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最新中國500強揭榜!誰是第一強省?

2022-09-13 12:45

文|凱風

區域競爭,終究是一流企業之爭。

近日,2022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製造企業500強榜單先后揭榜。

誰是中國企業第一梯隊?誰是一流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

01

中國企業500強:北京廣東山東位居前三

日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

與上年相比,恆大、融創、蘇寧、雪松等退出榜單,這是經濟周期轉變之下行業大洗牌的結果。

地產企業退潮,已經持續了兩年之久,這一趨勢未來大概率難以逆轉。2022年,共有48家房地產相關企業躋身中國500強,比去年減少8家,連續兩年減少,且淨利潤加速下滑。

從區域分佈來看,中國500強企業分佈在29個省份,除了海南、西藏外,皆有企業入圍。

北京位居第一,但比上年減少了5家。

作為央企扎堆的大本營,北京向來是「巨無霸」企業最為集中之地。

不過,從去年開始,央企總部搬離北京的大幕拉開,一眾央企外遷到雄安新區、上海、深圳、武漢乃至贛州等地,在京央企總量有所減少。(參閱《央企總部搬離北京,誰是最大受益城市?》)

雖然北京的央企矩陣有所萎縮,但北京還有眾多科技企業支撐,包括京東、小米、百度、聯想等。

廣東位居第二,大量民營企業入圍。

2022年,廣東共有59家中國500強企業,比上年增加1家。

與北京不同,廣東有大量龍頭民營企業上榜,包括華為、騰訊、碧桂園、萬科、美的、格力、順豐、比亞迪等,這些企業基本都是世界500強企業。(參閱《最新世界500強揭榜,最大贏家是……》)

從城市分佈來看,廣東第一梯隊企業主要集中於珠三角,其中深圳佔據29席、廣州18家、佛山東莞各3家,珠海為2家,惠州、中山為1家,而粵北的雲浮也有温氏食品1家上榜。

山東超過江浙滬,繼續位居第三。

山東國企民企參半,大量能源、鋼鐵等重化工業企業躋身其中。代表性企業包括山東能源、魏橋集團、山東鋼鐵、中國重汽、萬華化學、東明石化等。

此外,浙江共有46家,江蘇44家,上海31家企業上榜,位居前列。各省市排名第一的企業分別是阿里巴巴、恆力集團、上汽集團。

十強省份,還有河北(23家),福建(19家),四川(15家)、湖北(13家)上榜,排名最前的企業分別是河鋼集團、廈門建發、新希望控股、東風汽車等。

02

中國民企500強:浙蘇粵魯霸榜

「56789」,這是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分量。

官方數據顯示,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可見,無論是穩就業、穩財政還是穩經濟,民營經濟的重要性都不容易低估。

誰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

日前,全國工商聯發佈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

如果説中國500強企業,中西部仍有一爭之力。那麼到了民營企業,東部地區可謂一枝獨秀,佔了近80%的比重。

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四個龍頭省份,民營500強企業就佔了整整300席。

其中,浙江以107家的總量遙遙領先,入圍企業數量連續24年蟬聯全國首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浙江入圍企業的總營業收入也超過廣東,躍居全國第一。

浙江民營企業之發達,有着「每26個浙江人,就擁有一家企業」的説法。

「七山二水一分田」,地理環境不佳的浙江,靠着民營經濟殺出了一條血路,也成了「藏富於民」的典範。

正因為這一點,浙江獲批共同富裕建設示範區,與深圳的先行示範區、上海的浦東現代化建設先行區,共同躋身國家戰略。

不過,若論資產總額,廣東以51家中國民企500強的體量,超過了浙江、江蘇兩省的總和。

同時,從民營經濟增加值來看,廣東也是連續7年位居全國之首。2021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為6.78萬億元,而浙江、江蘇分別為4.92萬億元、6.7萬億元。

可見,浙江江蘇民營經濟整體相對發達,但廣東頭部民營企業眾多。

在民營企業TOP10榜單中,廣東佔了半壁江山,包括正威、華為、騰訊、碧桂園、萬科等。

當然,廣東的民營企業仍舊以深圳為主力。51家民營企業,深圳25家、廣州12家、佛山8家,珠海、東莞、惠州、江門、中山、雲浮各1家。

在四大龍頭省份之外,河北(30家)、北京(23家)、湖北(19家)、上海(18家)、福建(15家)、河南(14家)、重慶(11家)等省份超過了10家。

這些省份的龍頭民企分別是,河北的德龍鋼鐵、北京的京東集團、湖北的卓爾控股、上海的東方希望集團、福建的寧德時代、河南的欒川鉬業、重慶的龍湖集團。

在內地31個省份中,雲南、甘肅、青海、海南、西藏暫無民企入榜,貴州、黑龍江各有一家入圍。

03

中國製造業500強:誰是第一大省?

製造強國,製造業的地位日益重要。

這是2022年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TOP100)名單:

工業涵蓋完整的41個大類,製造業是工業的主力。

我國製造業共有31個大類、179箇中類和609個小類,是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製造業。

根據中國製造企業500強名單,中國製造業第一梯隊,主要分佈在浙江、山東、江蘇、廣東四省,佔了一半以上。

這也是我國經濟TOP4大省,同爲製造業大省,但各省的支柱產業和代表企業不盡相同。

廣東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第一大支柱產業,先進裝備、電氣機械、汽車製造等產業均十分發達。

廣東的上榜企業,除了以華為、TCL、中興通訊、榮耀終端、傳音控股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外,還有以廣汽、比亞迪、小鵬為代表的造車企業,以及美的、格力等智能家電企業。

江蘇也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第一大支柱產業,不過總產值不到廣東的一半。相比而言,江蘇的石化、鋼鐵等產業產值遠超廣東。

江蘇的上榜企業以恆力集團、盛虹控股、沙鋼集團、南京鋼鐵、江蘇永鋼等為代表。

山東則以石化、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為主要支柱產業,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的70%左右,這也是山東着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原因所在。(參閱《增量第一!中國第三大省,重回高光時刻》)

山東上榜企業除了海爾、海信、歌爾等企業外,多數都屬於重化工業,如山東鋼鐵、魏橋集團、東明石化、日照鋼鐵等。

浙江500強制造企業數量位居全國之首,覆蓋電氣機械、鋼鐵、汽車、化工、紡織等領域。

浙江上榜企業以吉利汽車、青山控股、杭州鋼鐵、舜宇、雅戈爾、超威電源等為代表。

綜上來看,廣東企業綜合實力最強,江蘇次之,北京是央企重鎮,浙江是民企重鎮,山東是重化工業大省,上海新興產業相對發達,中西部省份各有所長……

這些省份構成我國企業的第一梯隊集聚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