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立訊精密在美337調查案迎終裁 主動應對背后的積極成效

2022-09-17 03:06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果鏈」龍頭立訊精密(002475.SZ)涉美337調查案終於迎來最終裁決。

  9月13日,立訊精密發佈美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ITC」)對其開展337調查的最終裁決結果公告。公告稱,其獲悉的ITC最終裁決結果表明,ITC確認初步裁決意見並終止調查,即公司僅為少數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費諾集團主張的部分專利權保護範圍,該上一代產品先前已經不再出口美國,當前產品均已由現行版本取代;另兩件產品ITC認定不構成侵權。

  「公司提出的現行設計/方案均已由ITC再次認定未對該三件專利構成任何權利侵犯。」立訊精密在公告中表示,至此,公司涉及本次337調查事項已全部終結且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實質性影響。

  受該消息刺激,立訊精密股價在9月13日盤中一度大漲超5%。《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此前或受337調查影響,立訊精密股價曾數次出現波動。

  從5個美國專利涉案到3個美國專利涉案

  據悉,事情起源於安費諾於2020年12月18日根據《美國1930年關税法》第337節規定向ITC提出的337調查申請。安費諾指控立訊精密及子公司東莞立訊精密有限公司、Luxshare Precision Limited、Luxshare-ICT Inc, Milpitas, CA在對美出口、在美進口及銷售的特定電連接器與殼及其組件和下游產品(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Cages, Components Thereof,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侵犯其專利權。

  立訊精密當時表示,經公司內部覈查,共5個美國專利涉及本次337調查,分別涉及導電塑膠技術與端子橫排注塑成型技術,均由公司自主研發設計並應用於高速外部IO(input/output,即輸入輸出端口)連接器產品中。

  彼時,立訊精密公告稱,自進入高速通訊連接器領域以來,公司與安費諾集團在該領域的專利佈局上各佔優勢,對彼此專利各有所主張,在獲悉337調查事件后,其已成立了專門工作組,並聘請美國律師積極應對本次337調查。

  「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目前有效專利共2064件,公司所有產品在新技術實施前,均開展了多重專利排查,以切實防範侵權風險。經初步判斷,本次337調查對公司目前的生產、經營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立訊精密彼時如此預判該事件的影響。

  2021年1月25日,立訊精密披露進展時稱,1月22日獲悉ITC就該案簽發的兩份通知:其一為調查通知書,其二為指定主審行政法官的通知。

  今年3月12日,立訊精密進一步披露上述337調查案進展,稱本次337調查牽涉3件美國專利,分別涉及導電塑膠技術與端子橫排注塑成型技術。安費諾所稱這兩種技術方案主要應用於公司企業級外部高速IO連接器產品中。

  初步裁決結果與最終裁決結果一致

  此外,立訊精密還稱其獲悉ITC行政法官初步裁決結果,表明公司僅部分HSIO(High Speed Input/Output,高速輸入輸出)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費諾集團主張的部分專利權保護範圍;另外兩件美國專利所涉及的其他指控產品,ITC確認公司不構成侵權或安費諾集團主張的專利權利要求無效。公司提出的新設計方案均已由ITC認定未對該3件專利構成任何權利侵犯。此外,立訊精密稱,已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及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了針對安費諾集團相關專利的無效申請,其中,關於端子橫排注塑成型技術的中國對應專利已經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該專利權全部無效,其他相關專利目前仍在無效審查階段。

  立訊精密當時表示,本次337調查為海關行政審查程序(或稱準司法程序),不涉及任何專利損害賠償問題,上述ITC初步裁決歸屬於其中一件專利部分權利保護範圍內的公司部分HSIO上一代產品,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銷售額低,且該部分HSIO上一代產品已由新設計方案取代。新設計方案/當前設計方案均已確認未對該3件專利構成任何權利侵犯,同時,新設計方案/當前設計方案及相關產品已陸續通過客户驗證程序。

  「在公司現有應訴成效基礎上,即便本次337初步裁決結果后續得到ITC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支持,對公司目前的生產、經營也不會造成任何實質性影響。」立訊精密稱。

  今年9月9日,立訊精密再發公告稱,獲悉ITC最終裁決結果表明,ITC確認初步裁決意見並終止調查,即立訊精密僅少數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落入其中一件安費諾集團主張的部分專利權保護範圍,該上一代產品先前已經不再出口美國,當前產品均已由現行版本取代;另外兩件美國專利所涉及的其他指控產品,ITC確認立訊精密不構成侵權或安費諾集團主張的專利權利要求無效。公司提出的現行設計/方案均已由 ITC 再次認定未對該三件專利構成任何權利侵犯。

  記者就調查案的影響及后續聯繫採訪立訊精密方面,對方迴應稱,以公告爲準。立訊精密在公告中強調,公司涉及本次 337 調查事項已全部終結且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實質性影響。

  中企積極應對

  近年來,美國每年對華發起的337調查多達數十起,中國已成為遭受調查最多的國家。《2021年度中國企業應訴美國337調查綜述》顯示,2021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但全年立案數量仍高於2020年的48起,達到51起。而專利侵權可以説是中國企業涉案案由的重災區。2021年,13家中國涉案企業就有11家涉及專利侵權案由。

  國資委機械院創新中心主任、知名智能製造專家宋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337調查的性質是調查而不是最終裁決,我們的企業應該沉住氣積極應對,採用法律方式保護自己合法的權益。

  儘管近幾年337調查被訴涉華企業數量上升,主動應訴也成爲了中國企業應對337調查的重要策略,除了立訊精密之外,大疆也獲得了不發佈禁令的勝訴結果,中興通訊亦贏得了多起337調查。

  記者注意到,立訊精密在應對美國競爭對手發起的337調查時曾多次發公告披露案件進展情況,表明「積極應對本次337調查」「本次337調查對公司目前的生產、經營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等積極應訴的態度,但立訊精密的股價還是因此受到波及。

  值得關注的是,在迴應「如何看待中國廠商在境外受到關於專利方面的防範和限制」問題時,立訊精密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曾在日前的投資者關係活動中表示:「公司百分之九十的業務都是在境外的市場,所以意味着公司的人才也是全球化、流動化的,人才方面沒有受到影響,但在海外投資上需要對風險做一些考量。」

  而具體到業績方面,目前看受到的影響仍有限。立訊精密2022年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實現營收約819.61億元,同比增長70.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37.84億元,同比增長22.49%。立訊精密8月26日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1月1日至9月30日,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60.97億元~約65.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49%~73.80%。

責任編輯:常靖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