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恆指節后上漲概率竟高達80%!一圖速覽國慶前后港股表現

2022-09-28 11:37

編輯:Yura

十一小長假臨近,根據港交所2022年國慶節休市安排通知,港股10月1日(星期六)到10月3日(星期一)休市,10月4日(星期二)至10月7日(星期五)正常開市。

換言之,港股市場在十一假期期間仍然開市,國際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率先體現在港股表現中,也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估值啟示。

9月13日至今,港股整體延續調整走勢。截至9月27日收盤,恆生指數 $HSI.HK 累跌超4%,恆生科技指數 $HSTECH.HK 累跌超8%。港股中秋節后再度出現疲軟的背后,主要受近日美聯儲加息預期加強、美元指數維持高位、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破7等影響,壓制了市場情緒。

那麼,在距離國慶不到一周的時間,港股將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本文整理了2007年-2021年曆年十一前后港股的漲跌表現,看一看有何經驗可以借鑑。

數據顯示,在過去15年間(2007至2021年),10月1日前五個交易日,恆指上漲概率為33.3%,下跌概率為66.7%。而10月1日后五個交易日,恆指上漲概率為80%,下跌概率為20%。

恆生科技指數由恆生指數公司有限公司在2020年7月27日推出,令人震驚的是,在過去兩年間(2020年至2021年),10月1日前五個交易日,恆生科指均錄得下跌平均下跌概率100%。而10月1日后五交易日,恆生科指兩年均錄得上漲平均上漲概率100%

從歷年的市場表現來看,節后上漲的概率相當大,投資者是否可以提前進場埋伏呢?

相關閲讀:十一黃金周將至!假日概念股提前預熱,哪些股有望受惠(附股)

南向資金加速增持,轉機要來了嗎?

儘管港股近期延續下跌走勢,但絲毫不影響南向資金大舉「掃貨」,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南向資金9月淨流入180.33億元。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2360.80億元。

國信證券分析師認為,南向資金上周呈現出了比較堅決的底部加倉態勢,內資投資者仍然在堅守基本面改善的交易主線, 而外資投資者則在聚焦於流動性環境的演繹。隨着美聯儲利率逐步接近 375-400 基點,外資投資者所聚焦的流動性演繹將逐步淡化,而宏觀和微觀的基本面復甦有望成為可持續性更強的港股市場主要驅動因素。

除了南向資金加速增持,資管巨頭在加速抄底。最新披露的持倉數據顯示,富達國際旗下兩隻中國股票基金均在8月對多隻股票進行增持。截至8月底,富達國際旗下中國焦點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騰訊控股 $00700.HK 、建設銀行H股 $00939.HK 、阿里巴巴 $09988.HK 、阿里巴巴ADR $BABA 、中國人壽H股 $02628.HK 、招商銀行H股 $03968.HK 、工商銀行H股 $01398.HK 、百度ADR $BIDU 、聯想集團 $00992.HK 、東風汽車H股 $00489.HK

具體來看,今年8月,該基金對其頭號重倉股騰訊控股的持股數加倉幅度達61.18%。此外,基金將阿里巴巴的美股倉位移至港股,在減持阿里巴巴 ADR $BABA 7.12%股份的同時,增持港股阿里巴巴 $09988.HK 17.66%的股份。

此外,富達國際旗下的另一隻規模更大的基金——中國消費動力則在8月對互聯網板塊進行了全面加倉。

展望未來:利空因素未完全消化,更大的機會來自四季度

  • 國信證券:短期內海外投資者情緒糾結,長期或有多重利好疊加

國信證券表示,在國內經濟復甦較為平緩的背景下,海外投資者缺乏指向性一致的利好因素。一方面,以「我為主的」的貨幣政策或將為港股進一步提供流動性支撐;另一方面,中外貨幣政策暫未形成共識,對人民幣資產或將構成一定的匯率壓力。但稍加拉長周期看,當我國經濟在未來逐步進入擴張期,消費轉暖時,企業 ROE 將進一步回升。同時,在經濟復甦的趨勢得到明確后,貨幣政策有望轉穩健,人民幣匯率有望企穩或回升。屆時,對海外投資者來説,港股將是有多重利好因素疊加的市場。綜上,該行依然堅持目前港股下行空間有限,上行彈性充裕的觀點,持續推薦互聯網與高股息,同時建議投資者關注物業、創新葯、軟件。

  • 平安證券:立足防禦,關注「一體兩翼」

平安證券表示,全球股市在緊縮周期持續與衰退階段將至的背景下持續弱勢,估值與盈利的雙殺似乎蔓延至全球各大主流市場,全球範圍的投資者愈發關注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與防禦屬性。
就股市而言,最具上述三種特性的標的需要兼備以下三個條件:資產質量優、經營穩健性強、估值低。這三個條件同時滿足的市場標的並不多,要在市場中找到這樣的標的,就需要去流動性本就不充裕的市場尋找,而港股市場恰恰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在港股市場,以科技互聯網為代表的恆生科技、以能源周期為代表的周期藍籌、以可選消費和相應上游板塊為代表的低估龍頭所組成的 「一體兩翼」 正是現階段兼具防禦屬性和反擊彈性的策略,值得關注。

  • 廣發證券:港股仍然是保險資金與理財的絕佳「出海」機會

廣發證券指出,當前港股已完成築底,美聯儲貨幣政策仍處於緊縮、美元流動性是市場擔心制約港股趨勢反轉的核心矛盾。同時也表示,當下無須過度擔憂,預計港股盈利底將在22年出現。該行還指出,南下資金對港股配置型思路明顯,在港股下行時反而由淨流出轉為淨流入。展望未來,港股仍然是保險資金與理財的絕佳「出海」機會。

  • 中泰國際:更大的機會來自四季度美聯儲緊縮政策逐漸退坡后

國海證券海外策略團隊認為,港股目前利多與利空交織,4季度行情或將好於3季度。中泰國際也指出,9月港股大盤仍將面對上行阻力,當前以板塊行情為主,更大的機會來自四季度美聯儲緊縮政策逐漸退坡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