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拉夫勞倫、杜嘉班納、Furla、Coach被店員玩成了微商?

2022-09-27 08:30

  智商税研究中心 作者/潘哥  編輯/三火  排版/張玉琪

  如今,一些拉夫勞倫門店的店員正在化身「微商」博主——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發佈品牌服裝上身圖,然后引流到自己微信上銷售。

  不只是拉夫勞倫,杜嘉班納、Furla、Coach等奢侈品品牌的店員們,也在採取類似的營銷策略,利用微信等工具,進行品牌的線上營銷。

  這種線上營銷方式,不僅方便了異地顧客購物,也促進了品牌的宣傳;但這種方式,也可能會降低奢侈品品牌逼格,影響其購物決策,以及購物體驗。

  同時,如何在店員私域流量和品牌官網之間取捨,也成了顧客面臨的新問題。畢竟,奢侈品品牌的線上表現一直差強人意,眾多的門店店員能否拯救,還是一個未知數。

  只因線下業績差

  潘哥最近發現,自己家附近的拉夫勞倫門店,有店員在小紅書化身時尚博主,靠着拍攝服裝上身圖,收穫了不少粉絲。

  進一步觀察后,潘哥發現,這家拉夫勞倫門店的店員,人人都有小紅書賬號,人人都在筆記中,分享門店售賣的服裝。

  除了分享服裝,店員中有不少人,還公佈了自己的微信號碼,潘哥添加其中一人的微信后,被其朋友圈驚到了。

  這位店員的朋友圈里,分享的全是拉夫勞倫商品,名稱、尺碼、顏色、價格等信息一應俱全,並配有圖片。

  對於這種與微商類似的畫風,這名化名小馬的拉夫勞倫店員表示,其朋友圈展示的商品,與實體店並無區別,自己也不是代購,不會加錢售賣。同時,小馬還向潘哥表示:「自己是銷售,任務就是賣衣服,多添加客户很正常。」

  山西的拉夫勞倫店員小姚告訴潘哥:「作為銷售,業績和工資成正比,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提升業績,是每個銷售都應該做的吧。」

  重慶的拉夫勞倫店員十一也告訴潘哥,利用小紅書、微信等渠道賣貨,雖然不是公司強制,但爲了銷售業績,自己必須這樣。

  十一還表示,雖然在拉夫勞倫同一門店內,賣出商品后大家一起拿提成,但老闆還是會看個人業績。

  除了拉夫勞倫之外,如今很多大牌門店的店員,都開始利用小紅書、抖音這樣的網絡平臺,宣傳自己售賣的品牌。

  潘哥在小紅書發現,一名杜嘉班納奧萊店的店員,每日在店內分享穿搭,已經擁有上千名粉絲;而在抖音上,也有Coach、Furla等大牌門店店員,拍攝與產品有關的短視頻,獲得了不少關注。

  Furla門店的店員小王告訴潘哥,因為疫情封控等原因,導致客流比較少,纔會採取這種營銷方式。同時她還表示:「小紅書自己也在用,多一個平臺招攬顧客,其實也挺好的。」

  奢侈品服裝,朋友圈有售

  拉夫勞倫等奢侈品品牌,如今為何改變了高高在上的畫風,變得接地氣起來?

  潘哥認為,一方面,這種新穎的營銷方式,方便了一些本地沒有門店的顧客,促進了商品銷售。

  杜嘉班納門店店員小李,在微信上告訴潘哥,想看哪款衣服,可以把圖片發過來,她幫忙在店里找。同時她還表示,顧客在朋友圈挑選好商品后,可以直接掃店內收款碼,付款后商品通過郵寄的方式發貨。

  山西的拉夫勞倫店員小姚也告訴潘哥:「如今在朋友圈購買服裝的顧客很多,很多人都來自外地,用郵寄的方式發貨。」

  另一方面,這種營銷方式,也加深了人們對品牌的印象。

  比如,潘哥對很多奢侈品品牌知之甚少,如今在小紅書等平臺上,看到許多奢侈品門店店員,自發地為品牌做宣傳,無形中加深了對這些品牌的印象。

  不過,這種接地氣的奢侈品營銷方式,似乎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奢侈品的逼格,也許會被這些店員降低。這些奢侈品門店店員,畢竟不是真時尚博主,服裝上身拍照后,與專業模特的效果相比,會產生一定的差距,這種不怎麼高端的奢侈品展示,無形中也許會勸退一些顧客。

  其次,可能影響一些顧客的決策。比如,很多奢侈品品牌的服裝、箱包材質不同,要通過現場觸摸等方式,才能真切感受;而這種線上的銷售方式,只能展示商品外形,無法讓顧客感受材質差別,也許會做出錯誤決策。

  最后,降低了顧客的購物體驗。奢侈品品牌的門店,一直都很注重購物體驗的打造;如今的微信朋友圈等渠道,沒了門店帶來的沉浸感,讓顧客的購物行為,不像是奢侈品選擇,而變得「很微商」。

  「店員KOL」搶了官網飯碗?

  雖然這種線上的購物方式,可能會給品牌帶來弊端,但依舊有許多奢侈品店員,在小紅書等平臺化身時尚博主,利用網絡流量招攬顧客。

  她們不僅發佈服裝圖片,還有意培養自己的粉絲、建立各種粉絲羣,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最終形成商業閉環。

  不過,拉夫勞倫這樣的奢侈品品牌,也有自己的官網等銷售渠道,顧客在店員微信和品牌官網之間,究竟該如何抉擇?

  對此,拉夫勞倫的小姚告訴潘哥,由於自己所在的是奧特萊斯店,因此其朋友圈銷售的商品,價格要比官網便宜二、三百元左右。而對於商品的退換貨問題,她表示門店渠道的商品,一般來説只能換不能退,退換貨的人羣並不多。

  Furla門店的店員小王則表示:「朋友圈售賣的箱包,和Furla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售賣的箱包,並不是一個款式。」

  這樣看來,相比於官網等渠道,門店店員在奢侈品的銷售上,確實擁有不小優勢。這些化身「微商」的奢侈品店員們,彌補了品牌在傳播、互動等方面的不足。

  比如,品牌拉夫勞倫,在小紅書註冊了官方賬號,雖然已有1.8萬粉絲,但僅僅是簡單地發佈官方廣告,很少與用户互動。

  反觀前文提到的小馬、十一、小姚等拉夫勞倫店員,不僅在小紅書上擁有許多粉絲,還在微信上建立了自己的粉絲羣,她們經常在羣里發佈商品、引導討論,與粉絲頻頻互動。

  由此,潘哥似乎可以看出,靠着更及時的回覆、更低的價格、更頻繁的互動,這些奢侈品門店的店員,有了相對品牌官網更多的優勢;奢侈品品牌官網的飯碗,快要被門店的店員們搶了。

  同時,對於那些奢侈品品牌來説,這一事件也應該引發更多的思考:如何整合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如何利用網絡「粉絲流量」觸達更多客户?如何在線上互動中增強品牌口碑?門店店員自發行為的背后,也許藴藏着讓人始料不及的商業啓發。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