亞各國擴展至了南美的阿根廷、哥倫比亞、智利、墨西哥、巴西,以及歐洲的法國、西班牙。Garena 則同步啟動了 6 個 - 7 個新的遊戲項目。

這是非常匆忙的 2 年。Shopee 在 2021 年一下子增加了 3 萬多人,是前一年的一倍,而此前每年員工增加的數量只在幾千人。

驟然增加的員工意味着管理上更大的挑戰。在協同上,Sea 內部統一用自研的 Sea Talk,更像是企業微信,不像飛書匯集所有工作需求,比如技術之間傳遞一段代碼,需要使用 「等距字體」 功能,飛書有相應功能支持,Sea Talk 就沒有這種功能,顯示的代碼就很難看懂。

公司還訂閲了 Google 的辦公系統,一名員工表示,「剛開始想看 OKR 找了很久,發現在 Google Drive 一個名叫 OKR 的 Google Sheets 里」。OKR 不僅 「藏得深」,離員工實際績效考覈的關聯度也不大。技術團隊也是直到 2018 年纔有 KPI,去年改成 OKR。

進入 2022 年 ,情況急轉直下。

受當地政策的影響,Shopee 在哥倫比亞、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均遭遇了強監管。在其仍準備大力投入的巴西市場,當地政府甚至將 Shopee 低價搶市場的策略視作本土零售商的最新威脅。

作為 Sea 第二大的創收部門,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遊戲娛樂業務 Garena 的利潤下降近 40% 達 4.3 億美元,Free Fire 進入生命周期的下行階段,季度活躍用户與付費用户各自同比下降了 5% 和 23%,到二季度,這兩個數字進一步擴大到 14.6% 和 39%。

今年,Free Fire 和 Shopee 在印度先后被下架。Free Fire 是 Garena 的主力遊戲產品,數據機構 AppAnnie 統計顯示,2022 年 1 月這款射擊類遊戲在全球有 7500 萬月活躍用户,其中超過 4000 萬來自印度。

宏觀經濟和大環境正在更直接地影響企業的生存狀況。典型如阿里巴巴與亞馬遜。中國和美國的國民收入、普通居民家庭的消費能力將直接決定這兩家公司的業績表現。

進入 2022 年,美聯儲加息引以及美元持續迴流導致全球股市巨震,Sea 的融資進程因此受阻。Sea CEO 李小冬在公開信中稱,投資者轉向避險投資,公司難以在市場上籌集資金。全球多國受困於通貨膨脹,疊加疫情封控解除,消費者不再高度依賴線上消費和線上娛樂,Shopee 和 Garena 的收入增速均明顯放緩。

Sea 過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賴於它的中國基因,效仿中國互聯網公司用燒錢的方式換取市場、員工做大量運營向的苦活累活。今天,當它決定走出東南亞,試圖成為一家全球公司的時候,它也必須正視作為一家全球公司必然會遭遇的困境。

截至 2022 年 6 月,Sea 的手頭現金約為 78 億美元,與此同時,它一個季度的淨虧損超過 9 億美元。按照這個速度,它每年將燒掉 30 多億美元,這意味着它的儲備資金可能會在短短兩年被花完。Sea 股價已經從最高點下跌了 84%,募資難度已急劇升高。

動盪的外部環境,持續的虧損,全球多地域同時擴張已很不明智,對現在的 Sea 而言,生存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