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14 21:30
來源:觀點地產網
觀點網 這家保險公司的上市,因其「創設人」而受到更高關注度。
9月13日晚間,富衞集團二次在港交所遞表,摩根士丹利、高盛、招銀國際、摩根大通為聯席保薦人,這也是該公司繼2022年2月28日遞表后的再次申請。
富衞集團的上市路並不順遂,曾於2021年9月在紐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目標募資金額約20-30億美元,不過當年12月便取消了這一IPO計劃,停止推進在美上市。
資料顯示,這家保險公司是一家迅速增長的泛亞洲人壽保險公司,為客户提供分紅壽險、非分紅壽險、醫療保險、投資相連壽險、團體保險及其他壽險產品,於2013年創立,業務遍及香港(及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新興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它是由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在2013年創辦成立,並持有公司76.90%股份。
李澤楷商業版圖繁雜,分佈在全球數十個國家,手中的產業不僅橫跨金融、通訊,還涉及科技、地產等。在富衞集團IPO之前,李澤楷已經擁有電訊盈科、盈大地產兩家港股上市公司,以及美股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ridgetown Holdings、Bridgetown 2 Holdings。
富衞集團成功上市后,將成為李澤楷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
再次遞表
李澤楷很早便涉足保險業。
1994年,李澤楷買下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亞洲」控股權,實現在新加坡借殼上市,並間接成為海裕亞洲旗下「鵬利保險」的實控人,1999年鵬利保險更名為盈科保險並分拆上市。
幾年發展過后,盈科保險保費及淨利率可觀,但由於長期股價低迷,李澤楷選擇在2007年以35.26億港元將盈科保險股權出售給比利時富通保險集團。
數年后,李澤楷盯上了東南亞並着手佈局。
説起富衞集團,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時李澤楷從荷蘭國際集團ING手中收購在香港、澳門和泰國的保險業務。
以此為起點,富衞集團在亞太地區進行了密集收購,將業務版圖逐漸擴張到泰國、柬埔寨、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等市場,迅速發展為一家頗有知名度的跨國險企。
可以説,富衞集團買出了一個保險版圖。
觀點新媒體獲悉,自2013年至2021年,富衞集團通過內部機遇及收購,從最初三個市場發展到十個市場,業務遍佈香港(及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包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及馬來西亞),已通過獲得新許可(例如在菲律賓及印尼),或通過收購在當地經營有限的持牌人壽保險公司(例如在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及柬埔寨),從而進入當中某些新市場。
除了因税務規則改變而下滑的日本企業自有人壽保險業務外,富衞集團的香港(及澳門)、泰國(及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業務於2021年分別貢獻富衞集團新業務價值的31.1%、33.0%、15.6%及20.3%,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前三個月分別貢獻富衞集團新業務價值的23.5%、39.2%、16.5%及20.7%。
根據NMG資料,在東南亞市場(包括泰國(及柬埔寨)、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越南及馬來西亞,於2021年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前三個月貢獻超過50%的新業務價值),富衞集團是第五大保險公司,2021年市場份額為4.7%。
招股書顯示,富衞集團東南亞市場的新業務年化新保費排名方面,估計已由2015年的第十四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五位,使其成為該期間增長最快的泛亞人壽保險公司。
招股書中顯示,於2014年(富衞集團首個完整營運年度)至2021年,富衞集團年化新保費增長4.7倍, 由2014年的3.09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14.46億美元,同期新業務價值增長5.6 倍,由2014年的1.23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6.86億美元。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首三個月,富衞集團年化新保費及新業務價值分別進一步增至4.05億美元及1.91億美元。
從數據上來看,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首三月,富衞集團總收益分別為62.32億美元、94.87億美元、116.97億美元、27.33億美元;其中,淨保費及收費收入分別為51.27億美元、76.82億美元、93.02億美元、25.76億美元;總開支分別為65.75億美元、97.05億美元、113.8億美元、27.55億美元;淨利潤分別為-3.32億美元、-2.52億美元、2.49億美元、-1.01億美元。
能夠發現,富衞集團近年來僅在2021年實現盈利,但此乃由於實際投資回報遠高於假設中使用的預期長期投資回報導致與股權及物業投資相關的投資回報出現短期波動收益,及已終止經營業務的淨利潤所致。
富衞集團預期2022年不會再出現這些因素,尤其是因實際及假設長期投資回報之間的差額而產生的收益。因此,預期於2022年恢復淨虧損狀況,並可能於未來期間錄得淨虧損,原因是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及影響力併產生相關成本。
商業版圖
李澤楷生來就承載着「李嘉誠之子」光環,也被外界稱作「小超人」。
彼時,李嘉誠將家族產業交給了大兒子李澤鉅,現金儲備則給了小兒子李澤楷,支持其創業。
「虎父無犬子「,李澤楷繼承了李嘉誠的商業天賦,富衞集團僅僅是他財富版圖的一角。多年來,已打造一個橫跨地產、保險、電訊等行業的商業帝國,業務遍佈全球。
在2021年中國香港福布斯榜單上,李澤楷以47億美元(約合297億人民幣)財富位列18,目前來源主要是電信行業。
在過往投資歷史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李澤楷「錯賣」騰訊股份。1999年,李澤楷通過旗下電訊盈科公司低價獲得騰訊20%股份,之后為收購項目籌措資金,便將手中的騰訊股份出售予MIH集團。
即便從中獲益千萬美元,但與騰訊上市后的超高市值相比,仍是錯過了一塊「大蛋糕」。不過,李澤楷「小超人」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商界成績斐然。
1993年,李澤楷用4億美金創立StarTV,后在市場高峰時轉手以9.5億美金賣給傳媒大亨默多克,撈到人生第一桶金。
之后,李澤楷成立了盈科集團,成立之初主要發展方向也是地產,1995-1997年先后在多倫多、東京以及北京等多地發展地產項目。
1998年,憑藉着一個紙上談兵的「數碼港」計劃,李澤楷成功從香港政府手里拿到了一宗64英畝的土地,並且獲得香港信息技術園區的獨家開發權。后來李澤楷購入一家市值3億多港元的空殼上市公司,將數碼港發展權益注入該公司,更名為盈科數碼動力,最后借殼上市。
盈科數碼動力在市場熱捧下成為高科技概念股,市值一度突破了600億港元。
2000年,李澤楷向多家銀行借款130億美元,「鯨吞」年利潤超過100億港元的香港電訊公司,成為當年亞洲第一大併購案。目前香港電訊是香港最大的本地電信供應商,子公司PCCWGlobal在數十個國家運營。
之后李澤楷頻頻出手,將盈動數碼和香港電訊合併,更名為電訊盈科,下設盈大地產,做物業及基建項目,投資頂級物業。
資產管理上,從雷曼兄弟手中買下美國Pinebridge柏瑞資管,管理着1500億美元資產,也是全球50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除此之外,李澤楷還在東南亞控制了兩家科技巨頭,一家是成立於2020年,專注保險科技領域的Bolttech科技,總部位於新加坡,目前業務已經遍佈全球30個市場,成為保險科技領域的新晉獨角獸;另一家是做互聯網視頻的Viu流媒體,超過了Nifty,目前已成為東南亞最大的互聯網視頻平臺。
目前來看,李澤楷的「商業帝國」涉及科技、媒體與電信、金融服務及地產三大行業,持有的上市公司包括2家港股公司電訊盈科、盈大地產,和2家美股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ridgetown Holdings、Bridgetown 2 Holdings。
若富衞集團成功上市,將成為李澤楷旗下第5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