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21 16:48
9月21日,航運概念股熱度再起。截止收盤,900億行業巨頭中遠海能漲停,創14年來新高;招商南油、長航鳳凰雙雙漲停,招商輪船、寧波海運、秦港股份、中遠海發等紛紛跟漲。
回想起2021年海運市場「一箱難求」的瘋狂,至今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但近期海運市場正遭受陣陣寒流,主要海運航線的運價呈「斷崖式」暴跌,距離前期高點已下跌近半。
那麼此番航運概念因何再度走強?這是否意味着油運供需拐點已至,即將迎來大周期?
BDI升至逾一個半月高位
消息面上,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周二(9月20日)大漲11.3%,至1729點,創一個半月來新高。
同時海岬型船運價指數大漲31.3%,創下七周來的新高;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上漲33點或1.7%,至2023點。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主要得益於油運需求的堅挺,推高了油運的景氣度。
按照歷史經驗來看,每年冬季是原油運輸的傳統旺季,尤其歐洲國家位於北半球緯度較高的地方,冬季天氣寒冷,取暖需求較高。
此前歐盟需求對全球海運煤炭需求強度影響微乎其微,但今年,由於俄羅斯減少天然氣供應、多國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受乾旱影響減弱,讓歐洲不斷加大對煤炭和石油等替代能源的進口和儲備,對石油和煤炭的需求上漲。
國信證券表示,近期原油運輸運價延續回升態勢,成品油運價表現強勢。VLCC(超大型油輪)方面,中東-遠東的TCE突破7萬美元/天,周內漲幅43%。油運正處由淡轉旺的轉換期。
此外,歐盟對俄石油禁令將於今年12月9日生效,屆時歐盟從俄羅斯90%原油進口將被禁止。
當前距「大限」降臨已不足三個月,短期歐洲屯油需求上升有望繼續支撐油運市場,同時當石油禁令生效后,歐洲不得不尋求從中東、北非、美國等地尋求原油進口替代,后續運距拉長邏輯或將持續演繹。
運力供給增量有限
除了需求強勁以外,高運價還受運力供給不足等因素的擾動。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行業供給增量取決於新造船訂單,當前油運行業在手訂單佔現有運力比為5.0%,處於1997年以來歷史最低位。
同時考慮到2021年集運行業高度景氣,船臺接受大量集運船舶訂單,而油運行業遭遇歷史性低迷,當前船東現金流偏緊、造船意願較低,預計未來新造船訂單仍將維持低位。
此外,船齡老化、環保新規是本輪周期的核心驅動力。當前行業潛在拆船數量較大。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6月,行業內20歲及以上船舶佔比高達11.02%,老齡化特徵凸顯。
一般船舶的壽命在 20~25 年之間,但超過 18 歲就已經屬於高齡了。相比高齡船舶昂貴的維護費用,大部分船東會選擇將其轉賣或拆解,造成的運力缺口也將進一步增加新船訂單。
據中信建投預計,2022-2031 年全球船舶更換量從 0.50 億載重噸上升至 1.57 億載重噸,年均複合增速約 14%,開啟一輪老舊船舶更換大潮,預計運力供給增速將進入下行通道。
未來行情如何演繹?
航運價格的飆升,明顯改善了眾多航空公司的盈利狀況,對於運力的擴張意願也就越發強烈,帶動了新船訂單的快速上漲。
數據顯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運經營商及集裝箱船供應商——馬士基,去年「豪賺」180億美元,創下丹麥企業史上最高單年利潤;還有中遠海控、中遠海發、中谷物流、寧波海運也是如此。
但作為一個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航運公司並非年年都能賺錢,那接下來航運的周期將如何演繹?
安信證券認為,短期地緣政治、環保新規等多因素共振或進一步影響需求供給,推高油運景氣度。油運需求曲線陡峭,供需差下有望帶來運價顯著上漲。看好油運行業景氣向上及相關公司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也表示,挖掘油運周期驅動因子,供需結構優化奠定基石。補庫需求的拐點臨近及原油貿易路線重構或將驅動油運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上半年上行周期持續。
不過,也有機構相對謹慎,認為國際航運市場的超級周期已經觸頂,下半年運價將呈現持續下滑態勢。
對於航運公司而言,長期合同的高運價、港口擁堵的持續加上三季度傳統旺季的貨運需求,足以支撐今年的利潤水平。然而隨着航運超級周期的結束,業績下滑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