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2-09-24 13:56
上周市況
通脹高企加息步伐不止,美聯儲9月加息0.75釐
美國公佈8月份新屋動工為157.5萬間,略多過預期152.7萬間,按月上升10.2%,遠多過預期升0.3%。同月份營建許可則按月下跌10%至151.7萬間,少過預期160.4萬間,同時亦創出自2020年8月以來最少。自踏入2022年自今,全球已有超過9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央行加息。而曾經加1次或多次0.75釐的國家超過半。
有基金經理表示,為自198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加息周期。但相信加息仍未見終止。因為要壓抑超高的通脹。但加息可直接將經濟衰退的步伐推至更快。各地的貨幣政策正加速收緊,動盪的政治環境,將原油及天然氣價格再推更高。造就歐洲多國的經濟壓力越加嚴重。各國也正在按情況步入不同程度或周期的經濟衰退。
美聯儲公佈議息結果。目前市場上討論已不是加息多少的問題,因為加息0.75釐已是無可改變的事實。現時的焦點是聚在,當地的加息周期會否維持在一段頗長的時間上。而加息的幅度會否比預期的更要高。在過去局方多次預測國內生產總值GDP皆見逐步下調。在面對極高的通脹,局方更苦無辦法。每次加息后的言論,暫都是通脹仍在高位,要繼續加息,更要接受踏入衰退的痛苦。忍受短痛,總比他日長痛好。要等到何時,局方始會改變以上説法。
國內經濟復甦增長持續,房地產政策未來可見成效,央行在港發行票據
國內統計局公佈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升4.2%,高過預期及上月3.8%,更創近5個月高位。同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至3.6萬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5.4%,同高過預期3.5%及上月2.7%。亦創近半年新高。首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36.71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5.8%,高過預期5.5%。8月份全國城鎮失業率也回落至5.3%,按月下跌0.1%,更連跌4個月。整體數據齊優於預期,經濟復甦増長仍見持續。未來繼續在需要地方加大新需力度。數據略見進步,主要反映出各地方政府推出的穩增長政策見成效。特別在銷售零售的部份,有明顯的增長。但在房地產上仍要更加努力。現時不同地方政府在不同的城市,已按當地實況,再調整配合措施,引導國民購買房屋。要求銀行下調房貸利率、放寬首置金額,及家人可以互相幫助等。相信未來仍可見成效。
人民銀行公佈,成功在香港發行50億元人民幣的央行票據,年期6個月,中標利率2.2釐。是次在香港發行票據,廣泛吸引美國、歐洲,及亞洲區內的投資者。包括有基金、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及機構投資者等。接獲申請認購總額超越228億元人民幣,超額認購3.5倍。央行表示,未來會繼續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可以推動相關的金融機構,同步發行人民幣債券,可包括金融或企業債券。而重點更在增加流動性年產品,更可豐富市場上的人民幣產品等。
金管局為「數碼港元」作準備,恆生投資接管盈富基金
香港財政司公佈,今年度內估計會再次出現超越千億港元的赤字,為記錄以來第二高,更遠高過年初估計563億港元。財政儲備將回落至8,000億港元附近。主要是出口疲弱、個人消費,和固定投資皆差預期。股市及樓市的偏軟,也令印花税收入比預期縮減三分之一。連同薪俸税和利得税皆見減少。賣地收入更見大幅減少。在保就業和防疫基金支出卻見增加,也造就赤字的上升。
金管局早於去年6月,已就數碼港元展開研究。周內公佈,正準備展開相關數碼港元的工作。先建立好基建平臺后,應用場景自會在市場上出現。更可在未來應用於零售層面。由於數碼港元是屬於央行數碼貨幣的一種,因此先要將法律基礎賦予數碼港元,以成為香港法定貨幣。隨后要深入研究應用例子,跟銀行、電子支付工具及科企齊進行試驗。主要是以電子錢包應用程序使用數碼港元,及研究加強數碼貨幣的保安。
恆生投資正式接手管理 $02800.HK 盈富基金,同時再推出用人民幣櫃檯的 $82800.HK 盈富基金和 $82828.HK 恆生國企ETF。為配合港股通可用人民幣計價交易。直接方便國內投資者。現時盈富基金市值超過1,140億港元。周內恆指跌至2011年12月以來的低位17926。以市盈率計算更少於7倍。
本周焦點 $06088.HK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
集團主要業務是製造,及銷售連接器、機殼、散熱模塊、有線及無線通訊產品、光學產品、供電模塊和相關配件。重點應用在信息科技、通訊、自動化設備、精密模具、汽車及電子消費產品。是相關行業內領先的全球解決方案供應商。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之半年度業績為營業額21億美元,增長6%。但股東應占盈利則大幅急升超過8.2倍至8,512萬美元。期內整體毛利率增加3.2個百分點至16.7%。集團主要業務可分為半製成品及消費型商品。半製成品適用於通訊、計算機,及汽車市場的移動、無線設備和連接器的製造及銷售。產品之生產基地設在國內及越南的工廠。而消費型商品是包括路由器和移動設備的相關產品之貿易及分銷。集團在產品上的設計、研發、製造、生產及供應鏈上皆擁有優勢。能夠橫跨B2C及B2B的各種世界級品牌,和擁有自家品牌的產品提供服務。集團佈局三大關鏈產業 EV電動車、5G AIOT及人工智能物聯網。並以豐富的產業經驗及供應鏈的優勢,持續提升新產品發展,並帶動至往后年度的成長。同時發揮自家的研發能力,更透過結盟、合資或收購的不同模式,以不斷提升技術含量,和擴大技術應用的領域。當中包括銅到光、有線到無線,及元件到系統產品。
集團因應產業發展及業務策略,分類調整為智能手機、網絡設施、計算機和電子消費產品、電動汽車及系統終端產品。在累積多年的資本及技術投資規模、營運專長,和提供網絡互連解決方案的行業知識,更構成其他同業難以進入。更成為眾多知名客户的供應商。可於現價1.04港元附近吸納,中長線可見1.50港元,跌穿0.91港元止蝕。
后市展望
美匯指數再造好衝上112,美國未來或將繼續大幅加息
美國聯儲局一如預期加息0.75釐,為年內第三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3釐及3.25釐之間,為自2008年以來最高。消息再帶動美匯指數再造好,更衝上112水平,高見112.8764,創近20年新高。唯主要貨幣則創近20年低位。英鎊兑美元失守1.10水平,低見1.0895。歐元兑美元亦再度跌穿1算,低見0.9698。美元兑日圓則徘徊在145.90附近。
美國聯儲局加息0.75釐,英倫銀行再度加息0.5釐,為繼去年12月首次加息后,連續第7次加息。因為官員預計當地通脹在未來會升超越10%。因此要有強力的加息,始可抑壓再創新高的通脹。瑞士央行亦跟隨加息0.75釐,為渡過7年負利率后,首次重回正利率。挪威、臺灣及印尼齊加息0.5釐,南非跟隨加0.75釐,越南加1釐。日本及巴西則維持不變。美國國債息率持續在高位徘徊,2年期再創新高4.270釐。10年期報3.773釐。
主席鮑威爾在議息會議后表示,目前重點工作仍是如何壓抑如此高的通脹。相信暫時唯有加息的方法,因此未來仍會繼續加息,更要大幅度的加息。否則通脹就不能壓下去。加息后的經濟衰退是預知的,但也要認真面對,寄望能做倒軟着陸,及可接受的衰退。局方同時大幅下調未來的經濟預測。
9月LPR報價維持不變,數字人民幣應用規模推進
國內人民銀行公佈9月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不變,1年期3.65%及5年期4.3%。符合市場預期。因為在8月已曾經下降利率。而人民銀行是日在逆回購操作上增加14天期限,操作數量增至240億元人民幣。中標利率2.15釐。繼續維持7日期限的20億元人民幣的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釐。周內有400億元人民幣的國庫現金定存到期。
銀行同時表示,目前正按序在深圳、成都、蘇州及雄安等城市推出數字人民幣。並將之推進至全省,應用場景持續創新。當前數字人民幣已用在批發零售、餐飲文化 及政務繳費上形成上下線涵蓋。可推廣及可複製等模式。在交易規模、商户及用户等皆見逐步增長。在未來仍要增強相關核心技術,並推行至金融數字化的轉型。更可提升產品競爭能力。
國內商務部公佈,中國自20多年前加入世貿組織后。已跟超過26個國家或地區簽訂自貿協議。當包括亞洲區內、太平洋、拉丁美洲、非洲及歐洲等。隨着周邊發展的一帶一路,逐步一個高標準的自貿區網絡。同時推進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CPTPP。目前正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進行談判中,有望能儘早加入。同步跟海合會、以色列、挪威、日本及韓國等進行自貿協定談判。目前中國跟自貿夥伴的貿易總額已佔35%。
多銀行上調最惠利率,恆指周內連跌創新低,把握短期反彈機會
美國聯儲局年內已加息3次各0.75釐。香港銀行在經過近3年的最優惠利率不變后,終在昨日上調港元最優惠利率0.125釐。 $00005.HK 匯豐銀行、 $00011.HK 恆生銀行、 $02388.HK 中銀香港齊上調最優惠利率至5.125釐。而 $02888.HK 渣打銀行及 $00023.HK 東亞銀行則上調至5.375釐。而有個別的中小型銀行則表示,先留意市場發展,再決定會否跟加最優惠利率。其他銀則同步將港元儲蓄利率跟升至0.125釐。匯豐銀行及中銀香港,齊同步上調美元儲蓄存款利率0.25釐至0.5釐。港元拆息已升超過3個月,全港大部份銀行已率先上調樓宇按揭利率H按的封頂息。相信香港也僅是加息0.125釐吧。對上加息,已可追溯至2018年9月底。
存款利率跟上調,早日脱離零息時代。早上港元拆息仍見繼續上升。樓宇按揭以作參考的1個月拆息高見2.609釐,連升多日,更創自2019年12月以來最高。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3個月拆息亦升穿3釐,高見3.201釐,創自2008年以來最高。周內恆指連跌多日,更日創新低。估計仍有下行空間。因為聯儲局超鷹的言論,已表明仍會大幅加息。全球金融市場皆直接受到影響,也是沒有辦法。因此,短期如有反彈至高位,宜把握機會,在高位沽售減持,以將風險減到最低。可待局勢穩定后作定奪。
欄目簡介
盛言牛熊:華盛通美港股觀點類欄目,精選主流財經媒體和意見領袖評論。即時分析行情熱點,揭示投資機會,縱論宏觀大勢。
作者簡介:
Louis:華盛資本證券資深股票、期貨及資產管理持牌人,證監會註冊負責人員;從事證券、期貨及資產管理行業超過30年,於香港經濟通撰文15年;曾為多家企業設立管理基金和退休基金,投資回報率約12%。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