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26 11:32
【品橙旅遊】近日,成立於2012年的亞朵酒店再度在美國證監會官網更新招股書。在此之前,籌劃上市良久的東呈酒店也在A股披露了招股書。
相較於此前在美股上市的錦江、華住和首旅如家而言,處於連鎖酒店集團第二梯隊的亞朵和東呈,上市似乎並沒有想象的容易,過程顯得曲折得多。
亞朵:執着赴美上市,三度更新招股書
9月中旬,亞朵酒店在美國證監會官網更新其招股書。2022年上半年,亞朵酒店實現營收人民幣9.67億元;歸母淨利潤為人民幣6904.7萬元。在酒店經營層面,亞朵酒店上半年門店數量淨增加89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亞朵酒店網絡覆蓋全國151個城市的834家酒店,共96969間客房,開業規模穩步拓展。
據悉,這已經不是亞朵酒店第一次更新招股書。2021年6月,亞朵酒店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招股書,同年8月,亞朵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更新的招股書;2022年6月,亞朵酒店再次更新招股書。亞朵三度更新美股IPO招股書也表明其並未放棄赴美上市的計劃。
早在2017年,趕上中端酒店風口的亞朵酒店,曾備受資本青睞,從2012年到2017年,亞朵酒店先后完成4輪融資,累計獲得超過9億元人民幣融資,其中包括去哪兒網、君聯資本、德暉資本等資本的注資。
實際上,早期亞朵酒店曾計劃在A股上市。
2019年6月,亞朵酒店與中信建投簽訂輔導協議並向上海證監局報送備案,擬在創業板上市。在2019年底,亞朵酒店與中信建投終止上市輔導工作。
2020年1月,亞朵酒店與中金公司簽訂輔導協議,上市地點依然在創業板。2021年4月,亞朵酒店再度終止上市輔導,並將股份公司變更為有限公司。
對於亞朵酒店最終未能選擇在A股上市的原因,市場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可能是出於亞朵酒店在財務指標方面未能完全滿足A股創業板上市條件,纔在2021年6月轉向美股上市。
而在此前一年,有消息稱亞朵酒店計劃在2021年7月1日於納斯達克上市。但就在上市前一天,部分投資人收到了亞朵酒店撤銷新股認購的消息。亞朵酒店上市的鍾聲,並沒有如約響起。亞朵酒店對此迴應是,「正處於緘默期,網傳上市時間不準確,一切以公告爲準。」
顯然,對於亞朵酒店的上市已經等待的太久了。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中概股的「預摘牌名單」威脅下,亞朵為何還要堅持赴美上市?有專家表示,亞朵在美股上市后,知名度和市場認知度都有提升,在行業排名、行業地位也有相應的提升。亞朵有個性化、特色化的優勢,因此對打破同質化競爭有一定優勢。這可能就是他們「執着」的原因之一吧。
東呈:直營酒店僅3家,靠對賭協議上市
無獨有偶,今年7月初,東呈酒店在A股披露了招股書。對於東呈酒店而言,也並非第一次將上市擺上檯面。早在2014年就有消息透露,東呈在謀劃IPO,並且準備了國內和海外上市兩套方案。
在酒店領域深耕十余年的東呈酒店,現有13個自主酒店品牌,已建立覆蓋經濟型、中檔、中高檔和高檔各個酒店檔次的品牌矩陣。值得關注的是,東呈的加盟門店也由2019年初的1859家增長至3213,增幅高達72.83%。其中,已開業加盟酒店數量佔總開業酒店數量的比例為99.86%。雖然是靠加盟的方式擴張,但東呈酒店的實力不容小看,憑藉品牌和會員規模優勢,2019年-2021年,東呈酒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89億元、8.19億元和10.4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62億元、1.21億元和1.03億元。
最被市場所津津樂道的是東呈酒店在申請上市前夕的資本運作。
2020年11月,東呈酒店第一大股東東呈投資將其持有的1.82%股權、1.12%股權、0.86%股權、0.20%股權分別轉讓給廣發信德厚林、廣發信德致遠、中匯廣發信德、廣遠眾合,轉讓套現1.4億元。同年12月,東呈投資分別將3.75%股權、1.25%股權轉讓給北京酷訊互動與深圳美珠,對應價格分別為1.65億元、5500萬元,使美團成為東呈酒店的第二大股東。
在此后的2021年和2022年6月,東呈酒店通過同樣的方式又接二連三的轉讓股份,又累計套現超過2億元。
對上市在即的東呈酒店而言,連續的資本交易,是有條件的。根據對賭協議,如果東呈酒店未能在2025年底成功上市,則要求東呈投資及其實控人等回售投資方所持股票。東呈投資幾乎與所有在近兩年的投資方簽署了對賭協議。根據相關方面的計算,這部分股票的市值約為12.71億元,而對應的原始股價約為4.6億元。
也就是説,東呈酒店尚未上市,就已經揹負「鉅債」,東呈酒店已經被綁在上市對賭協議的「戰車」上,在疫情不確定性因素面前,這注定將是一場「豪賭」。不過,營收的穩健增長,加盟門店數量的快速上增,加之在渠道和會員領域的深耕,東呈不僅獲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可,其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OYO:印度連鎖酒店神話,捲土重來?
上市艱難的酒店連鎖集團並非只有國內酒店集團,還有印度的OYO。
9月19日,印度OYO Hotels正在重啟上市計劃,在印度證監會(SEBI)提交新的財務文件,並計劃在2023年初進行IPO。這也是繼其於2021年10月1日遞交招股書之后的再次補充文件。
©攝圖網
OYO於2021年提交了初步IPO文件,但在2022年早些時候擱置了上市計劃,原因是持續的疫情影響了其增長,迫使OYO裁減了數千個工作崗位,導致包括其在美國、中國等在內的多個市場中的員工數量已降至個位數。
自2013年成立以來,OYO已完成20輪融資,從中募集了超420億元資金,其投資不乏知名風投和公司,如大股東軟銀集團,以及紅杉資本、光速創投、卡塔爾保險公司、微軟、滴滴、華住、Grab、Airbnb等。也正是上述資本的加持,得以使OYO在短期內迅速成為印度第一大經濟型連鎖酒店集團,並一度在中國酒店市場引起軒然大波。
特別是在2019年,OYO在中國市場的加盟店數量就超過1萬家,短期內給中國酒店集團造成巨大壓力。但好景不長,由於OYO在中國市場的管理混亂等內部因素以及加盟酒店質量欠佳等外部因素,導致OYO在2021年下半年在中國市場的數量鋭減到不足1000家。
對於現在的亞朵、東呈以及OYO而言,上市是必由之路麼?
對他們而言,是的。
酒店走上資本化道路,背后常常有着強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給投資人一個交代。亞朵酒店曾因獨特的IP商業模式,獲得資本多輪融資。東呈酒店的資本術更是不言而喻,OYO則是被國際資本所追逐。
事實上,並非所有酒店集團都致力於上市,這樣的連鎖酒店集團畢竟是極少數,就像能夠上市和擬上市酒店集團一樣,都是鳳毛麟角。但是在經營規模達到一定體量之時,在資本市場上殺伐決斷,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畢竟,企業最終的競爭可能正是金融資本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