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17 08:0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抒穎 深圳報道
迅速走完全部流程以后,萬物雲已經無盡接近資本市場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萬物雲已經於2022年9月16日已完成招股書註冊,股份代號為 2602.HK,預計於下周一開始正式IPO路演。
與此同時,萬物雲也同時公佈了其基石投資者的陣容,包括淡馬錫、瑞銀資管、中國誠通控股以及旗下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潤暉投資、HHLR基金及YHG投資、Athos資本等,基石投資金額約2.8億美元。
這是一個集結了許多知名投資機構的陣容,集合了國內外多家明星投資機構。在當前的時間節點,這些投資機構仍願意與萬物雲同行,這是對之的肯定,對被資本市場冷落許久的物業服務行業而言,也具有相當的提振作用。
豪華陣容
在萬物雲的基石投資者之中,淡馬錫是新加坡主權基金,是一家由新加坡政府擁有100%股權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淡馬錫近年來在中國頻繁出手,其在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於快遞物流以及物流科技兩大領域,其所投資的企業包括京東物流、菜鳥網絡和商湯科技等。
淡馬錫此前與其他萬科系的企業也有聯繫。2021年10月,萬科旗下萬緯物流進行了成立之后的首輪融資,淡馬錫就是其投資者之一。
雖然頻繁加碼中國企業,但投資萬物雲所處的物業服務行業,對淡馬錫的投資組合而言是少有的標的。萬物雲作為一家物業服務企業,其雖然有一定的科技底色,但從營收和利潤的貢獻來看,其服務的底盤顯然更為突出,但也不排除其未來科技的能力羽翼漸豐的可能,這或許是吸引到淡馬錫的關鍵之處。
此外,中國誠通及其旗下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也大有來頭。
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改革所有制改革基金成立於2020年12月,該基金是繼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之后,國務院國資委委託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發起設立的第三隻國家級基金,由中國誠通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多家公司共同設立。總規模2000億元,首期募資707億元。
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也是中國中免港股發行的基石投資者之一。此前,這隻基金也曾投資過網達軟件、金力永磁等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Athos資本此前的投資企業中,則以生物科技類的居多。其是「植發第一股」 雍禾醫療、專注於醫學專科特檢服務的康聖環球以及騰盛博藥等的基石投資者。
如果説上述三隻基金的投資偏好是科技類企業,潤暉投資、HHLR基金及YHG投資等,則是物業服務企業基石投資者的老面孔,多數均有相關的投資經歷。
根據潤暉投資官網發佈的消息,其是一家專注於中國市場的資產管理公司,擁有約600億元的資產管理規模,其是在明星投資機構鼎暉投資的支持和協助下創辦。
潤暉投資上一筆在物業服務領域投資的對象是華潤萬象生活。2020年,華潤集團旗下華潤萬象生活上市,潤暉投資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了華潤萬象生活新股首發,認購1億美元。
HHLR基金及YHG投資則是高瓴旗下的基金。高瓴此前在物業服務行業先后成為過過保利物業、華潤萬象生活、遠洋服務、金科服務、融創服務和合景悠活等的基石投資者。
從這份投資名單來看,高瓴對物業服務企業甚為關注,其投資的企業不僅有央企,還包括頭部和腰部的民企,且投資時間也在2020年物業行業被資本市場熱捧之前,足見高瓴其時對物業行業的信心。
淡看估值
在萬物雲發佈基石投資者陣容以后,萬物雲CEO朱保全在朋友圈寫下了對投資者表示了感謝。他表示,「感謝投資人在如此市場環境下做出基石投資的決定」。
而事實上,對比物業服務企業的高光時刻,萬物雲現在的上市時間節點的確算不上最好。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此前多次在公開場合對萬物云何時上市作出過解釋,他的觀點是,「我特意讓物業保持與資本市場的距離,不讓它想這個事,我怕資本市場把物業引導壞了。」
郁亮還説過,「沒有千億市值,萬科物業(萬物雲前身)不會上市。」
如果在一年多以前,千億市值似乎不難實現。那時候資本市場一度熱捧物業服務企業,規模和營收也備受看中,萬物雲憑藉穩健的股東背景和可期的成長潛力,在那時候成為千億市值企業一點也不意外,畢竟碧桂園服務也一度保持千億市值多時。
郁亮最終選擇在一個十分平淡的時間點將萬物雲推上了資本市場。2021年11月5日,萬科發佈公告稱,其第十九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擬分拆萬物雲於港交所上市的相關議案。
那時候,受到房地產行業逐漸承壓的影響,物業服務企業的估值也下滑明顯,市場也普遍認為,那不是一個好的時間點。
從現在的市場表現來看,物業服務行業也早已經褪去光環。
如今市值第一的華潤萬象生活憑藉商業管理的加持獲得了過800億港幣的市值,而碧桂園服務早已經回落至500多億港幣,而市場普遍認為萬物雲的市盈率應在15-25倍之間,以此計算,萬物雲不要説千億市值,能否超過華潤萬象生活坐上市值之王之位,都充滿懸念。
不過,郁亮對萬物雲的心態,也早已改變。
在今年8月萬科2022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郁亮説,萬科分拆萬物雲上市不是賣豬仔,叫個好價錢就把它賣掉,而是希望通過上市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於萬物雲上市短期市場的估值並不是萬科最在意的,更在於説它通過資本市場能夠獲得怎麼樣的力量,然后再支持它的進一步發展,這纔是萬科最關心的。」
中長期來看,物業服務行業因其商業模式,仍然是一條不錯的賽道,萬物雲作為頭部玩家,仍然有許多的機會;但萬物雲在商業管理、城市服務等備受爭搶的領域,雖然有過精彩的收併購以及不錯的樣本案例,但其絕對的領先優勢卻仍待確立。
再者,作為一家不斷強調自己科技色彩的物業服務企業,其在科技領域的成色,也仍待挖掘和建言。
踏上資本市場之后,萬物雲下一步往哪,朱保全所帶領的管理層,需要給母公司萬科及基石投資者乃至全體投資者交答卷了。
(作者:吳抒穎 編輯:張偉賢)
責任編輯:常靖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