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9-13 00:00
投資要點
公司公告2202 2H1 業績:3月公司將工業固危廢處置業務剝離,海螺環保平行分拆上市。公司持續經營業務收入38.2 億元,同比增長21.5%;持續經營業務權益股東應占淨利潤為24.3 億元,同比下降24.2%。不派發中期股息。
我們點評如下:僅看持續經營業務,22H1 毛利率29.6%,同比+4.0ppt,主要是垃圾處置運營項目增加抬高毛利率,股東應占主業淨利潤為5.4 億元,同比增長16.4%。垃圾處置毛利率28.8%,同比+4.3ppt;上半年應占聯營公司利潤18.9 億元,同比-31.3%,主要是水泥行業需求低迷,協同不穩。
項目規模不斷拓展,期內新增24 個簽約項目(含11 個併購項目),截至6 月末,已簽約形成生活垃圾處置規模達1957 萬噸/年,期內新增204 萬噸/年。
22H1 垃圾處置收入同比增長14.5%至30.5 億元,其中爐排爐垃圾焚燒運營收入同比高增163.1%至11.8 億元,爐排爐垃圾焚燒處置量同比增長141.0%至473 萬噸,噸上網發電量同比減少15 千瓦時至342 千瓦時。
積極佈局新能源材料全產業鏈,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以及鋰電池回收業務。
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一期項目規劃年產5 萬噸,預計將於10 月建成投產,二期規劃15 萬噸年產能,預計2023 年投產。
負極材料:動力儲能電池負極一期項目規劃年產4 萬噸,已開工,預計2023年5 月投產。該項目共規劃年產能20 萬噸。
鋰電池回收:成本競爭力強。公司聯合川崎重工,共同研發CKB 鋰電池回收利用項目,兼備成本&安全環保優勢,具備搶佔行業發展高地的技術優勢。
該項目已正式進入生產試驗階段,中試線可處理廢舊鋰電池年產能為5000 噸。
我們的觀點:公司制定了以生活垃圾處置和新能源材料兩大產業「新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新能源材料遠景規劃50 萬噸正極+20 萬噸負極+百萬噸鋰電池回收,特別是CKB 鋰電池回收項目,具備搶佔行業發展高地的技術優勢,公司計劃明年起快速推進項目,搶佔行業制高點,逐步進入市場驗證期。暫不考慮新能源材料業務的利潤貢獻,因聯營公司利潤減少,我們下調盈利預測,預計2022-2024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0.9、58.0 和63.5 億元,權益股東應占環保主業淨利潤分別為11.4、14.9 和16.8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3.2%、30.4%和12.6%,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20.66 港元。
風險提示:項目建設不及預期;環保監管力度下降;海螺水泥盈利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