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概念追蹤 | 「地溝油」變航油 我國首批規模化生產生物航煤取得適航證書 國內哪些企業已佈局?(附概念股)

2022-09-20 10:15

9月19日,中國石化官網發佈消息,鎮海煉化取得中國民航局審定的生物航煤適航證書《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准書》,表明此次油脂加氫路線生物航煤和3號噴氣燃料全部通過適航批准。此次取得適航證書,標誌着中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產出的首批規模化生物航煤即將飛向藍天,鎮海煉化生物航煤將向整個民用航空市場銷售。據悉,中國石化鎮海煉化擁有國內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若該裝置滿負荷運行,一年基本可以消化掉一座千萬人口城市回收來的「地溝油」。相關標的:嘉澳環保(603822.SH)、東華能源(002221.SZ)、海新能科(300072.SZ)、卓越新能(688196.SH)。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餐飲廢油、動植物油脂、農林廢棄物等。我國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個擁有自主研發生物航煤技術的國家。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減少50%以上。

據中國石化方面介紹,中國適航審定標準十分嚴格,此前中國民航審定中心專家多次進入鎮海煉化,對生物航煤質量管理體系、生產工藝管控、產品儲運調合以及採樣分析等環節進行了現場審覈。中國石化鎮海煉化擁有國內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該裝置於2020年8月建成,年設計加工能力10萬噸/年,採用中國石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物航煤生產技術,裝置以餐飲廢油為原料,在今年6月產出首批純生物航煤600多噸。中國石化方面表示,若該裝置滿負荷運行,一年基本可以消化掉一座千萬人口城市回收來的「地溝油」。

多年來,中國石化一直致力於推動我國生物航煤產業發展。2009年,成功開發出具有中國石化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航煤生產技術,並於2011年12月首次生產出合格生物航煤,2013年4月在上海虹橋機場試飛成功,審定專家組歷時兩年審定認為,中國石化生產的生物航煤質量穩定,性能滿足實際使用要求,2014年取得了我國第一張生物航煤適航證,2015年進行了國內航線從上海至北京的商業飛行,2017年進行了國際航線從北京至芝加哥的跨洋飛行。2020年8月,中國首套生物航煤大型工業化裝置在鎮海煉化建成,今年6月,我國生物航煤首次實現規模化工業試生產。

生物航煤政策的實施起源於全球民航業每年排放的大量温室氣體。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統計,當前全球航煤消費量約為2.7億噸/年,對應排放温室氣體超過9億噸,佔全球排放總量的3%。由於航空燃料產生的温室氣體基本排放在平流層,對氣候變化影響更大;且航空運輸企業從技術層面實現減碳沒有太多選擇,因此開發可實現碳減排的航空替代燃料已成為國際民航業的共識。生物航煤與石油基航煤的組成與結構相似、性能接近,滿足航空器動力性能和安全要求,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可減排50%以上,是目前最現實可行的燃料替代方案和温室氣體減排途徑。

根據IATA統計,從2008年至今,全球已有超過45家航空公司,37萬架次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目前美國、加拿大、挪威等國已經形成航空生物燃料規模化市場,建立了「原料—煉製—運輸—加註+認證」的完整產業鏈。各大能源公司、航空公司、飛機制造商也積極參與生物航煤的研發、生產或試用。參考IATA預測,截至2025年,全球SAF(可持續航空燃料)使用量將達到700萬噸;2030年將達到2000萬噸。

國內方面,根據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到「保持石油消費處於合理區間,逐步調整汽油消費規模,大力推進先進生物液體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等替代傳統燃油,提升終端燃油產品能效。」從當前技術角度來看,發展SAF也是國內航空業減排的最有效方案。根據CORSIA(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實施方案,2021-2035年間,中國生物航煤累計需求總量可達1.6-1.8億噸,年均1000-1200萬噸。

從原料端來看,航空生物燃料原料包括動植物油脂、纖維素、生物質糖、微藻等。其中動植物油脂基航煤是當前技術最成熟的產品,主要採用棕櫚油、菜籽油、餐飲廢油等原料生產,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子結構與航空生物燃料接近的優點,可實現50%的化石航煤摻混度。目前全球投產並實施商業化應用的規模化生物航煤裝置,均以動植物油脂加氫路線為主;該工藝也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唯一批准的航空生物燃料產品。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生物航煤發展向好。自2011年以來,中石油和中石化已完成4次生物航煤飛行試驗,包括首次技術試飛、首次國內商業航班應用和首次跨洋國際航班應用。此外民營企業也積極向生物航煤領域延伸,生物柴油龍頭卓越新能HVO項目預計將於2022年下半年開工,該產品異構化后可分餾產出生物航煤;東華能源2022年2月與UOP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引進Ecofining工藝建設2套50萬噸/年生物航煤項目,第1套裝置預計於2023年投產。

有機構認為,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綠色可替代清潔能源,推動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生物航煤的研發和應用,是我國切實打造綠色低碳航空的一次重要創新。我國目前的航煤消費量約3000萬噸,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每噸至少減排30%,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3300萬噸。

相關概念股:

嘉澳環保(603822.SH):近日發佈公告公司與灌雲縣人民政府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書》,擬在灌雲縣臨港產業區內投資生物質新能源及生物質新材料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生物質新能源和生物質新材料項目,生物質新能源項目100萬噸/年生物航煤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第一期計劃投資約40億元,建設50萬噸/年生物航煤項目,計劃於2023年1月開工建設。

東華能源(002221.SZ):今年2月,東華能源與霍尼韋爾UOP在廣東茂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打造國內首個年產量可達100萬噸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產業基地。東華能源將引進霍尼韋爾UOP技術,將廚余油、地溝油等生物質資源轉化為綠色航空燃料。8月26日,東華能源在投資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Ecofining可持續生物航煤項目目前處於前期準備工作當中。在此前回答投資者提問中,公司稱該項目為兩套50萬噸/年項目,總投資預計20億元,其中,第一套裝置預計2023年投產。

海新能科(300072.SZ):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正在圍繞生物能源、催化劑、淨化劑、新型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產業有序開展運營。此外,公司也表示銷售生物燃料取得了必要的認證資格。

卓越新能(688196.SH):9月2日披露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目前年產10萬噸烴基生物柴油和年產5萬噸天然脂肪醇項目土地正在開展三通一平工作。在募投項目基礎上追加投資新建的年產10萬噸生物柴油生產線預計於2022年四季度完成項目建設並進行試生產。公司目前滿負荷生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