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渝置地「抄底」出險內房 港資向內地找空間

2022-09-18 22:52

  來源:觀點地產網

  觀點網 不到一年時間,世茂與明發相繼從香港壽臣山15號出局。

  9月16日,中渝置地控股有限公司及英皇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均發佈公告稱,擬向合作方明發集團旗下公司收購目標公司10%股權,代價均為3.25億港元。

  目標公司持有並發展的物業為標誌性豪華住宅項目,也就是壽臣山15號,位於黃竹坑與深水灣之間,屬港島傳統豪宅區,總建築面積約為87,200平方呎,已開發爲15幢低密度別墅,於5月底推出市場。

  項目於2014年由英皇國際聯合世茂及明發競得,三者分別持有項目的40%、40%及20%股權。

  此前2月份,世茂以10.47億港元將項目40%股權出售給中渝置地和資本策略成立的合營公司。

  此次明發退出后,英皇國際集團所持股權由40%增至50%,中渝置地的合計間接權益則由32%增加至42%。中渝置地董事認為,鑑於該物業近期的銷售表現,交易為集團提供機會,透過增加集團於目標公司的合計間接權益,進一步加快其投資回報。

  中渝輾轉

  從世茂到明發,如今或是港資「抄底」出險內房的一個時機。

  化身 「國際化企業」前,中渝置地曾是一家頗具區域性的西南房企,董事長張松橋的發家史就是一次次輾轉歷程。

  張松橋1964年7月出生於重慶,到了1980年,即將高中畢業的山城小夥帶着一張單程票赴港繼承外祖母的遺產,短短兩年后,年輕的「港商」回到重慶,從倒賣電子產品起家,逐漸進軍地產行業。2007年發佈的胡潤富豪榜中,張松橋以155億元的身家成為重慶首富。

  2013年至2016年, 張松橋開始追隨李嘉誠、劉鑾雄、鄭雨桐等部分港商的步伐套現內地資產,賣家包括世茂、融創、恆大。

  2016年年報顯示,中渝置地已無內地項目,應了張松橋在股東會那句 「大陸項目全部賣完,一寸不留」。截至2016年底,中渝置地未有任何租金收入。規模鋭減讓中渝置地的營收從2014年的103億港元直線下降至2017年的4.65億港元。

  與此同時,中渝置地轉戰香港及英國海外市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7年以10.2億英鎊現金收購別名「奶酪刨」(Cheese grater)的倫敦第四高樓利德爾大廈。

  除此之外,中渝置地在英倫投資的商業地產還包括沃達豐全球總部大廈、九榆廣場 、40 Leadenhall Street 大樓、大型商場Whiteleys等。

  2020年初,張松橋以2.1億英鎊買下倫敦西區的騎士橋(Knights bridge)邊的一處豪宅,創下全英歷史上最貴的豪宅交易紀錄,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英國市場因脱歐和新冠疫情出現反覆震盪,中渝置地錄得投資物業公允值減少並於年度損益中確認虧損3.94億港元。

  2021年,中渝置地財務投資分部錄得虧損3.496億港元,投資物業公允值則繼續虧損1.8億港元。

  據2022年中期報告顯示,中渝置地上半年營業收入2.65億港元,同比下降22.95%,純利2.4億港元,按年升約4.49%,上半年財務投資分部虧損約1.37億港元。報告顯示,期內公司持續在全球主要城市開展其物業投資及發展業務,首重英國倫敦。

  中渝置地2021年已提出「資產基礎佈局擴展至澳洲墨爾本」,再到此次壽臣山道接盤合夥人股權,倫敦城的全球影響力和抗壓力依舊強勁,但並非唯一的選擇。

  2020年,張松橋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渝太地產購入4個內地物業項目,2021年以9.03億元摘得四川達州兩宗商住地塊,但2022年8月3日,渝太地產再發公告稱退出達州項目,已支付的4.51億元將退還。

  從一個霧都輾轉到另一個霧都,張松橋的全球資本佈局仍在迷霧中繼續,正如他所説的,「一個成功的商人,只能努力去適應社會,而不能讓社會適應你」。

  而如今的「社會」現狀是,內地出險房企大多在陸續出售資產以回籠資金,張松橋的出手或可看作是在「適應社會」。

  港資抄底

  壽臣山道15號項目股權今年兩次易手,買方的共同點在於港資背景,賣方則都是內地出險房企--而事實是,港資的抄底目標不僅於出險房企,還有更廣闊的的內地市場。

  今年上半年的集中土拍中,內地民企表現低調,國企和地方城投成為拿地主流,同時也夾雜着港資房企的身影。

  6月1日上海首輪集中供地,香港置地聯合招商蛇口、徐匯城投以47.33億元觸頂競得徐匯區斜土街道地塊。7 月 28 日上海第二批次集中拍地,香港裕華下屬企業聯合金地競得嘉定區一宗地塊。

  此外,這兩年恆隆集團嘉里建設、恆基兆業、瑞安、仁恆置地在內的多家港資房企都將部分重心放到內地。

  成立於香港的國際性房企太古地產同樣看好內地及香港市場,太古地產主席白德利於2021年度業績報告中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聚焦香港、中國內地及東南亞的發展機會,在未來十年投放超過1000億港元的龐大投資。」

  去年5月12日, 希慎興業聯手華懋集團197.78億港元拿下香港銅鑼灣地塊,而這兩家老牌港資房企均有擴軍內地的動作。

  其中希慎興業去年9月以35億元收購上海靜安區一宗商業項目,並在公告中表示,這次收購反映希慎堅信中國內地的發展及增長潛力,並致力於繼續在香港、大灣區以及國內投資。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接受觀點新媒體採訪時亦表示:「今天我們大部分業務仍然在香港,而接下來要擴展外面的業務。我們會加快步伐,大灣區是其中一個希望發展的地方,同時也希望在一些國際城市擴展。」

  此前7月末恆大傳出拋售香港灣仔中國恆大中心全幢商廈后,長實集團確認入標,雖然最終恆大債權人出面接管,但結合去年末長實12.5億英鎊出售倫敦金融城瑞銀集團總部大樓,以及今年初和記黃埔現身廣州土拍,市場紛紛猜測李嘉誠家族將回歸中國市場。

  李氏之外,同爲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鄭氏也在2021年年初把新世界中國地產總部落户廣州。同年9月,新世界地產投資70億元拿下廣州市增城區夏街舊改,12月又於大灣區拿下3宗城更項目。

  今年4月26日,新世界發展以總價19億元收購龍光集團旗下廣西龍光貴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40%股權。不久后,新世界旗下新創建集團5月份斥資22.9億元收購位於成都、武漢的6項物流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張松橋在轉戰英倫后曾被稱為「重慶李嘉誠」,早年也曾躋身「大D會」牌桌,又是鄭裕彤的忘年之交--內地房企擴張失速后,港資房企的資本選擇似乎愈發巧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