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20 19:29
來源:直通IPO
11年前,上市后的金山業績下滑,股價不斷下跌,金山創始人求伯君、張旋龍想到了已離開三年的雷軍。 那天,三人在北京金山軟件大廈前拍了一張合照,此后,求、張二人退休,雷軍出山接任了金山董事長。
雷軍的任務要再造金山,讓這家中國老牌軟件廠商重新迸發生命力。移動互聯網,是雷軍給金山開出的一劑猛藥,經過一些列內部整合后,便有了金山最年輕的業務——金山雲,雷軍決定讓金山拿出所有資源「All in cloud」。
金山集團寵兒,「天使」雷軍護航,金山雲算得上夢幻開局。2020年5月,金山雲登陸納斯達克,只是沒過多久,金山這朵雲開始墜落。截至9月20日,金山雲股價為2.04美元/股,較最高點的74.76美元/股,下跌了97.5%。
金山雲的市場地位從業內第三滑落,沒能守住雷軍「行業前三、至少前五」的底線。9月6日晚間,金山雲公佈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第二季度,金山雲營收19.06億元,同比下降12.3%,為近年來首次季度收入規模同比下滑;淨虧損為8.11億元,同比擴大267.41%。
十年打磨的金山雲,劍鋒卻已頓。在7月27日金山雲提交港股雙重上市的招股書后,8月8日,雷軍宣佈掌控金山雲近10年的王育林辭職,臨危受命的是金山老將鄒濤。
脱胎於金山的金山雲,自然繼承了To B服務基因。但如今的金山雲,能否承擔再造金山戰略重任和壯大雷軍的To B版圖,還要看金山雲能否走出迷霧。
金山雲縮減不賺錢的CDN業務
根據財報,金山雲第二季度營收規模下降,業績低於預期的原因,主要是金山雲繼續主動縮減CDN服務,此外,在第二季度由於北京、上海等地的疫情原因,金山雲減緩了投標和項目部署流程。
CDN業務是金山雲的傳統優勢,貢獻了公有云業務的大部分收入。據金山雲美股招股書,其於2017年至2019年的CDN業務營收分別為6.29億元、11.61億元、21.37億元,分別佔公有云產品收入的52.2%、54.9%、61.9%,遠超公有云產品中的計算和存儲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金山雲的CDN業務優勢,更多與之前的國內雲廠商價格戰相關。2017年12月,金山雲宣佈完成D輪3億美元融資后不久,金山雲便要對主流產品全面降價。這種競爭模式也加大了以CDN業務立身的金山雲燒錢程度。
上市之后,金山雲就慢慢改變這一局面。金山雲在財報中透露由於2021年互聯網行業普遍放緩,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全年對CDN服務的需求低於預期,導致基礎資源冗余。在2021年第四季度,金山雲主動縮減CDN服務規模。
在金山雲Q2財報中,金山雲的公有云業務入為12.89億元,同比減少16.9%。其中CDN服務的總賬單量同比下降30%,計算和存儲服務的總計費量同比增長了5%,但此消彼長間,金山雲該業務板塊仍大幅下滑。
金山雲近年來一直在深耕的行業雲服務,也因疫情等原因結束了高增長走勢。在第二季度實現營收6.17億元,同比減少0.9%,同比略微下降。
金山雲縮減CDN服務規模的效果,在成本上也得以體現。第二季度,金山雲收入成本為 18.41億元,較第一季度的20.94億元下降12.1%,較2021年同期的20.55億元下降10.4%。
縮減CDN業務是金山雲改變增收不增利局面的主動行為,這與金山雲繼任CEO鄒濤的三大主張不謀而合:第一建立以技術為主導的業務以不斷完善公司可擴展的核心技術和產品;第二以解決方案驅動銷售,為中國傳統企業提供易於訪問和切實可行的雲應用價值;第三堅持中立性,成為行業內最值得信賴的雲服務提供商之一。
虧損是雲計算廠商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金山雲躲不掉燒錢的過程,但繼續拓展規模以分攤成本壓力,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依靠金山和小米的生態支持,金山雲在早期發展階段曾處在行業頭部地位。巨頭持續跑馬圈地,金山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儼然退到了二線位置。按2021年收入劃分,中國雲服務商前三名分別是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市場份額合計佔比為42.7%。金山雲雖然排在第四,但第三名要超它1倍還多,只得和其他廠商站在第二梯隊。
金山雲在市場地位下降時,仍然在保持着虧損節奏。金山雲前幾年依靠價格戰,沒有在雲廠商混戰中出局,但也造成金山雲連年的鉅額虧損。2019年至2021年,金山雲的營收規模從39.56億元增長至90.61億元,淨虧損也從11.11億擴大到15.92億。
但金山雲的掉隊早有跡可循,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金山雲的營收收入複合年增長率為51.3%。其中,2020年和2021年,金山雲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66.2%、37.8%。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金山雲的營收為21.73億元,同比增長僅19.9%,第二季度環比也出現下滑。
依靠金山、小米生態的獨立雲廠商
金山雲的成長曆程中,離不開背后股東雷軍以及金山和小米的支持。
據招股書顯示,金山軟件、小米及雷軍是金山雲的主要股東,分別持股37.40%、11.82%和11.82%。
金山雲與股東金山軟件集團和小米,形成了業務方面的協同效應。金山雲向金山軟件集團提供雲解決方案,也能夠通過交叉銷售機會利用金山軟件集團的銷售網絡金山旗下西山居的遊戲業務也同樣採用了金山雲的服務。
金山雲在2013年就向小米提供雲存儲服務,此外,小米是世界知名的消費電子廠商,擁有大量終端設備用户,如此規模的終端連接、海量的用户消費和行為數據,以及購物、內容等,背后都需要強大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做承載。金山雲可以與小米及其生態系統參與者合作開發新興行業的雲解決方案。
基於這層關係,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個月,金山雲來自金山軟件集團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2.8%、1.8%、1.7%及2.2%,來自小米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14.4%、10.0%、8.5%及10.9%。
金山雲一直實行大客化策略。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金山雲前五大客户分別給金山雲貢獻的營收佔比達到了65.7%、61.5%以及50.5%,其中互聯網企業居多,且大多數採購的是公有云服務。
但大客户也不一定堅定的選擇金山雲,近年來,企業開始追求多雲部署,即選擇多家雲廠商進行服務。就小米自身而言,至少兩朵雲纔可以支持他的業務平穩運行。金山雲作為小米自家的產品自然是第一選擇,但在金山雲之外,小米還選擇了第二家雲廠商微軟Azure。
基於同樣的原因,金山雲其他的大客户也有「變心」的可能。字節跳動曾是金山雲的最大客户,但隨着字節跳動開始自營雲服務,其使用金山雲的服務也會逐步減少,更嚴重的是,金山雲在雲服務市場又多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王育林離職,鄒濤臨危受命
雷軍算得上國內最早一批關注雲計算的企業家,金山雲成立已經有10年,雷軍曾將金山雲比作金山的未來。
但是雷軍現在的任務放在了小米汽車上面,金山雲成立后,除了投資以及金山雲與小米的業務協同外,雷軍並不主導金山雲的日常運營。有媒體報道稱,金山雲內部員工認為,雷軍雖然放話All in雲計算,但其實對金山雲不太上心,也不夠重視。
8月8日,作為金山雲董事長的雷軍發佈了一封《致金山雲全體同事》的公開信,宣佈金山雲CEO王育林,因個人身體健康原因遞交辭職報告,公司董事、副董事長鄒濤為代理CEO。
王育林2013年1月加入金山雲,供職近10年,見證了金山雲的發展和美股上市,是中國雲計算市場的風雲人物,但也留給雷軍的一個掉隊的金山雲,讓雷軍曾經的豪言壯語成了尷尬的flag。
如此看來,鄒濤的繼任,便有些臨危受命的意味。據瞭解,鄒濤1998年就加入金山,那一年雷軍剛當上金山總經理。鄒濤是原金山軟件高級副總裁兼西山居遊戲CEO,在金山的任職生涯最值得書寫的便是劍網3遊戲。2004年,金山計劃做一個武俠RPG遊戲,並投入了大量資源,5年后,劍網3在眾人期待中發佈。誰也沒想到,第一次發佈,劍網3反響平平,正如雷軍説的「搞砸了」。
那一次是金山遊戲的危急時刻,鄒濤站出來力挺劍網3,把這款遊戲從2009年改到2011年,劍網3百鍊成鋼。從2012年開始,劍網3連續多年創收翻番,成為金山最大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這一次是金山雲的危急時刻,鄒濤作為一個老金山人,他有更多的使命感。只不過,面對轉型時刻,鄒濤前文提到的三大價值主張,還需要去驗證。王育林認為雲計算是一個長跑業務,誰能反超還不一定。金山雲在觸底之前,還有機會重新升起來嗎?
現階段,金山雲的破局之路在於開拓更多的市場,但擺在面前的是行業巨頭們在各個領域的瘋狂劃分地盤。金山雲CEO鄒濤在Q2財報電話會上透露,面對巨無霸們,金山雲或許可以在一些原有的領域繼續深耕,做出自己的差異化,如醫療、金融等,然后纔有機會將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行業。
金山雲這十年來,為小米和金山提供底層的雲服務,但雷軍不希望金山雲僅僅是小米和金山的「工具人」。樹立獨立雲廠商的設定,金山雲要在雲計算市場開闢純粹的雲服務模式,這或許纔是雷軍想要打造的金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